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杂拌:真相总在虚实间
(朗读者:赵朋)
收藏时间久了,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并在上海苏杭等一些媒体上长年开设专栏,经过雅昌积极推送,于是由一个普通的收藏者摇身变成了一位古陶专家,得到了大家的公认。低头想想,不禁莞尔。
回忆自己的收藏古陶的历史,酸甜苦辣兼之,有趾高气扬的时候,有垂头丧气的光景,刨开成败不说,心得还是有的。
东坡爱砚,米芾喜石,陶潜痴菊,老舍喜欢齐白石,搞文艺的人不喜欢点啥,总觉得是跟自个儿过不去。当代的一些作家画家之类,收藏的雅兴也是有增无减,总的来说是有所寄托。我热爱古代陶器,一是受了文联朋友的影响,二是审美趣味使然,不在华丽外表,讲究修养的积淀。
收藏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打眼的过程。买了假的东西,总结一些教训,也心疼自己的血汗钱,自然成长就快一些。
这里讲两个打眼的故事,大家听了,一笑了之。
故事1:第一次独立买陶器,自然小心,也不敢花钱,只拿些战国和汉代的耳杯小壶,存世量大,价格也低,仨瓜俩枣的。这时候一个老者暗中观察到了我的热情,悄悄把嘴递到我耳边:有件刚挖出来的东西,也弄不懂啥玩意,看不?我说当然看了。他将我领到一个少人的角落,打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我向前伸头,看到了一件彩绘陶器,湿湿的,带些泥土。再看器型,几个女子围着一个瓶子跳舞,召人待见。我压制住内心的激动,假装内行把嘴唇往前一努:开个一口价吧。对方说两千,低两千就不卖了。我一想“值”,但还是扭身假装要走。对方赶紧拉住我的袖子,声音很低地说”这类家里还有,也不懂价格,也不敢找事,就算俺低价买条出路吧,有空了你一定得去家里看看,我给你留下地址,这件你拿一千五咋样?我还装着犹豫不决。对方一拍大腿一咬呀:“交个朋友,一千块爱要不要。“然后背起袋子就走。我哪里能放过他,赶忙说:图个吉利,八百吧。你要不卖,我也没法了。于是彼此颜欢,拥抱成交。
结果就不用说了,这件陶器最大的用处,就是我把那几个舞女砸了下来,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拿着玩了。
故事2:收藏呀,越玩胆子越小,心越细致。一次在郑州古玩市场溜达,偶尔就看见一件汉代铜鸟车,两寸来长。这在当时就是孩子们的玩具。摆摊的是一位长得黑而美丽的乡下女孩,我上前递话,觉得她不是圈里人,有些放心了。仔细看铜鸟车的轮子,锈色入骨,十分自然,于是有一句没一句探听铜鸟车的价格,女孩也干脆:“大哥是实诚人,给个整数吧。”我爽快地掏出一千元,递给她。
回到家,心里高兴,打开聚光灯,拿出放大镜,认真玩赏,越来越是疑惑,最终确定这是一件拚凑的东西,车轮真,鸟身假,原来我是花一千元,拿了一对破轮子回来。在古玩市场上,单独买这对轮子,不会超过一百元。
文化人玩古玩,就是玩个情趣,玩个寄托,买到假东西,损失的就不仅仅是几枚钱币,而是伤心伤肺,破坏了一段美好的心情。我现在鉴定技能越来越好,很少打眼,但买东西越来越少,整个环境都是硬币的丁当,再没有读书的声音和士子的雅致。
上一篇:粮食的味道
古陶,让你现在的生活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