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当砥砺君子品格
刘建明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已广为流传,其内涵主要是对贵族或执政者的专称,而较少涉及人格内容的道德意蕴。到了春秋末期,通过孔子从不同侧面的反复解说和阐发,“君子”一词才被赋予许多优秀道德的内涵,成为一种理想人格模式的称谓。翻开《论语》,“君子”一词共出现100多次,孔子常在君子与小人的对举和比较中,肯定和褒扬君子是他心目中的道德高尚之人。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要发挥好“头雁效应”,就必须把砥砺君子品格当作一门终身必修课。
砥砺君子品格,要做到“怀德”“怀刑”。《论语·里仁篇》日:“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意思是说,君子所想的是高尚的德行,而小人则安于眼前的故土;君子敬畏国家的法律政令,而小人则贪图小恩小惠。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怀德”“怀刑”的良好形象,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群众,以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模范行为为众人当好榜样、做好表率。
砥砺君子品格,要做到“周而不比”。《论语·为政篇》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指君子当以公正之心对待他人,不徇私护短,无私心成见。“夫居官守职以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处世公平、为人坦荡,不仅体现个人的见识和胸襟,更是对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因此,领导干部为人处世要切实做到公平与公正,始终坚持出以公心、维护公正、坚持公道、处事公平、提高公信,争做公道正派的表率。
砥砺君子品格,要做到“和而不同”。《论语·子路篇》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能与他人和谐共处,但却有原则、有主见,不盲目附和;而小人不讲原则、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却不能与他人和谐共处。鉴于此,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一定要心胸宽广,海纳百川,学会善待他人的“不同”,能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努力掌握“以和成事”的策略和本领。
砥砺君子品格,要做到“成人之美”。《论语·颜渊篇》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人,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別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成人之美是一种思想美德和处世之道,通俗地讲,就是要与人为善。与人为善,终得善果。领导干部要带好队伍,就需要有与人为善的美好愿望、上善若水的优秀品质和厚德载物的高尚情操,能设身处地为下属着想,对下属在政治上给予关心,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在学习上给予鼓励,力所能及地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尽己所能为其成长进步创造条件,让人人有干头、有奔头,这样才能增强工作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砥砺君子品格,要做到“泰而不骄”。《论语·子路篇》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意即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君子和小人的这一差异,决定于二者在心态上的差异,更决定于二者在道德修养上的天壤之别。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理应时刻保持一种平民的心态,把官位看淡一些,把姿态放低一些,对群众谦和一些,同群众打成一片,学会以平静之心对己,以平稳之心处事,以平和之心待人,这样才会有助于提升亲和力、增强领导力,最终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