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这些省份和医院被点名表扬

3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引起全行业关注,国考二度张榜,成绩有喜有忧。

相比于2018年度全国绩效考核工作,2019年度的绩效考核依然分为四个维度、核心指标55+1个。然而,在这份国家监测分析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哪些信息?每一句分析评价背后,都关联着哪个指标?在通报里被点名表扬的省份和医院,在取得高分的过程中,都做了什么——

指标13

通过国家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数

《关于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北京市、天津市在国家室间质评的临床检验项目参加率和合格率方面均位于全国前列。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先夺:一手抓室间质评  一手抓专业质控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将临床检验纳入医疗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并从2个层面狠抓质量管理,即从内到外狠抓室间质量评价、从外到内狠抓专业质量控制,依靠天津市临床检验中心和天津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两支专家队伍,相互联通融合,运用3A(三全维度)和PDCA(闭环管控)理念,不断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天津市于1979年成立天津市临床检验中心,在全国范围起步较早,历经40余年,始终致力于规范室内质控、完善室间质评、加强临床检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全市临床检验专业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天津市对于检验专业规范性、准确性、时效性的管控力度持续加大,参加室间质评活动的医疗机构逐年增加。目前,已由2008年的105家增加到2021年的400家,参加对象涵盖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医学检验实验室等。各专业平均合格率均达到90分以上。对不合格的机构,天津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专家现场帮扶指导。同时,发挥市区两级专家联动机制,协助完善区级检验小组质控体系,对辖区一级医疗机构实验室进行重点管控、精准帮扶,保证了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比性。2018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天津市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为89.36%,高于同类中位值74.73%;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96.6%,高于同类中位值95.68%,体现了全市各实验室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同质性。2019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天津市三级公立医院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88.71%,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98.30%,均高于全国中位值。

指标22

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

《关于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预约诊疗率达47.26%,同比提升5.24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预约诊疗率相对较高,达51.76%。尤其是福建、北京、广东预约诊疗服务整体开展较好。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党组书记段宇飞:完善预约诊疗  提升就医获得感

截至2020年底,全省100%三级医院、90%以上二级医院开展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切实提升了群众就医获得感。

为解决人民群众“一号难求”的痛点,广东省多措并举,整合各渠道号源,拓展预约诊疗途径。建立全号源预约管理,统一号源号池管理,做到全部号源开放预约。以合理安排出诊医师数量和预约时间段、分时段设置门诊号源、复诊首诊错峰就诊、延长放号时间等手段,有效提升群众预约率。目前,广东省全省三级医院门诊挂号平均预约率已达到72.51%,83.5%的三级医院预约诊疗分时段精确到1小时内,开展预约的医院放号时间全部调整到7-22时。其次是多渠道预约,督促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开通第三方平台、医院官方网站、电话、自助机、窗口、诊间等多种预约渠道。其中,三级医院的预约途径超过4种,二级医院平均2-3种。此外,还建立起医联体、医共体、家庭医生联动的预约绿色通道,与综合医院无缝对接,采用提前放号、及时回收号源等方式,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据统计,三级医院的门诊平均等候时间已缩短至27.7分钟。

在广东省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中,预约诊疗服务是其中的重要内容。2018年,广东启动信息便民“五个一”攻坚行动,将“一键诊疗”行动纳入其中,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广泛开展智能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移动支付、诊部结算、诊疗信息推送、满意度评价服务等项目,并要求2019年12月前珠三角地区80%以上、其他地区60%以上的二级医院开展“一键诊疗”服务。2019年,又将预约诊疗等便捷服务内容纳入“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内容,在“健康广东·智慧健康行动”中持续推进。

指标24

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

《关于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全国平均级别首次超过3级,其中78.13%的省份平均级别达到3级及以上,获评7级的医院达到4家,新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韦建瑞:用电子病历应用升级带动管理提升

作为第一批通过新版国家电子病历应用水平七级标准的医院之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为抓手,充分发挥中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将考核指标要求贯彻于医院各项实际工作中,通过加强日常工作监管、改进日常工作流程,倒逼指标结果的改进,不断提高医院质量安全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积极构建门诊、住院一体化、结构化电子病历,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业务流程各环节的移动应用、信息收集,使临床护理医技功能表单实现全面无纸化,大大减少临床医务人员文书“占用”时间。根据《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和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要求,中心开发了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并深度嵌入电子病历,为临床医务人员诊疗服务提供实时、最新的询证决策依据。建立了高警示药物住院静脉药物医嘱闭环等22个核心流程的闭环管理。目前,中心所建22个闭环流程的执行率均保持在90%以上,基本可实现对医疗全过程的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与事后追溯,实现了保障患者安全为目标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为实现日常管理各项指标数据的实时抓取,中心自2016年起,积极搭建医院集成平台,夯实信息基础,实现数据抓取流程化并通过可视化模式动态了解指标情况。目前,中心已构建好基于“互联网+”的患者服务平台(患者)、基于物联网的移动护理系统(护士)、智能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医生)的一体化联动体系,所有的业务交互均已实现可视化的统一管理和监控。

指标47

医院接受其他医院(尤其是对口支援医院、医联体内医院)进修并返回原医院独立工作人数占比

《关于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四川省不仅招收进修医生的数量大,且来自对口支援医院和医联体内医院的进修医生比例(分别是17.4%和43.0%)也远高于其他省份,发挥了示范作用。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敬静:用双向交流破解 “派不出”难题

2017年年底,四川省启动实施全省临床医师规范化进修工作,聚焦需求、问题导向,着力提升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临床医师服务能力,促进全省医疗服务同质化。

据统计,2019年四川省三级公立医院招收进修人员1.2万余人,其中,对口支援医院人员和医联体内人员进修半年及以上并返回原医院独立工作的分别为2156人、5332人,分别占接收进修总人数的17%、43%。

四川省贫困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医务人员不足,选送人员进修学习和满足当地医疗需求始终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两难选择。四川省结合实际,推进临床医师规范化进修和对口支援、医联体建设有机融合,建立双向交流机制。一方面,多措并举促进人员下沉。四川省2017年年底全面启动实施贫困地区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18个市对口支援88个贫困县及阿坝、甘孜、凉山州的五大类医疗卫生机构,492家内陆优质医疗卫生单位和贫困地区659家单位建立结对关系,3年来先后下派5200余人开展对口支援,并与贫困地区1.2万余名受援人员结成“师带徒”关系。同时,四川省医联体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牵头医院向基层派出大量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另一方面,不失时机强化临床进修。大力支持基层人员到建立对口支援、医联体合作关系的医疗机构进修学习。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临床进修行动,受援医疗机构每年按需轮流选派业务骨干到支援机构进行临床进修,其中县级医疗机构每年不少于2人,中心卫生院每年不少于1人,逐步实现主要科室业务骨干全覆盖。三级医院托管深贫县人民医院的,被托管医院原院长(或院级党组织书记、执行副院长)和科室负责人可安排到托管医院顶岗锻炼或跟班学习,同时应接收被托管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进修,被托管医院负责进修人员选派、考评,每年进修比例不低于被托管医院医技人员总量的10%。

指标50

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

《关于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科研经费总量位于全国前5名的医院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打造创新型“华西科研管理模式”

在国家三级医院绩效考核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指标上,表现比较突出。这主要得益于医院科研管理突破传统聚力创新,灵活制定贴切临床需求的科研管理政策,及时凝练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共识,稳步提升医院科研治理动能,鼓励交叉学科合作加速医学成果产出应用的结果,探索建立创新型“华西科研管理模式”。

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部定期召集临床医技科室的科研主任开展科研工作讨论会,收集相关科研管理工作意见建议。例如:纵向项目涉及类别较多、申报时间较零散,尤其是不熟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流程。因此,科技部开展集中下科室进行申报专项宣教,全面启动各科室一对一指导专家结队工作,并针对不同科研人才队伍开设不同专题国自然学术大讲堂。与此同时,科技部认真梳理国自然申报阶段常见问题,高度重视标书形审工作,以2020年国自然申报为例,全院申报项目1234项,前后审查7轮次,共完成标书形式审查8722次,初筛率0.5%,远低于基金委2%的水平。

此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部把握国家前瞻性政策,针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成果奖以及发表论文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机制。比如关于修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科技成果奖励办法(修订版)》的通知等。用国家科技政策引领科研发展方向,院级科研管理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进一步激活科研活力,促使更多高水平成果产出。

指标53

门诊患者满意度

指标54

住院患者满意度

《关于2019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门诊患者满意度最高的5个省份依次为浙江省、湖南省、福建省、山东省和四川省;住院患者满意度最高的5个省份依次为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和湖南省。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闽红:“问效于民”提升就医满意度

近年来,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多措并举,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在提高医疗质量方面,福建省着力开展医疗“创双高”,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习“国家队真经”。组织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建设,辐射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域群众就诊秩序更趋理性。

在优化服务流程方面,以“立项挂牌”方式,全省投放多功能自助机设备5282台,90%的三级医院能提供精确到1小时以内的分时段预约诊疗服务,83%的二级以上医院可提供网上预约服务。群众对“服务流程”的就医感受从2014年的79.37分,提升至2020年的90.41分。

在改善就医环境方面,在全省90家医疗机构推行了社工服务、227家医疗机构开展了志愿者服务,创造温馨整洁有序的环境。

在深化行风建设方面,2016年以来,开展 “红包”专项调查,通过集中式案件查处,群众对各医疗机构整治“红包”回扣的评价明显提升。建立预防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医疗纠纷数量逐年下降。

在多项举措开展的同时,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坚持问效于民。自2014年起,福建省委托第三方调查评价机构,每年对全省近200所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出院患者和职工满意度调查。随机抽取4万余名出院患者和1万余名职工,通过现场问卷和电话访谈等了解患者、以及职工对公立医院满意度情况。福建省还加强结果应用,及时公布满意度调查排名结果,并抄送各级人民政府,福建省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对全省排名后10位的医院主要领导约谈提醒推动整改,并将结果作为医院评价、医院绩效工资、精神文明、医改和改善医疗服务项目考评的主要依据,促进医院关注患者诉求,持续改善医疗服务。2014年以来,全省患者和职工满意度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从2014年的79.20分,提升至2020年的90.64分,群众就医感受和体验持续改善。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龙开超:从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入手

在2018年度、2019年度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中,湖南省的患者满意度都稳定在较高水平,排名全国前列。

具体到推进措施上,近年来,湖南省坚持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深入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一是以问题为导向,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通过基层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梳理出一批医疗服务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印发《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实施意见》,针对大医院“三长一短”等11个方面问题,明确了34条具体整改措施。同时,自2018年起,在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行改善服务公开承诺制度,医院每年明确10条以上具体可行的改善医疗服务措施,向社会公示,对患者承诺。通过建立公开承诺制度,倒逼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持续改善医疗服务。

二是发挥满意度调查“风向标”作用,压实医院工作责任。将医院满意度调查与医疗机构评审评价、重点专科评审等医疗管理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使其成为衡量医疗机构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从实际入手、从细节入手,主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满意度调查工作。同时,省卫生健康委定期梳理医院满意度各项指标全省排名情况,印发专题《通报》并召开点评会议,通过“红白榜”等有效形式压实医疗机构责任。

三是深入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确保常态长效。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作为医疗管理重要内容,坚持以服务改善助推体系建设、推动质量提升。如全省所有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面开通预约诊疗,积极探索“非急诊全预约”“预住院”等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建设,形成了具有湖南特色的标志标识、救治流程、制度规范“三统一”模式;全面加强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全省二、三级医院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

整理:宁艳阳  王依依  刘也良  王祎然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

编辑:杨明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