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望天堂,却生活在人世间
女巫的孩子译后记
我猜,你是一口气把这本小说读完的。读完之后还愿意来看看这篇译后记,想必多少有些意犹未尽。说实话,我当初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最后真不舍得把它译完,真想再晚点知道结局,多留恋一阵追随故事情节的乐趣。以至于一向准时交稿的我,虽然答应了编辑按时交稿,最终还是拖了半个月,才恋恋不舍地把它交出去。那种感觉,真有点儿像看着亲手带大的孩子离我远去呢。
刚接到原稿的时候,我就对它一见钟情——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准确而个性突出的人物描写、跌宕起伏的情节……十分钟之后我把第一章初译交给了编辑,还情不自禁地朗诵了几段给她听,生怕她不能感受到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作为一个童书发烧友加亲子阅读推广人,我也算得上“阅书无数”了,这部青少年小说为什么如此吸引我呢?
首先,它有很多引人入胜的儿童文学元素:冒险、魔法、成长、挫折、纯洁的友情。作者凯莉·巴恩希尔用离家——历险——回家——再次离家的线索,以大河为轴心,将这些元素串联在一起,相互影响,彼此呼应,绘制出一幅跌宕起伏的精美画卷。在阅读这本书时,你有没有已经在脑海里勾画出电影般栩栩如生的画面了呢?
其次,这可以说是一部“不完美”的小说。
通俗作品树立高大上的完美英雄,经典作品塑造有血有肉的人:主人公奈德的爸爸因为没能拯救另一个儿子而郁郁寡欢,甚至不能直视活下来的这个儿子;奈德的妈妈则为了留住死去儿子的灵魂,不惜违背祖先的规定,为一己之利使用了魔法;少女安妮的爸爸是一个强盗,被魔法的强大力量扭曲了内心;安妮的妈妈早早就离开了她,临死前只留下一句难解的预言……再加上蒙昧虚伪的村民、残忍贪婪的强盗、暴戾无知的国王、屡被算计的年迈女王、自私的石头妖怪……所有的角色都和真实生活中的人们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就连主人公也不例外。奈德胆小自卑,因为对自己的无心之过感到羞愧,由于魔法的反噬,他患上了读写困难症,并且变得口吃;少女安妮由于母亲早逝而早熟、过于理性,为了自己的家人甚至不惜伤害他人。这些个性鲜活的人物让读者不知不觉心生理解与同情,看到他们面对一个个选择与挑战,情不自禁地替他们着急,而看到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渐渐成长,又由衷地为他们高兴。正是这些“不完美”,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和读者的代入感,让它的阅读体验趋于“完美”。
再次,小说节奏把握得当,读起来宛若一支动人心魄的交响曲。
作者凯莉就像一位作曲家,笔下的乐章时而舒缓,时而急促,时而激越,时而低徊,让人随着主人公的命运唏嘘感慨,捧卷即爱不释手,想一直读下去。奈德与双胞胎兄弟的故事是两把小提琴的合奏,从轻快委婉走向悲哀彷徨。当另一个男孩失去生命,我们仿佛能听见爸爸和妈妈两把大提琴的加入,低沉哀怨,如泣如诉。少女安妮的故事则是一支长笛,清越嘹亮,仿佛跳动着阳光。当她的爸爸用爵士风格的黑管加入,她的笛声有时会乱了方寸,格外高亢,而当她与奈德的小提琴相遇时,两支乐曲由格格不入渐渐彼此呼应,甚至一起奏响死亡与失去亲人的悲痛颤音,最终共同演绎出生命与成长的华美乐章!
用一个词来描述我作为译者与读者的共同感受就是:过瘾。
就连《华盛顿邮报》也称赞本书为“一部奇幻诡谲的书,让你忍不住要坐在一把舒适的椅子上,一口气读完。”
最后,我更希望你无需透过我的眼睛,就能直接感受到作品的魅力,享受这美好的阅读时光。
(扫码免费收听《女巫的孩子》带读 上)
(扫码免费收听《女巫的孩子》带读 下)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值得相信,”爸爸说道,“有时人们认为邪恶的东西却能拯救我们,而人们认为好的东西却给我们带来痛苦和悲伤。我们眼望天堂,却生活在人世间。来吧,跟着我!”
既然爸爸不害怕,安妮也不怕了。他们沿着林荫小路向前走去。
——《女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