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尚君:寒微诗人戎昱的风流情债与真实人生

原创 陈尚君  文史知识  202164

.

戎昱是中唐前期一位不太著名的诗人,但也有一定名气。这样说的依据是,他身后十几年或二十来年,宪宗皇帝处理北方民族入侵时,遇到麻烦,宰相建议和亲,皇帝说有一位诗人,姓很冷僻,写诗反对和亲,问是谁作,宰相对:“恐是包子虚、冷朝阳。”皇帝说都不是,直接背诗吧:“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宰相倒也知道,马上说出作者是戎昱

诗的题目是《咏史》,更直接说是对汉唐以来和亲行为的激烈批判。国家主事者是皇帝,皇帝英明,国家强大,自然四夷来宾,天下太平。君臣无能,将国家安危寄托在和亲公主身上,希望公主的美貌可以为国家带来太平。诗人严厉斥责,这是“计拙”,这是无能,这是耻辱。汉代的君臣早已死亡,应该起诸臣枯骨于地下,痛斥一句:“你们就是这样辅佐君王的吗?”虽似咏汉事,现实意义显然明白,乃至宪宗君臣都知道这首诗,也据此知道和亲有失国家尊严。 

一 戎昱的籍贯、生年与早期经历

戎昱有诗集一卷存世,他的家世生平仍有许多不太清楚的地方。

《唐才子传》卷三说戎昱是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傅璇琮先生《戎昱考》(收入《唐代诗人丛考》,中华书局,1980认为大体可靠,根据是他的《长安秋夕》后四句云:“昨宵北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是在长安思乡,至少他的寄家是在荆南。还有《云梦故城秋望》:“故国遗墟在,登临想旧游。一朝人事变,千载水空流。梦渚鸿声晩,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故国乡愁,集中在荆门,举证确实很有力。不过笔者要补充一则不同的证据。南宋人章定著《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二,叙述戎姓来源后,即云:“扶风:虔州刺史戎昱,岐州人。”据考证,这是唐人林宝《元和姓纂》的逸文,是宪宗元和七年(812)为唐官员授勋授爵而编的实际望籍的工具书。戎非大姓,故岐州(又称扶风郡,今陕西宝鸡附近)非郡望,应是占籍所在。至于荆州,则是居家所在,唐人多因官迁徙,二者并不矛盾。

戎昱的生卒年皆不得而知。其《八月十五日》:“忆昔千秋节,欢娱万国同。今来六亲远,此日一悲风。年少逢胡乱,时平似梦中。梨园几人在?应是涕无穷。”千秋节是玄宗的诞节,胡乱肯定指安史之乱。诗虽不知作于何年,估计总在世乱后十年以内。自称年少,可以是十五岁,也可能是二十岁,但对开元、天宝间千秋节盛况有如此清晰的记忆,对乱后六亲分离、时平似梦有如此强烈的感慨,推测他大约生于开元末年,乱起时已经接近成人。

戎昱曾应进士试,很不顺利,始终没有及第。他有《下第留辞顾侍郎(席本作御)》:“绮陌彤彤花照尘,王门侯邸尽朱轮。城南旧有山村路,欲向云霞觅主人。”顾姓以侍郎知贡举者仅顾少连,已经是贞元九年(793)事,那时戎昱已经两任刺史,可能受诗者仅为顾侍御。诗有些怨气,但不算激烈,他似已经体会在豪门红尘中,自己机会并不太多。

戎昱最早的一组诗作,是在代宗宝应间与诗人王季友在洛阳附近相遇,各自写了一组《苦哉行》,所咏是在唐表面平定安史大乱之际民间的痛苦生活。王季友是元结、杜甫的朋友,他的诗没有存世,戎诗存留五首。此组诗是可以与杜甫《三吏》《三别》并读的现实主义杰作。杜甫所写,是九节度兵溃邺下后从洛阳到潼关一路所见之民生艰难,戎昱所写,是唐借回纥兵平定内乱,在土地城池归大唐的表面胜利下,同意子女玉帛归蕃人,即在收复京城后允许胡军大掠数日,美女、财宝要什么拿什么。这样无耻的胜利,带给国家的耻辱与人民之苦难,可以想见。就此层来说,戎诗意义更为重大。在此仅录第四首:“妾家清河边,七叶承貂蝉。身为最小女,偏得浑家怜。亲戚不相识,幽闺十五年。有时最远出,只到中门前。前年狂胡来,惧死翻生全。今秋官军至,岂意遭戈鋋。匈奴为先锋,长鼻黄发拳。弯弓猎生人,百步牛羊膻。脱身落虎口,不及归黄泉。苦哉难重陈,暗哭苍苍天。”以一位富家女子口气叙述,岁月静好时,独居深闺,从不出门。遭遇战乱,九死一生,总算活了下来。等到官军收复失地,以为和平可期,哪曾想到先锋为回纥军,长鼻黄发的胡人,专门劫掠妇女,如牛羊般驱赶到北方。女子哭诉,如此落入虎口,还不如早赴黄泉,苍天如此,真是生不如死。这是如何的惨痛。其他几首还写道:“冀雪大国耻,翻是大国辱。膻腥逼绮罗,砖瓦杂珠玉。”“生为名家女,死作塞垣鬼。乡国无还期,天津哭流水。”“生人为死别,有去无时还。汉月割妾心,胡风凋妾颜。去去断绝魂,叫天天不闻。”都写出和亲女子的痛苦。本文开始引到宪宗君臣皆知的《咏史》,正是这些直观的总结。

二 戎昱到底有没有见过杜甫

同时的大诗人,戎昱拜谒过岑参,有《赠岑郎中》:“童年未解读书时,诵得郎中数首诗。四海烟尘犹隔阔,十年魂梦每相随。虽披云雾逢迎疾,已恨趋风拜德迟。天下无人鉴诗句,不寻诗伯重寻谁?”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岑参任库部郎中时。所谓“十年魂梦”相随,这年恰是乱后的第十个年头。诗写对岑诗之阅读崇敬,更希望岑对自己的诗歌给以品鉴。称岑为诗伯,彼此应有二十岁以上的年龄差吧!

宋元以来许多记载都说戎昱在江陵见过杜甫,但就目前所见二人的诗来说,实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一般读者肯定会说,《全唐诗》卷二七○有戎昱《耒阳溪夜行(注:为伤杜甫作)》:“乘夕棹归舟,缘源二转幽。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难道不是二人交往的铁证吗?其实,这首诗是开元间岭南诗人张九龄所作,诗见《张子寿文集》卷四,《文苑英华》卷一六六、卷二九一,《全唐诗》卷四八。张九龄是韶州(今广东韶关)人,诗述其经耒阳南行归乡之情。张集基本保存唐宋时的面貌,没有窜乱。戎昱诗来历不明,原注也出妄人所增,不足凭据。

杜甫与戎昱在大历间的行踪,确实有高度的重合,几乎是亦步亦趋,然而彼此间就是没有任何交集,没有办法解释。以下逐次叙述。

杜甫于广德二年入严武剑南幕为节度参谋,次年春夏间离开成都沿江东下。戎昱广德二年在长安赠岑参诗后不久,也入剑南,居成都,有《成都送严十五之江东》《成都暮雨秋》《成都元十八侍御》,后一首还提到杜甫居处附近的“浣花溪路”,肯定此时杜甫已经离去。

杜甫于永泰元年(765)沿江东下,中途病发而滞留峡中,先居云安半年,次年春初迁居夔州。戎昱可能在稍后经停云安,有《云安阻雨》:“日长巴峡雨蒙蒙,又说归舟路未通。游人不及西江水,先得东流到渚宫。”他在云安暂停是因雨大雾重,峡中无法行舟,他的目的地则非常明确,直到渚宫,即江陵。也可能他并不知道杜甫在夔州。

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峡往江陵,戎昱已先期到达,且常出入卫伯玉幕中,有《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可证。杜甫与江陵幕府中人交往颇广,不知何故就是看不到戎昱的踪迹。

此年秋杜甫离开江陵在公安暂停数月,大历四年初溯湘江而上,先依韦之晋,韦卒后居长沙。大历五年四月因长沙兵变,观察使崔瓘被杀而被迫南行。戎昱《别公安贾明府》:“叶县门前江水深,浅于羁客报恩心。把君诗卷西归去,一度相思一度吟。”似乎自公安西行,是另一次行程。杜甫客居长沙期间,戎昱肯定也在湖南幕中。《上湖南崔中丞》:“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世路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这位湖南崔中丞肯定是崔瓘,从诗意说,干谒、谢恩两层意思都有。自称“良马”“卧龙”,崔显然对他曾刮目相看,委以重任,所以他扔下一诺杀身的重话,表达感激报恩之情。这首诗还引出一段意外的故事。《云溪友议》借宪宗之口,将“千金”一句改为“千金未必能移姓”,并说“京兆尹李銮拟以女嫁昱,令改其姓,昱固辞焉”。然而唐时并无担任过京兆尹的李銮啊!元辛文房撰《唐才子传》时发现破绽,自作聪明地改写为:“崔中丞亦在湖南,爱之,有女国色,欲以妻昱,而不喜其戎姓,能改则订议。昱闻之,以诗谢曰:'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真是一字偏旁之异,好事者因此改编描绘出一段有些情色的动人故事,唐诗流传如此,学者可不慎欤!

长沙兵变,崔瓘被杀,杜甫南奔,估计戎昱也在不久后离开。杜甫在长沙一年,公私来往很广,而一直期待有大名家品鉴自己诗作的戎昱,从道理上说不会得不到杜甫的消息,但两人间就是不见交集,无法解释,只好存疑。

           三 戎昱在桂林幕府

崔瓘对戎昱的提携,是否给他安排官职,目前不太清楚。此后他的行踪也不太清晰。他有《哭黔中薛大夫》诗:“亚相何年镇百蛮?生涯万事瘴云间。夜郎城外谁人哭?昨日空馀旌节还。”薛大夫是薛舒,《全唐文》卷三七五韦建《黔州刺史薛舒神道碑》载,薛从宝应初,拜黔州刺史,一直到大历十年卒于溪州公馆,名义上朝职一直升到御史大夫,因而有亚相之称,其时是在唐最偏僻的地方守境安民超过十三年。戎昱是否曾在他麾下供职,目前还无确证。

可以确证的是,戎昱离开湖南不久,就到了桂林。他有《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登高上山上,高处更堪愁。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风烟连楚郡,兄弟客荆州。早晩朝天去,亲随定远侯。”这位陆大夫不知名,也不知何时领桂管。因为李昌巙的后任是卢岳,任职时间直到贞元三年,陆应是李的前任,或再前任。从诗意看,他已在陆的幕下,但并不愉快。最后两句是希望陆尽快归朝高就,自己也愿意追随而行。不过陆某以后,戎昱并没有离开,桂管观察使李昌巙开幕,他留幕时间很长,且留下较多诗作,也确实得到了官资。《旧唐书》代、德二帝本纪载,大历八年九月,李昌巙自辰锦观察使为桂管观察使。建中二年(781)二月,自桂管迁荆南节度使。桂管为今广西东北的方 镇,治桂林,李昌巙在镇达八年,且得改荆南大镇,知其经营有方,也应能用人。戎昱在桂州时间很长,似乎中途离开,且二次入幕,这些都在他诗中留下记录。也有传闻,有待澄清。

《桂州腊夜》:“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南方岁末,有些寒意,离家万里,难免引起思乡之情。骠骑指军镇主将,入幕已经两年,辛苦天涯,尚非全无意义。“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二句,写岁暮眼前之景,衬托自己怀乡之情,很传神。

《上桂州李大夫》:“今日辞门馆,情将众别殊。感深翻有泪,仁过曲怜愚。晚镜伤秋鬓,晴寒切病躯。烟霞万里阔,宇宙一身孤。倚马才宁有,登龙意岂无。唯于方寸内,暗贮报恩珠。”因为下引有《再赴》一首,知他曾两度入桂幕。此诗不知是初离之作,还是最终离开之作。傅璇琮先生认为《再赴》诗中“过因谗后重,恩合死前酬”二句,是他首度辞幕是为谗言所中,引过离开,大约合理。那么此诗更可能是因谗离幕时所作。诗说告辞门馆,与他人有所不同,“感深”而落泪,思“报恩”而存于心中,感谢李对自己之照拂,但此诗的基调是孤寂伤感,又觉受恩难报,是说自己有疏失,承李宽宏对待,终得解脱,虽有失落,但存感铭。

《再赴桂州先寄李大夫》:“玷玉甘长弃,朱门喜再游。过因谗后重,恩合死前酬。养骥须怜瘦,栽松莫厌秋。今朝两行泪,一半血和流。”仔细体味,“玷玉”是说自己行为有瑕疵,所幸李加宽谅,得以再度入幕。前引“过因”两句,是说自己有失,但遭谗言,罪名更重,所幸主事者李大夫不计较,仍愿意对自己信任,如此大恩大德,他以“恩合死前酬”的重誓,表达怀恩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诗中无法推测。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衢本卷一八载:“初,李夔廉察桂林,月夜闻邻居吟咏之音清畅,迟明访之,乃昱也。即延为幕宾。后因饮席,调其侍儿,夔微知其意,即赠之。昱感怍赋诗,有'恩合死前酬’之句。”这里李夔为李昌巙之误。说李在桂林因月夜闻吟咏之声而礼聘戎昱,迹近传奇,不太可能。唐代大镇开幕,幕宾人数众多,大多在赴幕前即聘定,且要报朝廷允准。侍儿即侍妾,唐时高官多蓄家姬,名分不一,有时宴请亲宾,让侍儿侑酒,其间有些意外,也可想见。晁书的依据不知为何,可能来自今已失传之唐人笔记。戎昱既承认自己有疏失,再加同人间倾轧,情况更严重,似乎都有可能。好在李昌巙心胸开阔,不计较小节,戎昱得以渡过难关。

再录两首桂林诗吧!《桂城早秋》:“远客惊秋早,江天夜露新。满庭惟有月,空馆更何人。卜命知身贱,伤寒舞剑频。猿啼曾下泪,可是为忧贫。”基调是失落凄苦,说自己“身贱”“忧贫”,在秋风衰瑟中,更感到了寒意。《桂州岁暮》:“岁暮天涯客,寒窗欲晓时。君恩空自感,乡思梦先知。重谊人愁别,惊栖鹊恋枝。不堪楼上角,南向海风吹。”岁暮天涯,寒窗将晓,他也有乡思愁绪,又似乎感到了君恩,感到了重谊。

四 德宗初年的短暂居京为官

建中初,戎昱曾短暂在朝为官,供职御史台,很可能是李昌巙离开桂林时的安排。在京期间,存诗不多。

戎昱在京,恰好遇到诗人韩翃多年困顿后,因新即位的德宗皇帝赏识其《寒食》诗,敕授其中书舍人。戎昱有《韩舍人书窗残雪》:“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大约在一场大雪以后曾造访韩家,大风席卷寒云,临江一带明媚如画,雪中柳条挂满冰雪,风起扫落缠挂,柳枝又得在风中轻扬。唯有书斋旁无人清扫,大约是风刮过的死角,因而多留残雪,与书窗内的灯光映照,显得格外明亮。估计是韩先有作,戎昱加以唱和,诗也特意模仿韩诗之流畅蕴藉。

建中二年,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叛于襄阳,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进讨,血战方得收复襄阳。戎昱作《收襄阳城二首》:“悲风惨惨雨修修,岘北山低草木愁。暗发前军连夜战,平明旌旆入襄州。”“五营飞将拥霜戈,百里僵尸满浕河。日暮归来看剑血,将军却恨杀人多。”这是德宗奉天之难的前奏,诗人已经感受到战争之残酷。岘山一带曾是孟浩然的高隐之地,入唐久无战事,此时却百里尸横,血流成河。诗人既歌颂收复襄阳的胜利,也遗憾战争之残酷。

戎昱还有一首《闻颜尚书陷贼中》:“闻说征南没,那堪故吏闻。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雁群。同荣不同辱,今日负将军。”这时的叛贼居然就是前次收复襄阳的淮西李希烈。颜尚书是颜真卿,素负直节,朝中秉事宰相不顾其年老,命其出使叛镇。戎昱写诗时,已经南贬辰州,颜真卿则身陷敌营,生死未卜。戎昱自称故吏,乃因代宗初年颜真卿曾除荆南节度使,有意礼聘戎昱入幕,后因故未成行,对此恩德戎昱未能忽忘。他表彰颜真卿如同奉使匈奴的苏武,不辱使命,不惜以身相殉。“国破无家信,天秋有雁群”两句,写他虽在南方,感受到国家再度面临危亡的局面,而他与家人音信隔绝,看着南飞的雁群,操心国事、家事,当然更关心颜真卿的命运。他很遗憾自己远在天边,不能与故主同荣辱——他在许多诗中都写到愿意杀身酬恩,何况颜真卿这样于己有恩的大名家。

五 贬官辰州为刺史

辰州在沅水上游,其地即今湖南怀化,在唐是很荒凉的远州,民族杂居,文化落后,但这片区域,又是那一带的中心州。戎昱此前曾两次送人往辰州,知道那里的景况。《送郑炼师贬辰州》:“辰州万里外,想得逐臣心。谪去刑名枉,人间痛惜深。误将瑕指玉,遂使谩消金。计日西归在,休为泽畔吟。”炼师就是道士,不知何故得罪,被贬远方,戎昱知道那里太遥远,只能给以安慰:你受到冤屈,人间寄以同情,不久可以西归,不要过分愁苦。末句是用屈原故事,行吟泽畔是诗人雅事,但也很伤身,想开些吧,不要为难自己。《送辰州郑使君》:“谁人不谴谪?君去独堪伤。长子家无弟,慈亲老在堂。惊魂随驿吏,冒暑向炎方。未到猿啼处,参差已断肠。”诗题,《文苑英华》卷二七三作新州,在今广东境内,从称“炎方”说,《戎昱诗集》或有误。唐代官员贬谪是常事,戎昱寄以同情,更说郑家仅有一子,父母仍在,如此家累而欲往南方,确实值得同情。

戎昱写以上二诗时,没有想到自己也有同样命运。《谪官辰州冬至日怀》:“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这一年可能是德宗建中三年,贬官原因不明,可能是人事牵累,即与他有关的人得罪,他被牵连贬官。虽贬谪而仍任辰州刺史来说,可知不是大罪。他想到去年冬至在长安,他的身份是头戴“獬豸冠”的御史台官员,得缘遥瞻龙颜。现在远在辰州,只能遥想仍如去年那样隆重庄严之朝班。“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两句写他的两难,梦中跟随朝班,现实则远处穷荒,报国无门。“南郊”指朝廷例行的祭祀大典,一般会颁赦宽免有罪官员,但始终没有消息。

另一首《辰州建中四年多怀》:“荒徼辰阳远,穷秋瘴雨深。主恩堪洒血,边宦更何心。海上红旗满,生前白发侵。竹寒宁改节,隼静早因禽。务退门多掩,愁来酒独斟。无涯忧国泪,无日不沾襟。”建中四年因泾原军变,德宗远避奉天,中原再度大乱。戎昱标出时间,抒写自己对国事的殷忧。说自己虽然远处荒徼,气候不好,更关心的是皇家安危。他感怀君恩,说自己随时愿意牺牲生命,然而闭门饮酒,独自洒泪,为自己不能为国效力而感到遗憾。以上二首,其实很得杜甫诗的精神。

戎昱虽贬居南方,但毕竟是一州刺史,与以前的狼狈奔走境况不同。其间,他对辰州民风民谣抱有很大兴趣,且试图在诗中加以表现。《采莲曲二首》:“虽听采莲曲,讵识采莲心。漾楫爱花远,回船愁浪深。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前一首写采莲女,唱着民歌,心事别人未必理解。其下几句写景,风物如画,这是沅江莲女的生活。最后两句写一个细节,同侣相望着迷,不觉玉簪落下,其实隐喻男女之交往。后一首,涔阳即指辰州一带,女子头上插满鲜花,纷纷泛舟湖上,黄昏时分,仍然此起彼伏地歌唱不休。此诗大约是写湘西民间对歌传情的最早作品,诗意很美好,如画景色中之民风如此纯朴,刺史戎昱满怀喜悦,对此认真观察加以记录。

类似作品还有见于《舆地纪胜》卷七○的一首残诗:“寒食涔阳诸小儿,齐歌齐舞带花枝。郡从兵乱年荒后,人似开元天宝时。□□□□□□□,□□□□□□□。行春更欲游何处?东郭门前竹马期。”诗缺了两句,意思还明白,时间在春间寒食前后,载歌载舞的年轻男子,是民间举行春祭活动的场景。末联“行春”,说自己作为刺史,行走民间,考察民风。竹马似指民间歌舞的道具,用竹片、纸或布扎成马形,随队表演。戎昱感慨,此地也曾经历兵荒马乱的艰困岁月,民间仍然如此有活力,恰如开元、天宝全盛时期一样,充满生气。他作为刺史,当然乐于与民共欢。

六 戎昱官至虔州刺史

戎昱最后官至虔州刺史,其地即今江西赣州,很可惜没有留下其时其地的诗作。戎昱有《送吉州阎使君入道二首》:“闻道桃源去,尘心忽自悲。余当从宦日,君是弃官时。金汞封仙骨,灵津咽玉池。受传三箓备,起坐五云随。洞里花常发,人间鬓易衰。他年会相访,莫作烂柯棋。”“庐陵太守近隳官,霞帔初朝五帝坛。风过鬼神延受箓,夜深龙虎卫烧丹。冰容入镜纤埃静,玉液添瓶漱齿寒。莫遣桃花迷客路,千山万水访君难。”这位阎使君是阎寀,《唐会要》卷五○载,他在贞元七年四月,于吉州刺史任上自请辞官度为道士,皇帝不仅同意,还为他赐名遗荣,当时以为盛事,朝野能诗者纷纷写诗宠行。《唐国史补》说所有赠诗中,最有名的是戎昱的两句:“庐陵太守近隳官,霞帔初朝五帝坛。”这是唐朝的风气,觉得做官总难免涉及钱谷,处理俗务,而辞官入道则是高尚清脱的行为,更著名的则是贺知章之辞官归道。笔者以小人之心揣度,官员信道,当生命垂危时,更愿弃官从道,贺知章、阎寀都是在归道当年去世,就可证明。傅璇琮先生认为吉州与虔州地理相邻,戎昱是在虔州任上赠诗,虽无确证,当也相去不远。这是戎昱今知最晚的诗作。

《云溪友议》卷上《襄阳杰》载:“初,有客自零陵来,称戎昱使君席上有善歌者,襄阳公遽命召焉。戎使君岂敢违命,逾月而至。及至,令唱歌,乃戎使君《送妓》之什也。公曰:“丈夫不能立功立业,为异代之所称,岂有夺人爱姬,为己之嬉娱。以此观之,诚可窜身于无人之地。”遂多以缯帛赆行,手书逊谢于零陵之守焉。”襄阳公是于頔,贞元十四年任山南东道节度使。零陵即永州,在湖南,其地并不归襄阳管辖。戎昱任永州刺史既不见他书记载,似乎也不会隔道畏威而将爱姬相赠。诗云:“宝钿香蛾翡翠裙,妆成掩泣欲行云。殷勤好取襄王意,莫向阳台梦使君。”各书引此诗,皆题作《送零陵妓》,就是源自上述传说。诗之前两句说女子欲行,襄王则绝不是指襄阳公,而是咏宋玉《高唐赋》派生出的故事。使君当然指刺史,很怀疑原文遭到改写,原诗未必如此。《戎昱考》据此诗推测贞元十四年戎昱还在世,目前来说还不能确定。

类似的故事还有一则,见于《本事诗·情感》:“韩晋公镇浙西,戎昱为部内刺史(失州名)。郡有酒妓,善歌,色亦烂妙,昱情属甚厚。浙西乐将闻其能,白晋公,召置籍中。昱不敢留,饯于湖上,为歌词以赠之。且曰:'至彼令歌,必首唱是词。’既至,韩为开筵,自持杯,命歌送之,遂唱戎词。曲既终,韩问曰:'戎使君于汝寄情耶?’悚然起立曰:'然。’泪下随言。韩令更衣待命,席上为之忧危。韩召乐将责曰:'戎使君名士,留情郡妓,何故不知而召置之,成余之过?’乃十笞之。命妓与百缣,即时归之。其词曰:'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韩晋公为韩滉,中唐前期名臣,现代更有名的是他的画迹《五牛图》。韩滉镇浙西(驻润州,今江苏镇江),起于大历十四年,至贞元三年卒于任。其间戎昱的经历大体清楚,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说明他曾在浙西治下任刺史。《戎昱诗集》收此诗,题作《移家别湖上亭》,《文苑英华》卷三一六所收,题作《题湖亭》。从诗意来说,似乎仅是某次搬家时的惜别之作,无论柳条、藤蔓或黄莺,都可以是湖亭中的流连之物,未必有别的寄意。笔者很怀疑,戎昱诗有些名气,也成为当时民间流传故事中不断遭到风情传说编派的重要人物,但编者水平有限,故事破绽百出,甄别并不困难。

七 结语

戎昱工书,北宋末宣和内府藏有他所书《早梅》诗,《宣和书谱》卷四著录,说他“作字有楷法”,但“筋骨太刚,而殊乏婉媚”,又说“字特奇崛”“挟胜气以作之耳”。书作不传,从此处评价,字如其人之过于崛直,缺乏妩媚之姿态。这首诗今可见:“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应缘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写梅之凌寒独开,孤独地开在村路边,溪桥畔,姿态骄傲,恰是孤寒士人之人生写照。后两句照应早梅之早,用了两层假设,既做解释,早开也许是近水得到滋养而得先期绽放,又可能是雪后感受到春意,所以凌寒先放吧。在戎昱存诗中,是难得的风姿绰约之作。

戎昱起自寒微,科场无成,奔走南北,以入幕取得官资,曾立朝,做过两任刺史,人生还不算太失意。他的诗足以名家,但距离一流诗人仍有差距。他有社会责任感,关心民生,如《苦哉行》等诗,自有价值。他认识一些名家,但圈子不大。各体诗皆有佳什,包括一些风情旖旎的小诗,也许因此而带来许多无妄的风流情债。还原他的真实人生,阅读他的存世诗作,恰是唐代许多二线诗人人生境况的实录。             

  ——本文刊于《文史知识》2021年第5

.

(0)

相关推荐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54章)

    740年秋天,当玉真公主.寿王妃等皇族女子跟随李隆基的重舆华盖浩浩荡荡前往骊山华清宫时,身为殿中侍御史的王维,接到了一项新的使命--前往桂州"知南选". 说到"知南选&q ...

  • 杜甫的一生是和统治阶级始终联系着

    杜甫的一生是和统治阶级始终联系着.所奇的是这样的战争往往是由一个嗜血成性的统治者发动,而在事后,残存的人民还要从血泊中站起来称他是「大圣大明』.历史就是这样的以人民的鲜血写成的.杜甫的一生是和统治阶级 ...

  • 2021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前指导

    2021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前指导 (新高考试卷) 两个先看:一是先看选择题第 15 题,带着初步印象去阅读:二是先看标题.作者.注释,尽可能多的创设情境融入诗歌写作环境,为理解诗歌正文部分服务. ...

  • 古代著名诗人简介

    古代著名诗人简介

  • 文史知识 | 陈尚君:寒微诗人戎昱的风流情债与真实人生

    戎昱是中唐前期一位不太著名的诗人,但也有一定名气.这样说的依据是,他身后十几年或二十来年,宪宗皇帝处理北方民族入侵时,遇到麻烦,宰相建议和亲,皇帝说有一位诗人,姓很冷僻,写诗反对和亲,问是谁作,宰相对 ...

  • 文史知识 | ​陈尚君:诗人令狐楚的人生大节与朋友圈

    令狐楚在中唐,本可成为一流文学家,中年后累历显职,文学为官名所掩.<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漆奁集>一百三十卷.<梁苑文类>三卷.<表奏集>十卷,与沈传 ...

  • 陈尚君:诗人令狐楚的人生大节与朋友圈

    . 史知识 | 陈尚君:诗人令狐楚的人生大节与朋友圈 原创 陈尚君 文史知识 2020-12-25 令狐楚在中唐,本可成为一流文学家,中年后累历显职,文学为官名所掩.<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

  • 赵昌平的唐诗研究 陈尚君

    . 赵昌平的唐诗研究    陈尚君 .     我推测,<唐诗三百首新编>的注评几乎全部为昌平所执笔,马茂元先生增订本<唐诗选>中的总评为昌平写出,更合适的理解是马先生的晚年见 ...

  • 文史知识 | 陈尚君:​韩愈在潮州

    元和十四年(819)初,韩愈因上表谏佛骨,几蹈死罪,幸而降贬潮州.不久遇赦,量移袁州,前后在潮州不足七个月.这在韩愈一生,乃至整个唐代文学史,或中国学术史上,都是非常重大的事情.其间隐情颇多,值得一一 ...

  • 陈尚君 | 皮陆唱和所见唐代苏州的文化景观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苏州建城超过2500年,确定称苏州,则为唐初之事.代宗大历十三年(778),苏州升为雄州,辖七县,即吴.长洲.嘉兴.海盐.常熟.昆山.华亭,奄有今上海与浙北之地.随着经济 ...

  • 陈尚君 | 爱吐槽的南唐艺人

    △南唐文会图 文/ 陈尚君 复旦大学教授 南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的建立者李昪,早孤,流落濠泗间,为吴王杨行密所得,交大将徐温为养子,名徐知诰.行密身后,诸子称帝,能力逊色,权归徐温.徐温 ...

  • 陈尚君:杜甫研究的里程碑著作

    <杜甫全集校注>的设想从1976年提出,1978年立项,随即展开工作.在萧涤非先生指导下,经历1980年代的努力,就在全书进程过半之际,主编去世,编纂工作停顿近20年之久.2009年以来, ...

  • 陈尚君:张祜诗集的缺月重圆

    陈尚君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6-24 . 最近半个多世纪间,唐代著名诗人别集有过多次重要的发现,比方王绩诗集五卷足本的发现和整理,比方张说集三十卷本足本的发现,比方沈佺期集清抄五卷本的发现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