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智慧课堂让学生个性飞扬
让学生的个性在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上飞扬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君臣式”,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让学生乐意学、主动学,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意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如教学《蜜蜂引路》一课,首先用谜语引入:“同学们,老师又准备了一个新谜语,看看今天的'聪明的一休’是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我接着说:“两根触角头上长,背上两对薄翅膀,六只小脚肚下藏,花丛里面采蜜忙。”“好了,猜对了,是蜜蜂。你们都是'聪明的一休’。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大家一起读读课题。”“你想知道蜜蜂除了会采蜜外,真的能引路吗?”用这种“谜语引趣、制造悬念”的方法导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自主读书,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有一次,我刚要讲课,外面忽然雷声大作,大雨夹着冰雹从天而降,学生都往外看。我看到大家无心听课,灵机一动,就干脆请同学们站起来,趴在窗户上看雨景,随即我说:“同学们,谁能一边看雨景,一边说出一些贴切的描写雨景的词句?”学生们高兴极了,边看边说,课堂上妙语连珠,什么电闪雷鸣、乌云压顶、倾盆大雨、雷声隆隆……几分钟上了一堂精彩的口头作文课。这样既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又激起了他的表达欲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
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乐意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学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过程。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因此,我们应创设情境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营造和谐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其次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当学生取得成功时,要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学习的动力。这样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引导合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相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促进他们满腔热忱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教学《麻雀》一课时,老师说:“这篇课文记叙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事,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学生举手发言:“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没有告诉我们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立即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精神,然后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合作探究,抓住文中的词句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孩子们畅所欲言,气氛异常活跃,经过热烈讨论,师生达到共识:这篇课文赞颂的是亲子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才能拓宽学生各自施展才能的天地。
三、激活课堂,让学生彰显个性
语文课兼具美学性、文学性、人文性和寓德性于一身,组织、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教师要想方设法激活语文课堂,将学生引入一个更加精彩的学习世界,给他们充分自我展示的机会,彰显自己的个性。
1、 巧设质疑辩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也都始于问题的发现。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等作用。例如教完《草船借箭》后发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提请大家探究的?”有一位学生问:“为什么诸葛亮会比周瑜高明,原因是什么?”显然,这一问题闪现着思维的智慧火花。于是,老师立即将它提升为:“在筹划备箭上,周瑜和诸葛亮的策略有什么不同?即他们在考虑问题上的思路有什么不同?哪种思路好?”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争议、辩论,学生的认识趋于一致:诸葛亮的思路和周瑜不一样,周瑜是以常规思路来思考的,以为箭只能“造”才能得到;而诸葛亮用创造性思维来思考,想到以“借”可得到箭,也就是以“借”代“造”的方法智取,即利用天时地利向多疑善猜的曹操去“借”箭。课题上的一个“借”就说明诸葛亮的谋略智慧要比周瑜高明得多。这样的质疑辩论,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2、妙用激励竞争
激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得学习预期的满足。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尽量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活课堂。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3、善引个性化朗读
每个孩子的情感体验不同,个人成长经历不同,朗读理解角度不同,其朗读就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有深度有质量的朗读应该是充满学生个性独特体验的语言表现。所以,教师应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善于引导学生个性化朗读。如教学《一朵玫瑰花》一文中,有一段精彩的个性化朗读指导情景: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小女孩说。一位绅士在花店看到一个小女孩在门口哭,问她原因时,小女孩如此回答。老师引导学生先理解:“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小女孩__地说。
于是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走进小女孩的内心深处,朗读出很多个性化的体验:无奈、难受、伤心、悲伤……这样个性化朗读指导,使学生读出了不同的精彩。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努力构建自主智慧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上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