看唐卡有什么技巧?
唐卡,或许有些人只是听闻过。尤其是近些年来,它以几千万,几个亿的竞拍价刷新了我们的认知。不可否认,它可能是世间少有的珍品。那么唐卡到底是什?为何有那么多的人愿意一掷千金只为得到它?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关于唐卡。
唐卡是和佛教一起,由古印度传到中国的一种绘画形式。这个说法由意大利著 名学者杜齐提出。杜齐认为唐卡来源于古代印度宗教所特有的一种布面画“钵陀”,它跟随印度佛教文化一起传入中国西藏。而“钵陀”与中国传统绘画的不同主要在于画布的区别,中国传统绘画所用画布多为纸和绢,而“钵陀”则是以棉布为底布,这与唐卡所用画布材料相同,除此之外,两者的画布比例也完全一致,唐卡绘画中曼荼罗画为方形画布、佛像画比例为4:3,与“钵陀”的规格完全相同。
虽然唐卡的历史悠久,但唐卡真正进入收藏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刚刚兴起时,唐卡的价格一般也就两三百元。但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藏传佛教艺术品进入收藏市场后,唐卡收藏市场就开始升温,很多唐卡的价格突破了千元。从2006年起,因为唐卡被列入国 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收藏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升温态势,基本上每年价格翻倍。虽然在中国唐卡价格越来越高,但与国外相比不仅价格整体偏低,而且仍属小众收藏。明清唐卡在2000年左右才开始出现在中国的拍卖市场,当时的拍卖成 交价一般在1万元左右。2008年时,一件明正德“药师佛像图”唐卡就以1540万元创下唐卡拍卖纪录。2014年11月26日,上海龙美术馆馆主刘益谦以3.1亿港元拍下被称为“唐卡之 王”的“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这件唐卡流入西方后,1977年首 次出现于伦敦佳士得拍卖中,当时由一位印度收藏家以7000英镑拍得,随后于1994年100万美元易手,在2002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中又创下3087万港元新记录。
一幅唐卡的精确制作得用不同的工序和工具,现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绘制唐卡所用的工具。有:碳笔;大、中、特细小狼毫笔;颜料盒;画板。
唐卡是一种圣物,藏传佛教寺院需要它,藏族民间也广泛需要它。一幅唐卡的制作过程是非常讲究的。唐卡的绘制过程简单地说,包括选材、勾线起稿、布色、渲染、勾复线、金色布设、修饰整理、开光装裱等。绘制之前,寺院或民间画师向活佛问卜,精心选择大吉之日,沐浴净身,焚香祷告,然后一边诵经,一边备料。通常准备工作要历时数周才能完成。
唐卡的形制是唐卡特色风格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识别唐卡的标识之一。其构成形式与汉地旗幡画、卷轴画极为接近,后来随着唐卡艺术的发展而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现就具体构成内容做一简介,并与汉地卷轴画进行分析比较。
唐卡大部分画师具备僧人的身份和经历,绘制唐卡是践行佛教仪轨和修行的一部分。绘制过程中每一步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从创作之初的沐浴净身 ,奉献贡品,念诵经文,为绘画所用工具祈祷,到绷展打磨画布,研制颜料,构造草图与造像度量,再到着色、晕染、勾线、开眼,绘制过程常常历经数月甚至数年。一幅唐卡用时长短,决定了唐卡尺寸和复杂程度,这也是判断其价值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