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为中国的“乱世佳人”29岁曾超越张爱玲 43岁却成看大门的
(说历史的女人——第991期)
命运是一种神秘的东西,谁都难以把控。民国时有一奇女,才貌俱佳,她曾被称为中国的“乱世佳人”,她文才出众,在29岁时,曾以一本书超越张爱玲;她的一个剧本曾在全国上演300多场;但她命运多舛,43岁时,年纪轻轻的却成了看大门的。那么这位女子竟是何人?她如何到了这种地步?结局如何?本期分解。
(一)出身名门的“野花”
她就是曾与张爱玲齐名的,中国近现代海派女作家代表人物之一苏青,她原名冯和议,字允庄,1914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苏青自小是在外婆家长大的。因为当她出生时,父亲正要到美国留学,母亲也还在女子师范读书,所以她一出生就被寄养在乡下的外婆家。她的外公生前经过商,还留下了数千亩良田,所以外婆家也是很富足的。苏青的童年虽在乡下度过,但也是衣食无忧,在幸福快乐中成长的。
苏青自小漂亮聪慧,很小就显示出了很强的语言天分,六七个月就会开口叫妈妈,两岁就咿咿哑哑地说个不停了,很有些灵秀之气。
苏青的父亲在美国学的是银行学,回国之后在上海一家银行做了经理,生活安定下来后,就将苏青母女接到了上海。此时的苏青已经8岁。父母开始培养她,欲让她成为一个新都市“贵族”女孩。除了让她上学读书外,还让她学习音乐舞蹈,还让她学一些城里人的礼仪等。
但是在乡下呆久了的苏青根本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她虽出身名门,但却像是一朵乡下“野花”,身上还带着一些“野性”,经常和仆人、车夫们玩耍,让她的父母很无奈。在城里的苏青很野,或者很朴素,但是也很幸福地过着她的无忧无虑的少年生活。
然而,她的幸福时光没有多久。父亲的银行倒闭了。更不幸的是,不久后父亲也病故了,母亲只好带着苏青和她的小弟重新回到了宁波乡下。
(二)藏着大肚子的“校花”
不过苏青少年时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不仅读了中学,还上了大学。苏青上中学时,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校花级女孩了。她在中学毕业时举办的节目表演中,表现抢眼,被一位学生家长相中。然后,对方来她家提亲。对方男孩叫李钦厚。本来苏青不想接受,当时她可是不折不扣的才女,她想读完大学再说。她当时考上了在南京的国立中央大学,那年,在浙江宁波六个县中,考上中央大学的女生,仅她一人。
但当时因她父亲已经去世,家里生活比较困难,面对对方的厚礼,李家也同意帮助苏青的弟弟继续读书,她母亲就答应了这门亲事。而且李家还承诺,结婚后,还让苏青继续去读书。所以,苏青也就跟她母亲一样答应了。
结婚之后,19岁的苏青如愿回到大学读书。不过当时他的夫君李钦厚并没有跟她在一块,他在上海上学。在南京的苏青还是比较自由的。由于她并没有暴露自己已经结婚的身份,所以在大学里,相貌出众的她,自是招来不少追求者。她也就乐意读读那些情书,心里美滋滋的;不过她知道自己的身份,也不存在什么幻想。
然没多久,她还是怀孕了。她不想失去青春的校园,就穿上宽大的衣服掩饰。但到后来,再也掩饰不住自己的大肚子,只得忍痛退学了。怀孕,没有给苏青带来一般妇女的幸福之感,倒是苏青的人生之痛。
自此,苏青开始了她坎坷而不凡的一生,“辉煌”而“堕落”的一生。
(三)一巴掌打出了个作家
苏青生下了一个女孩。公婆当然就不太高兴,她在夫家从公主的地位直接跌落成一个普通的媳妇,备受冷落。更重要的是,她发现丈夫有了外遇,小三是她外婆的孙子媳妇。面对丈夫的不忠,公婆的冷遇,苏青感到了人生的无趣。但她也无奈,毕竟夫家的生活还是优越的,将就做一个少奶奶吧,中国女人是善于忍耐的。
为了摆脱无趣的生活,苏青经人介绍出去当了小学教师,但最终受不了教学的清苦,她还遇到了一个学生家长到学校无理取闹,像泼妇一样叫骂的无聊事情,所以她不到半年就辞职了。
生活百无聊赖,回娘家也消除不了自己的寂寞,于是她就以读书写作来打发时光。前面说过,她是个才女。不久她就写出了一篇散文《产女》,投稿给林语堂主编的《论语》杂志。林语堂欣赏其才,便改题为《生男与育女》发表,这成了苏青的处女作,此时她才21岁。
然而,不像她后来的闺蜜张爱玲,一开始就想在文坛一展芳华的奢侈想法,当时的苏青也没有打算非得在文学上怎么样,她只是想打发一下日子,内心还是想当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相夫教子的。但是,这一点对她来说也是奢求。
丈夫李钦厚毕业后到上海创业,苏青当然随丈夫去了。期初他们的日子过得比较拮据,夫妻俩带着孩子租住在一间卧室兼书房兼客厅兼餐厅的小房子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两张拼在一起的钢丝床。不过夫妻俩都是读书人,丈夫工作回来后,二人在一块读读书,日子虽苦,倒也相安无事。
丈夫李钦厚到一家学校教课赚钱,收入比较薄微,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在大城市,没钱是混不下去的。有次苏青告诉丈夫说,家里没米了。当时苏青是对着仆人的面说这话的(他们来上海时还带了一个老妈子当女仆),丈夫面子上挂不住,没好气地说,没米你去买啊!
苏青心里也很不爽,她气呼呼地说,那你给我钱啊!
当时,两人在气头上,都控制不住情绪,吵得很激烈。李钦厚还出手打了苏青一个嘴巴,并说道,我们都是人,你凭啥问我要钱,你咋不去挣钱?
尽管在仆人的调解下,夫妻俩很快就和好了,但此事让苏青很受伤。她伤的是自尊。她发誓一定要自己赚钱。从此,她开始为钱而写作。后来她成功了。所以有人说,是李钦厚的这一巴掌,打出了一个作家。
(四)结婚十年后的华丽蜕变
后来苏青的丈夫李钦厚当了律师,他们夫妻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可问题又出现了。李钦厚再次有了外遇,对方当然长得很美丽,是一个作家的夫人。这让苏青难以忍受,她是接受过新思潮的人,鉴于丈夫的屡次出轨,于是依然决定分手。
苏青和丈夫的离婚,也是出于无奈,按张爱玲的说法,苏青本来是想委曲求全的,她不是个很浪漫的人,是生活逼迫她不得不离婚。不过苏青的离婚也是有底气的。
此时,他们已经结婚10年,她尽管不到30岁,但已经是三个小孩的母亲了。养活三个孩子,在大城市,可不是说着玩的。而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才华,写作。于是她开始发力。她相继在各大杂志上投稿,曾在《古今》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思想尖锐的散文《论离婚》,被当时任伪上海市长的陈公傅赏识。
自此,陈公博成了她生命中的贵人,但同时也是毁掉她的人。因为陈公博后来投靠汪精卫,成了大汉奸。
不过当时的苏青可看不到这一层,第一,她需要挣钱养家糊口;第二,她也看不到当时的形势,堂堂市长是汉奸?
总之,陈公博对她很赏识。她从他那儿得到5万元钱的资助,又从别的当官的太太们那儿募得一些钱,大约有10万元,她以此创建了一份杂志叫《天地》月刊。她以出众的能力,集作者、编辑、发行于一身,一出手便一鸣惊人。那时张爱玲在上海文坛已经开始走红,于是苏青便向她约稿。张爱玲被她的才气及真诚所打动,欣然为《天地》撰稿,不久两人成为闺蜜和至交。
本来她单枪匹马经营《天地》,张爱玲加盟后,更是一路飘红,造成期刊脱销的现象。她经营有道,实施杂志预订,八折优惠等方案;新年时还出了“特大号”,加量不加价;她还别出心裁举办“命题征文”等,花样不断翻新。为了打开市场,她一个大主编,不怕别人笑话,不怕吃苦,亲自蹬着三轮车,或者扛着杂志到马路边卖,使《天地》一时成为最畅销的期刊。
苏青实在是一位奇才,她还想方设法,把当时文坛甚至政坛上的显赫人物都招致麾下,除张爱玲外,还有胡兰成、周作人、陈公博、周佛海父子等都是《天地》的撰稿人。
当时著名的聋哑作家周楞伽曾撰文说苏青:作为一个宁波女人,她比男人还厉害!
结婚10年,又离婚,苏青完成了一个华丽蜕变。
(五)超越张爱玲,瞧不起冰心
在经营《天地》月刊的同时,苏青的创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期。1943年,她在《风雨谈》杂志上,连载了自己的长篇的小说《结婚十年》。这部小说主要写苏青亲身经历十年婚姻的真实感触,对女人的不幸婚姻给予了极大同情,同时呼唤女性在婚姻中的独立性,感动了当时的上海人,受到了广泛关注,极为畅销。它连续发行了36多版,创造了当时出版行业的一个奇迹,比张爱玲的《传奇》、《流言》还要火爆。这使29岁的苏青在当时文坛的声誉一度超越了张爱玲。
1944年春,苏青的散文集《浣锦集》出版,再次引起大家的热烈追捧,一版再版,印了十几版。张爱玲也为她写序《我看苏青》;1945年初,苏青散文集《饮食男女》出版,代序为《苏青张爱玲对谈记》;苏青还出版了小说《歧途佳人》。这时的苏青和张爱玲齐名,被视为当时上海文坛最负盛名的女作家。
张爱玲对苏青十分欣赏,她曾说苏青的创作有一种“伟大的单纯”。她还曾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苏青也很自信,她曾经连冰心都不放在眼里,曾经嘲讽过冰心说,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
真实“狂妄”得可以。
(六)汉奸文人和乱世佳人
离婚后的苏青还是想着再嫁的,但她由于自己地位的提高,也就把婚姻的门槛提高了许多,所以就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在她的单身生活中出现过一些男人,有军界的、商界的、文坛的,也有工程师和教员等,她曾和他们中的一些人同居生活,但却没有找到真正的爱情。
这时前夫李钦厚找上门来,有意和苏青破镜重圆。苏青曾一度想跟他复合,毕竟自己有了底气,而李钦厚混得并不好。做为一个女人,一个有了三个孩子的母亲,她还真曾经对前夫有过幻想。但此时,命运之神,再次捉弄了她。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陈公博的汉奸身份大白于天下。由于苏青曾与陈公博过从甚密,这使她的品行受到了严重的质疑,甚至被怀疑是陈公博的情妇,她备受舆论压力,被骂作“文妓”、“落水作家”、“汉奸文人”等。
这当然令李钦厚很不满;另一方面,苏青又听说李钦厚在外面有了女人,所以她就彻底同他断绝了破镜重圆的念想。
那时在公众的眼里,苏青成了汉奸文人。不过在张爱玲眼里,苏青仍是不折不扣的“乱世佳人”;后来,著名作家李伟还为苏青写了一部传记就叫《乱世佳人苏青》。
(七)最后辉煌300场
抗战胜利后,苏青一夜之间名誉扫地,从神坛跌落到泥潭。朋友建议她再发表文章时改个名字,苏青说:“为什么要改名字,改了说明我真的做了亏心事,我偏不改。”结果是无处发文章。
建国之后,苏青加入了妇女团体“妇女生产促进会”,尝试进入新的生活,但一时却找不到工作,无法养家糊口。
1951年,上海市文化局戏剧编导学习班招生,苏青前去报名,但没有被录取,后由夏衍出面才被录取。学习班毕业后,她被分到芳华越剧团工作。后来,她改编了郭沫若的《屈原》,1954年该剧参加华东戏曲会演时,佳评如潮。接着,由她编剧的《宝玉与黛玉》在京、沪连续上演300多场,创下了剧团演出的最高纪录。这成了苏青一生最后的辉煌。
1957年,在中国的特殊历史时期,苏青也受到不公平待遇,她在剧团无事可做,43岁的她只能在剧场看大门。1959年芳华剧团迁往福建,苏青不愿跟去,遂被安排在黄浦区文化局下属的红旗锡剧团当编剧,兼做配角唱戏,同时还要负责字幕,工作相当辛苦。1966年苏青被剧团辞退,还一度入狱。后来她被黄浦区文化馆收留,直到1975年退休。
(八)坠落红尘
晚年的苏青处境很凄凉。她住在市区的瑞金路,环境很差,还要与邻居共用厨房和卫生间,且经常受邻居欺负。在余下的黯淡岁月中,她与已离婚的小女儿李崇美和小外孙三代人,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里,相依为命。
苏青在晚年还身患多种疾病,基本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她在给老友的最后一封信中说:“成天卧床,什么也吃不下,改请中医,出诊上门每次收费一元,不能报销,我病很苦,只求早死,死了什么人也不通知。”
1982年12月7日,苏青大口吐着鲜血,撒手人寰,享年69岁。
一代乱世佳人,就此坠落。
临终前,苏青很想再看一看她曾经大红大紫的作品《结婚十年》,但家中没有这本书……
(文/说历史的女人·冰岛啖冰)
参考资料:《乱世佳人苏青》《海上花开——民国上海四才女之苏青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