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蚧壳虫的发生和防治
昨天有网友找我说,管理多年葡萄,从没像今年这样糟心。本来好好地葡萄上,全都是“煤灰”,“白毛”。商贩不要,库冷库也不收,朋友告诉我是蚧壳虫,这东西真恨人,有没有办法根除他?
其实早就想写一篇文章发出来让大家认识一下这个小东西。最初我认识蚧壳虫是05年前后的“煤污病”。那时刚刚开始做葡萄,按照厂家防治历严格管理下来,葡萄快着色的时候叶片和果粒全是“煤灰”。当时没有拍照的手机,没留下资料。
当时损失很惨重,大有一时足成千古恨的感觉,书上说套袋前打杀扑磷能治蚧壳虫,可是大棚葡萄打杀扑磷经常起药害,后来我们通过采收后打杀扑磷基本解决了大棚葡萄蚧壳虫。大棚葡萄采收后是炎热的七月,温度在30℃左右,这时蜡质层变软, 药液能渗透虫体, 间隔5--7天连喷两次,基本就能杀干净。
后来国家禁用杀扑磷,我们换毒死蜱,效果并不好,即便是套袋前打,也不够彻底,还有药害。好在大棚葡萄是相对封闭的环境,外来虫源少,处理干净后很少再有蚧壳虫危害,这几年再没形成大的危害。
可露天葡萄怎么办?
要ko蚧壳虫先要知己知彼,咱简单了解一下蚧壳虫。(下图)
别看蚧壳虫体型很小(0.5至2.5毫米),它繁殖快,1年繁殖2~7代,虫体被厚厚的蜡质层所包裹,打不上药,防治非常困难。号称“五小害虫”之首。
蚧壳虫在葡萄主干老树皮越冬,北方每年五一前后第一场小雨为出蛰期(大雨就灌死了),然后慢慢上架,煤污和粘液是分泌物,白色的是蜕的老皮。(下图)
上面越冬和出蛰习性介绍给我们提供了两个防虫方案:
1.书上教的诱捕法其实很管用。9月上旬(虫下树前),在葡萄树底下扔几个草靶,蚧壳虫会把卵产在里面---虫茧子,茧子里的白色粉末就是蚧壳虫的卵,每个约1500粒左右。冬天集中烧毁就行。(下图)
2.出蛰前后大大水漫灌其实可以事半功倍。可惜埋土防寒造成定植行高过地面,水上不去,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五一第一场小雨后,蚧壳虫开始出蛰,然后就是若虫。白色粉末里面肉粉色小虫爬出来,大约需要7天左右,肉色小虫变为灰褐色小虫,大约需要10天左右。这时大部分虫子都已从壳中爬出,是打药的好时机。
这时噻嗪酮,呋虫胺都不错。吡蚜酮,啶虫脒等也可以,只是要注意杀虫剂的感温性。
灰褐色若虫到长成带壳的成虫,时间为15~20天。成虫外有蚧壳包裹,用手掐蚧壳虫会出红水,这时打药效果不好。
所以,露天葡萄蚧壳虫的防治最佳时机是五一前后第一场小雨或者浇水后的17--30天,也就是葡萄开花前。 比较好用的成分是螺虫乙酯。
这个成分可以在整个植物体内双向移动,抵达叶面和树皮,用的早了也不影响效果。另一个特点是持效期长,可提供长达8周的有效防治。如果配合速效性的产品,效果更好。
2019年一起葡萄推荐螺虫乙酯和呋虫胺,噻嗪酮之类的复配剂,蚧壳虫发生严重的区域,花前花后各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