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方解

半夏,这是一个辛温入胃的药,它主要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引阳入阴,善于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引阳入阴”的意思就是可以导引阳气,从天上引到地下,这就是“引阳入阴”的意思。那么也有“引阴出阳”的药,这个不是我们讨论范畴。那在这里,用半夏引阳入阴,真正降心肺之气,用的就是黄芩和黄连。其中黄连泻心火,黄芩泻肺火,黄芩的量比黄连要大,其实根据情况,如果心火很旺,黄连可以重用;如果肺火很旺,黄芩可以重用。

在这里面呢,黄连、黄芩就是为了降心肺之气,半夏是为了温胃降气,这里面大家注意,黄连、黄芩是苦寒泻心、肺火的药,而半夏是辛温降胃气上逆的药,而人参补脾气之虚,大枣甘温益气,这两个都是温补脾气,加干姜辛温散寒。

干姜和生姜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后面有“生姜泻心汤”。这里面用的是干姜,为什么干姜呢?干姜是用母姜把它晒干变成了干姜,而生姜用的子姜。生姜是温胃的,干姜是温脾的,也就是说干姜的归经,它的靶向是在脾。那温脾散寒,然后用人参、大枣补脾气,这里面用的是辛温法,干姜的辛温散脾的寒。而人参、大枣,是甘温益脾的气。寒气一散,湿气一去,脾气一升,地气就向上升,脾气上升,胃气下降,心肺之气下降,这个气呢,就自然旋转起来了,这叫地气升,而天气降,就转否为泰,所以这就是半夏泻心汤的方解。

用方指征

那么临床用方我们有一些指征,有什么指征呢?就是这个患者心下,其实就是胃脘部这个位置,经常会觉得这个地方很胀,其实不仅胀呢,它还有一个感觉,它是凉,这个地方很凉,就是喜温喜按,同时患者有上吐和下泻的现象,这个有可能单独出现,有可能同时出现。一般来说胃寒很重,那么就会上吐。脾寒很重,就会下利。古人说,叫“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那么脾胃二阳俱伤,那么就上吐下泻,这是它的一个典型症状。

那舌象上有一个典型表现,就是这样的患者一般是舌尖、舌前1/3红,舌中间有凹陷,中部凹陷代表的中焦这个地方有气虚,同时看中间这个地方呢,苔白滑或者水滑,这是典型的舌象。另外脉象上看,这个患者通常是两寸浮,而右关弱,或者是紧。如果加湿的话,它会有一些粘涩象,总而言之是一个弱脉。这是典型的舌苔脉象。

随证加减和用法

在临床我们要根据情况来加减,如果呕吐很严重,要加生姜,这其实就是后面的生姜泻心汤;舌苔如果厚腻,人参、大枣要减量,而如果湿特别重,可以加茯苓,必要的话可以加苍术或者炒白术来苦温燥湿健脾。如果中焦的寒影响到下焦寒了,就是这个患者不仅有脾阳虚,可能还有肾阳虚,那么这时候,要坚决加附子。我们建议用炮附子10到15克,也可以用肉桂,当然附子是首选。

心火旺的时候呢,黄连可以剂量放大。夏季呢,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人体是本来就是上热下寒,也就是说夏季的时候,特别是炎热的地区,高温酷暑,非常热,这些地区的人,他可能还没有生病,但是他就觉得心和肺很燥热,嘴干鼻燥。但是天越热,人的腹腔和盆腔就越凉,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叫“上热、中下寒”。我们的祖先说要减少温差的话,一个方法就是要“冬吃萝卜夏吃姜”,而这个半夏泻心汤,其实就是为了扭转温差而设定,这种病现在的临床非常常见。

黄连、黄芩清心和肺的热,心和肺的热可以表现为横隔膜以上,包括五官七窍的热,头上的热。但是用黄连、黄芩的一个弊端就是,这个黄连、黄芩是大苦大寒药,它很容易伤脾胃的阳气,所以在用药的时候呢,就有点纠结。那怎么办呢?这些《伤寒论》里面给我们提示了有很多制法,一个巧妙的方法,就是把黄连、黄芩用开水泡一下,不要煮了,用它的水,再跟煮好的药统合起来喝。这种方法就是“取其气而不用其味”的方法。实践证明这个方法非常好。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黄连、黄芩可以去掉,我们选用一个不用苦寒泻火,我们用辛凉散火法。比方说,我们用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分别散心火和肺火,效果非常好,它的最大优点就是,辛凉散火而不伤脾胃,或者说伤得很少。这就是半夏泻心汤的一个灵活加减。

在这里面呢,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一个细节,就是后面还有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是把甘草加重,变成了四两,这主要是治疗“腹中雷鸣下痢”,同时有“心热而烦”的,这里面用甘草补中气,“补脾而泄心火”的意思。在以前复方里面还有黄连汤,这个我们后面再给大家介绍。

课后思考

这里面有个细节问题,就是这个汤在煮的时候有七个药,用法里面有,“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我们这里面有了一个思考题,就是这个汤,为什么也要去渣再煎?这就是个浓缩法。这个方法跟小柴胡汤和大柴胡汤的煎煮方法一模一样,原因是什么?

半夏泻心汤去渣再煎有两个作用,其一脾胃虚寒病人本身就吐利,药汁多,病人喝上更容易呕吐,其二半夏泻心汤本意是调和中焦,药汁去渣再煎是使半夏泻心汤药物之间更加融合,更好地调理中焦。

(0)

相关推荐

  • 甘草泻心汤(黄芩,黄连,干姜,半夏,甘草...

    甘草泻心汤(黄芩,黄连,干姜,半夏,甘草,党参,大枣) 三才封髓丹(黄柏,砂仁,生甘草,人参,天冬,熟地,肉苁蓉) 甘露饮(黄芩,茵陈,炙枇杷叶,甘草,枳壳,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石斛) 首先,湿热 ...

  • 甘草泻心汤,由甘草、黄芩、干姜、半夏、大...

    甘草泻心汤,由甘草.黄芩.干姜.半夏.大枣.黄连组成,乃治湿热蕴结中焦,脾胃气虚明显之痞胀呕利之方,方中黄芩.黄连苦寒清热,若是纯粹脾虚不运者,不太适合. 岳美中这个甘草泻心汤治便秘医案,名为使用甘草 ...

  • 半夏泻心汤方解及治疗胃癌

    我认为认识半夏泻心汤应该从脾胃功能分析.脾胃虽同居中州,禀承土性,但其职不同,胃主受纳且主降浊,脾主运化且主升清,胃喜湿喜味秽恶燥,脾喜燥喜味香恶湿,两者纳化相合.燥湿相济.升降相因,而尤以升降最为重 ...

  • 伤寒论名方之半夏泻心汤方证解附名医医案

    伤寒论名方之半夏泻心汤方证解附名医医案 作者 李柏林      半夏泻心汤乃小柴胡汤之变方(因已无半表证故去除解表之柴胡.生姜,因有寒热错杂之痞证故加寒热平调之黄连.干姜,使和解少阳之剂,变为调和肠胃 ...

  • 胡希恕半夏泻心汤医案与用量、应用方解

    半夏泻心汤 半夏10~15g,黄芩6~12g,干姜6~10g,人参6~10g,炙甘草6~10g,黄连3~6g,大枣4枚(劈). 水煎600mL,日1剂,分3次服. 1.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 ...

  •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药方,方歌方解

    [原文] 1.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 ...

  • 张锡纯寒解汤的作用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组成医案方解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温病方>. [组成]生石膏一两,捣细知母八钱连翘一钱五分蝉蜕一钱五分,去足土 [用法]水煎服. [作用与功效]清热泻火. [主治适应症]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 ...

  • 活络效灵丹方解及临床应用

    天医堂推荐搜索 活络效灵丹 痹证 活络效灵丹方解及临床应用 活络效灵丹出自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临床用于治疗气血郁滞,肢体疼痛的方中,主治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 ...

  • 保和丸组成|功效|方解

    保和丸组成|功效|方解: [组成]山楂六两(18g),神曲二两(6g),半夏,茯苓各三两(各9g),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各6g). [用法]上为末,炊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9g),食远白 ...

  • 学完太阳篇,伤寒懂一半!(太阳方解)

    太阳方总论 太阳主表,故立方以发表为主,而发表中更兼治里,故种种不同.麻黄汤于发表中降气,桂枝汤于发表中滋阴,葛根汤于发表中生津,大青龙汤与麻杏甘膏汤.麻翘赤豆汤,于发表中清火,小青龙汤与五苓散,于发 ...

  • 我最常用的保胎方——解构泰山磐石饮(上)

    每年的这个季节,也就是夏至前后,孕期妇女先兆流产的病例较其他季节要多,还有一些孩子出现流鼻血,因为夏至前,阳气生发之极,热迫血行,有的人肾气不足升发太过,就会出现腰腿无力脚后跟疼,造成上焦能量过盛,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