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A358:从宁静致远,闻水澄明心——读《乡下人:沈从文与近代中国》

文/望月听雪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民国是一个筑建了千年帝王之陵墓,丢弃了旧时代却仍踯躅在向前行进之路,摸索着、探究着,“充满了战争、救赎、死亡与饥饿,老百姓也从大清子民,逐渐成长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人民”,“由于清帝国的积贫积弱,民国时期很多有志青年,均以振兴中华为目标,竞相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无论是高洁傲岸的民国大儒、还是实业救国的留学生们,他们都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或多方奔走,祈求和平;或投身军旅,抵抗外辱;或奔赴海外求学,归国以实业救国……民国时期的各方人才,灿若星河。”这样一个在帝王陵墓与共和国的夹缝中存在的大时代,注定了在风起云涌间涌现出许多人物,百家争鸣、金戈铁马、新旧交替、乱世求治,不亚于五代十国一般的乱象重生,也逼迫了一代有志青年前赴后继,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泥沙俱下,能在如此千变万化的社会大环境里坚守初心,何其不易。

这样轰轰烈烈的大时代背景下,有着那独一份的涓涓清流,平静舒缓地流淌在湘西大地上,“那里有三更月下的乌鸡河,杨家碾坊的潺潺小溪,停泊河滩的烟船妓船,歌声回荡的汉子之船。沈从文用蕴含着如水情诗意的清丽文字,冉冉描绘了一幅幅湘西图景。《渔》中的一段景写得极其空灵脱俗:'这时长空无云,天作深蓝,星月嵌天空如宝石,水边流萤来去如仙人引路的灯,荒滩上蟋蟀三两嘒嘒作声,清越沉郁,使人想象到这英雄独在大石块间徘徊阔步,为爱情做苦闷大声呼喊的情形,为之肃然起敬。’”

阅读这样的文字,便会滋生对湘西水乡的神往,“有桃花处必有人家,有人家处必可沽酒”。走入湘西,走入沈从文的生养之地,走入作家的内心世界,跟着这本书里的文字“走向森林,走进猎人的房间,与乡下人秉烛夜谈,与沈从文一起面对那些印刻着疤痕的直心公案、楚地江湖。”以沈从文的文字为依托,跨学科对话,跨时空对话,走进那个特别时代里的氤氲水乡,“从'乡下人’的视角回顾沈从文的前半生,在沈从文作品中重建近代中国的记忆,从湘西叙事找寻理解近代中国的另一种方法。跟随沈从文的成长记忆,目睹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且相互冲突、融合的乡土影像,感受大时代变迁的忧郁和苍凉。”

湘西的水乡与江南的水乡,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都是处处是水,处处有船,而湘西的水,沐浴掩映在大山之中,群山环绕之下,那云蒸雾绕的山坳里有着别样的风土与人情。“沈从文在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活在边城的土地上,之后是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湘西山高水急,林密雾多,浸润游侠精神与传奇志怪气氛。”南朝诗人谢庄《怀园引》诗曰:“登楚都,入楚关,楚地萧瑟楚山寒。岁去冰未已,春来雁不还。”“木竹环伺的乡里村寨,山歌喂养的灵魂,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轮回的水车,便是沈从文的乡下人世界。”那个少年走出了湘西,心却永远留在了湘西。因为湘西有他今后在城市里再也无法找寻的乡愁,有永远洋溢着天真的纯朴民风,有生养他的一片山山水水,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魂牵梦绕,梦里醉乡,阔别多年之后,重回故里,又是怎样一番光景。离开湘西,才有了这个熠熠发光的文学灵魂,而当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政治压力陷入迷狂状态的时候,时常念叨的是“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于是,当他溘然长逝,便在湖南凤凰古城的东郊、沱江南岸的听涛山上长眠,“这里丛林掩映,流水滔滔,宛如《边城》中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境界。”“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便是他的墓志铭“从文让人”。

       “童年、炉火、柴草,散发着永恒的家园感,这是一种从人类童年时代闯进来的情感。淡泊是自然的品格,也是乡下人的品格,像他们的灶台和炉火。”这是此书的主旨,对于“乡下人”品格的赞誉,城市与乡村的碰撞,帝国王朝与新中国的夹缝民国,古代与现代的承上启下之近代,交替矛盾的综合体,“让人置身于进步与落后的对峙语境,理解近代中国的问题。”“初入京城的沈从文居无定所,身无分文,却有个文人气派的斋号:窄而霉斋。像他小说中的角色一样,他得了某种呼吸系统疾病,不停地流鼻血。为了省钱,他在冬天也不生煤炉取暖,为了梦想,他拿起了笔。于是,这个湘西青年就以这样的形象闯入了文坛:身上裹着棉被,一只手握笔,另一只手以破布掩着流血的鼻子。那血是贫穷的血,却流淌出一种狮子、老虎、豹子才有的野心勃勃。”这样的文字与经历,鼓励了多少北漂一族,也道出了多少的辛酸往事。曾经的文学巨匠,肉身已随着时代的远去湮灭在历史的年轮里,只守护着那一方山水静默着,可他的文字将一直流动在历史的车辙里,印刻在脚下的千山万水之间,流淌于后世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心中,将那个远去时代里的湘西重新拉回眼前,将那里曾经生活过的“乡下人”拉到读者眼前,如电影般放映一场生活的纪录片,湘西山水的温情与柔美成为背景一幕幕历历再现,从此,沈从文笔下的湘西风景人物便印刻在人们脑海里挥之不去了,“从宁静致远,闻水澄明心。让名无所累,人心相与闲。”  

(0)

相关推荐

  • 行走丨湘西行

    早闻湘西大名,电视里放映的湘西剿匪记,沈从文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留给我很深的印象,被那里淳良的民风,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心想,一定要去那里看看,这不退休后,同老伴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坐上火车,搭上汽 ...

  • 和作品相比,这位作家的一生质朴又离奇

    上周,我们举办了一场题为"再读沈从文"的线上分享会,邀请到<乡下人:沈从文与近代中国(1902-1947)>的作者孙德鹏以语音的形式,与大家一起谈论"乡下人& ...

  • 读后有感:《三三》的少女初恋和城市向往

    <三三>是沈从文篇小说中的名篇,创作于1931年.小说以湘西杨家碾坊为背景,描述了十五岁少女三三情窦初开的朦胧爱情和对城市繁华的向往. "堡子位置在山湾里,溪水沿了山脚流过去,平 ...

  • 沈从文 乡下人的甜酒

    20世纪20年代末,执掌吴淞中国公学的胡适请来了文坛新星沈从文.上课第一天,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学生们都想看看这位来自土匪横行的湘西.见惯了四百人头和一串串血淋淋耳朵的家伙究竟是何等伟岸的人物.没想到 ...

  • 就读这篇┃我眼里的沈从文

    刘莉:我眼里的沈从文 一直喜欢温暖明亮的文字.当年第一次读到沈从文的<边城>,立刻就爱上了他的文章:如春水般明媚,如秋阳般温暖,像和风拂过竹林,像飞鸟滑过天空.笔墨间流淌的那种明净与和煦, ...

  • 阿来:我用三十年时间,把个人的湘西行旅拼凑完整了

    旧时的湘西,因为山高水深.交通闭塞而不为世人所知,直到上个世纪才通过沈从文的作品走入大家的视野.百年沧桑,百年变迁,如今的湘西早已不同于往昔.而在三游湘西的二十多年后,阿来到了常德,这个传统湘西的入口 ...

  • 20岁的沈从文坚守学习信念的思想:哪怕向前一步是地狱也要闯

    "然而单说愤怒和留恋是不够的.我还要提说一样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信念."--巴金<关于> 20岁,是现代人眼中最羡慕的青春年华.把酒当歌,畅想未来,"如花美眷 ...

  • 博康音疗:古筝《云水婵心》静心安神、修身养性、去烦除燥

    博康音疗:古筝《云水婵心》静心安神、修身养性、去烦除燥

  • 口渴可以喝水,心渴时喝茶

    口渴可以喝水,心渴时喝茶 慢下来,用一盏茶的时间 只有慢下来,才能见到我们生活周遭的丰盛细节.一个口小肚大的茶壶,水沸,泡茶,茶叶慢慢地散开,叶瓣在冲泡中缓慢舒展,像伸展的树.茶色一出,和着香气,倒在 ...

  • 昨日记||细看诸处好,云水淡淡心

    昨日记||细看诸处好,云水淡淡心

  • 不闻书香,心生荒凉

    图文 似水若烟 不知不觉七夕已过.而我,竟然在一弯月眉下,生生错过了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 我只注意到,那月小似眉弯,我只在偷偷地想,嫦娥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寂寞,却一点也没想起,今夜是一年一度的七巧 ...

  • 水浊心清的投资思考

    人高山矮,水浊心清.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清晰思考.2020年是疫情之年,另一方面是一个投资之年.全球央行的量化宽松,令到资本市场在疫情危机中异常繁荣.美股.港股纷纷创出新高.这跟路面上满满的旺铺转让 ...

  • 【联逢对手】第169期出句:妻栖漆水,心期双七(贵州:袁治德)

    [联逢对手]第169期 出句:妻栖漆水,心期双七(贵州 袁治德) 机巧:妻.栖.漆.期.七同音:漆水,地名. 对句请在本公众号文末点击 写留言 跟帖即可:多个对句请集中在一贴内发:欢迎提供机巧出句,可 ...

  • 对联创作交流(18)上联:如水诗心从上善...

    对联创作交流(18) 上联:如水诗心从上善: 下联: 恭请您惠赐下联:

  • 往后只需此一壶 看山闻水笑人间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孟德一句千古流芳,亦是南山所循. 南山是谓何人?南山年过花甲,居于南山之南.南山之酒梦,往来可诉书,奇也妙也,平也常也. 好酒于仙处,常人岂能尝.南山跋涉千里,只为琼浆一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