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孩子的亮点照耀我们

(朗读者:赵朋)

又到孩子们高考的时间了,看着燕儿飞般朝气蓬勃的少男少女们,心里便升起阵阵的暖意。

这是人生的春天。

这是连雪都让他们感到温暖的年龄。

谁没经过这嫩绿嫩绿、花团锦簇的少男少女时代呢。

但是,在这嫩绿嫩绿、花团锦簇的少男少女时代,也有他们自己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从身体到精神世界的成长,认知过程中的矛盾,观念形成中的冲突,情感萌发中的朦胧……就是在这种少年青涩的成长中,才有了“童言无忌”的率真,“异想天开”的无畏,“冲破世俗”的大胆,“怀疑常识”的勇气和“就事论事”的单纯。

人们常说孩子是自己的好。

可父母们真正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十有五六表现出的是不如意,有的甚至表现出的是厌烦的情绪,尤其是当孩子处于十到二十岁时,或多或少地出现逆反行为的阶段。

因为此时孩子们的言行,往往偏离了我们这些所谓“大人们”的约定俗成、为人坐标、思维模式,甚至是寄予孩子们身上的我们这些“大人们”的“心中的理想”与“人生的目标”。

我有一位朋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因为自身性格的短板,与他同期的学子在企业里纷纷走上了技术或领导岗位,十几年后他还是一名不甘现状的普通工人。于是,他的目标是要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名意志坚强、才华横溢、能力超群且被世人景仰的男人。

为了磨练儿子的意志,冬天,他破冰让才十来岁的孩子冬泳。

为了提高儿子的奥数成绩,他每天亲自教儿子解老师都解不了的难题,每每到夜里一两点钟。

为了锻炼儿子的体魄,一两点才睡下的孩子早上六点钟必须起床去跑步……

一年下来,他的儿子说:“我不去上学了,老师讲的课程我听不懂了。”小臂粗的棍子被他打断后,孩子还是没有去上学。

你的目标,不是孩子的目标。

你的坐标,不适合孩子的能力。

这时候,做父母的往往就看不到了孩子身上的优点和亮点,因为你总是用鼻孔去统治孩子,没有对话,没有交流,没有恰如其分的鼓励和引导,而只是按照“大人们”的意志去强加,强迫,甚至“强权”。

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优点和亮点。

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可爱之处,哪怕他缺点再多。

有一种鸟,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他们的母亲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小鸦反哺”。

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记载于《本草纲目》。

这个流传于世的温暖人心的故事,主人公竟然是通貌丑陋、让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的乌鸦。

其实,放下“大人们”的身段,不惟经验,不惟成式,不惟长尊,孩子们身上的许多优点与亮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甚至可以用孩子的亮点照耀我们的人生。

我写过一篇题目叫做《女儿不是我的梦》的散文。

那是一个天真的孩子给我的触动。

那年,女儿才五六岁,在长江的游轮上,当她看到有的游人将吃剩的残物扔进长江,而又有打捞船在江面上打捞着塑料袋等杂物时,她和我要了纸笔,并将写得歪歪扭扭的“叔叔阿姨别再往江里扔东西了”的字条,郑重地贴在靠船舷的窗子边上时,我从内心里升起温暖的感动,我能做到的最好,是满足于自己不往江里去扔废弃物就罢了,而小小的她,却勇敢地用文字劝告着“大人们”,别再自然而然地去习惯着自己的习惯。

这,就是孩子的勇气。

这,就是我们所谓“大人们”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用孩子的亮点照耀我们,足可以让我们发现真实的自己。

用孩子的亮点照耀我们,足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阴影。

用孩子的亮点照耀我们,可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去成长。

孩子们的节日刚刚过去,高考的日子就在眼前。让我们这些身为父母者,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一些信心,与孩子就像真正的好朋友一样,生活相携,目光相视,心灵相通。

朋友是平等的,平等才能取长补短。

正如雨浇灌了树木,树木又制造了云。

本期配乐《1ere Gymnopedie》和《Soak (piano)》

上一篇:

河边柳,用生命与你一起顽强和追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