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国以色列,他们的教育藏着两个最大的秘密
文 | gauchewood
来源 | 爸爸真棒 ID:babazhenbang
“ 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我最初对以色列感兴趣,是因为得知他们身为一个“创新大国”,却没有996。
要知道,作为全世界最重视教育的民族之一的犹太人组成的国家,他们的“高成就”是出了名的:
以0.3%的人口获得了 22%的诺贝尔奖;45%的人有大学学历,居世界第二;
近年来,光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创新发明,就有 U盘、ICQ、滴灌技术、圣女果等等;
每2000人就有一家创业公司,总数仅次于美国,在纳斯达克 上市的公司数量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以0.3%的人口获得了 22%的诺贝尔奖;45%的人有大学学历,居世界第二;
近年来,光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创新发明,就有 U盘、ICQ、滴灌技术、圣女果等等;
每2000人就有一家创业公司,总数仅次于美国,在纳斯达克 上市的公司数量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然而,和“苦逼”的东亚国家不同,他们做出这些成就,似乎特别“轻松”!
一位在以色列孵化器工作的中国人就发现,即使是创业公司也都基本遵循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周五、周六几乎没人工作(以色列安息日禁止工作)。
他们还能兼顾工作和家庭平衡——愿意生孩子,非宗教家庭一般2-4个孩子。
另一个意外是,虽然做出了这么多成就,也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但以色列孩子的PISA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完全是“学渣”水平。
△以色列的PISA成绩一向在后半截,妥妥的“学渣”
没有996的大批量创新,是怎么做到的呢?为什么考试成绩差、创新能力却强?
带着这两个的疑问,我查阅了好多关于以色列的资料,结果一再被这个国家与我们高度不同、但又极有启发的文化所震撼——原来,他们是用 兵役制和 Gap year培养了实用主义的教育和高成熟度的年轻人,又用 “虎刺怕”精神培养了全民创新的土壤。
“教育内卷、工作996”的中国父母,或可有所启发。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无畏:为什么以色列能成为创新强国》、《创业的国度》和《赢在未来的虎刺怕小孩》。
01
军队和整个世界
才是以色列孩子的常春藤
在最近一次的PISA( 世界经合组织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计划)测试中,以色列学生的阅读、科学、数学成绩全部低于OECD平均水平。国内也有很多声音在呼吁提升成绩、弥补拖后腿的阿拉伯学生的差距等。
为什么PISA成绩会这么差呢?
有客观原因——以色列年轻人高中毕业后并不马上进大学,而是需要在军队服役,男孩3年,女孩2年,再去做一段时间的环球旅行,然后才准备进大学的考试。
经过这段时间,死记硬背的学科知识差不多都忘完了,中学时代也就没有必要过于追求学业成绩。
△以色列的一大特色,就是大街上经常可见带着枪逛街的服兵役年轻人。当然,弹夹是分离的。
也有主观原因——以色列人虽然重视教育,但更关心 知识的实际应用。以色列孩子不大会去参加奥赛拿奖,而是热衷科技创新甚至直接开公司,大学校长也不会谈论发表了多少论文,而是关注有多少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
更重要的是, 以色列军队,才是以色列孩子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
服兵役期间,这些18岁的孩子要想办法解决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学习先进技术和团队合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建立受益一生的关系网……哪一样都比PISA、高考甚至大学课程都重要得多,也难得多了。
比如神秘的以色列情报机构8200,每年只招收50-100个高中生,要经过严格的智力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试才能加入,孩子们在这里会接触到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以色列高科技领域的精英很多都来自8200,甚至会有招聘广告声明“只要8200的毕业生”。这些人每年会举办全国性的聚会,只不过聚会的内容不是追忆过去的战斗,而是分享创业经验、构建生意网络。
△以色列的女兵
另外,服兵役之后,以色列年轻人一定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去Gap year环球旅行,不仅为了放松,也为了开拓视野、接触真实世界。
这样的旅行都是“穷游”和“深度游”,要在异国他乡长住,真正了解当地人的生活。
“爸爸真棒”的老朋友,“全家藤校”的90后美国犹太人Gavin,一家3个兄弟姐妹在上大学前都选择了Gap year。Gavin正是因为Gap year来了中国,最后就选择了在中国开展自己的事业。(戳→《 '全家藤校'的犹太精英家庭怎么培养孩子? 》)
△图为Gavin和弟弟参加妹妹的大学毕业典礼
“穷游”当然是有风险的,Gavin就遇到了黑中介,但他成功解决了问题,从中受益良多。
“接触过社会之后再回到学校,就会觉得学校简直像天堂,能更好地抓住大学里提供的机会。在大学里,其他同学会说,哎呀作业压力太大了,我就心想,有机会我带你到农村去,你就知道什么叫痛苦了。” Gavin幽默地说。
经历过军队和环球旅行的锻炼,以色列年轻人在进入大学时,已经非常成熟,知道自己要什么。
更甚者,在军队接触到了先进技术,就可以直接拿来民用、自己开公司创业了,以前一同服役的战友也会提供极佳的社会资源。因此,以色列的 学术、商业和军事三位一体,密不可分。
△截图自《他乡的童年》-以色列篇
02
轻松创新的秘密
虎刺怕(Chutzpah)精神
以色列人之所以创业公司也没有996,有宗教和体制原因——他们有安息日制度,周五下午到周六严禁工作,还有预备役制度,男人每年都要去军队服役一周,工作会被打断。
然而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因为他们拥有一种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虎刺怕”精神, 把“创业”过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他们不喜欢把一家公司做大(毕竟国家小体量有限),而是喜欢快进快出,想一个好点子或好技术就去创立公司、赚到钱,然后卖掉,拿卖的钱再去做下一个创业公司。
既然创业不是一个终结性目标,而是 “可持续”的,那每天996肯定吃不消。
“虎刺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种“肆无忌惮”的态度,比如特别不在乎权威,不怕冒犯别人,不在意丢面子,喜欢辩论和提问,超级自信、觉得自己最聪明……它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而积极意义的“虎刺怕”可以拆解为两个要素: 不惧权威和不怕失败。
△马云在特拉维夫大学做演讲时,也深深被“虎刺怕”所打动
不惧权威意味着没有等级制度,而且热爱辩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以色列人爱创业的动力。
前面说到每个以色列人都要服兵役,你也许会觉得,军队里肯定是等级森严,也要学会服从吧?绝对不是!
在以色列军队里,每个普通士兵都可以在训练中对上级说“你这样不对,我认为应当如何如何”,有一名在军队服役5年,此后一直在预备役的以色列人说“当了30年普通士兵,我从没对一个人行过致敬礼。”
很多外国人都会惊叹:这算什么军队?可就是这支军队,在建国后的5次中东战争都以少胜多,打败了周遭虎视眈眈的阿拉伯国家。
连军队都是如此,日常生活中更是不例外。英特尔一名管理者就说:“管5个以色列人比50个美国人还要费劲,因为他们会一直不停向你提问,通常以这样的问题开始:‘为什么你是我的经理?为什么不是我来做经理?’”
外国人如果目睹以色列人开会,会发现他们一直在激烈争吵,甚至面红耳赤。然而你如果去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他们却会回答“没事儿,我们在一些想法上达成了一致,效果不错。”
△截图自《他乡的童年》-以色列篇
不怕失败、敢冒风险,是以色列能做出这么多创新的另一个原因。
希伯来语中,“失败”这个词没有负面意义,它既可以指你在路上绊了一跤,也可以指你公司倒闭了。
在以色列当然也有许多人创业失败,然而容忍失败的环境十分友好——如果失业了可以从政府领到失业金,许多人会用这个机会到国外去Gap year游历转换思路,而失败过的人再次创业时,甚至会得到更多的投资,因为投资者相信,这些人不会再犯那些他们犯过的错误。
曾有几个以色列年轻人利用民间赞助试图登月,他们最终失败了,然而却成了整个以色列的英雄,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如果第一次不成功,那就再次尝试。”
当然,不怕失败和冒险,绝对不是可以忍受随意的失败,毕竟,以色列是个四面环敌的国家,一个不小心可能就被邻国灭了。他们包容的是“建设性的失败”或“聪明的失败”。
哪怕是在战斗中失败了,只要所承担的风险是理智的,经过慎重思考的,那么总有可以总结和学习的东西。周围的人绝不会因此就不再看好你。
△截图自《他乡的童年》-以色列篇
03
我们可以从以色列学习什么?
文化、国情不同,虽然没法彻底照搬,但还是有几点,是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的——
▷给孩子真实世界的经验,让他们更成熟。
以色列年轻人服兵役、环球旅行的经历启发我们:让孩子多接触真实世界,学会处理复杂问题,也许比多读书还重要。
大孩子可以利用寒暑假做一些有含金量的实习,在“被社会毒打”的过程中学习处理问题、寻找自己的兴趣方向;小孩子也可以多尝试一些涉及到真实世界的活动,像是近年来风靡世界的PBL,其实就是让孩子去解决真实世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孩子学习和求知的动力。
犹太人说“旅行是最低成本的教育方式”,一个以色列人在35岁前通常都去过至少12个国家,因此如果有时间,不妨学习他们的“深度游”,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并由孩子来安排整个旅游过程。
如果允许孩子Gap year,可以参考Gavin爸妈的方法,要求孩子在Gap year之前先做好计划和预算,然后学习和住宿费用父母给赞助,但是玩儿和购物费用要求孩子自己出。
▷培养爱问问题、爱辩论的孩子。
以色列人的“虎刺怕”精神是深植于每天的生活当中,从小塑造出来的。
从出生开始,父母就教导孩子们要挑战即成之事,多问问题,讨论所有的事情。很多人都听说过,犹太孩子放学后,母亲不会问“你今天学了什么?”而是会问“你今天问了什么好问题?”
如果被孩子搞烦了,以色列父母也会骂孩子几句“你真是‘虎刺怕’得厉害!”但并不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因为不惧权威、不怕失败的品质,是他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生存法则,他们担心孩子如果听话不顶嘴,将来反而会落于人后。
中国家长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孩子也太难带了吧!其实,培养有创新精神的“虎刺怕“孩子,也许更好的方式是,锻炼自己同时成为一个“虎刺怕”家长,把孩子的每一次讨价还价都看成你们锻炼“虎刺怕”精神的机会。
▷允许孩子冒险和失败
在以色列,创业这条有风险的道路已经不是少数人的选择,而是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最推崇的经历之一,而一个传统的以色列妈妈也会为做“企业家“的孩子自豪——虽然她们和中国妈妈一样,更想让孩子做医生、律师这样“高收入又稳定“的工作。
中国父母也可以允许孩子选择非传统意义上的'好工作',寻找自己的独特道路,哪怕这意味着风险和失败。
以色列人对于“有建设性的失败“的包容完全值得借鉴,只要孩子在尝试之前深思熟虑过,只要他们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习东西,应该允许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