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几句:“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你要使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跟人家提出明确的请求,因为使用人家的东西就需要先征求别人的意见;如果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擅自使用,用一句难听的话来说就是“偷”;如果遇到人家需要借用东西,假如你能够帮得上,就不能吝啬。
我们先讲一个人物——宋濂,他是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贫寒,但他聪敏好学,号称“神童”。历史的记载是这样描述的:“宋濂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书其实是一种最笨但又是最有效的读书方式,对于家庭贫困的宋濂来说,读书可能是唯一的出路。宋濂小时候有两个品质是极为难得的,一是勤奋,二是诚信,而且他一生都保持这两个品质。所以说宋濂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是有根据的。
这里为什么要讲宋濂呢?主要是想告诉大家,诚信是最好的资产,因为宋濂要求自己诚信,答应还书的时间绝不会延迟,因为这样做,才能够让别人持续地信任他,继续地把书籍借给他,所以宋濂为自己在最大限度赢得别人的认可和帮助。孟子讲“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与“道”合,我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足够的诚,一切困难都会为他让道,而且还会赢得更多贵人的帮助。
“有接有还,再借不难”是我们农村的俗话,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尤其是关于借钱的问题,我想很多朋友都深有体会,有时候借出去的钱,收回的可能是仇恨,收不回的可能是钱和朋友。人与人之间,用赤裸裸的话来说,都是利益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不和钱打交道,但在涉及借贷关系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如果是家人或者真正的好朋友不谈借,最好的做法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当然,你也不要拿钱去测试你与身边任何一个朋友之间的感情,因为这里同样是涉及到“诚”的问题。以“诚”对人,以“诚”对事,这里的“诚”就是不违心,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应的人和事。古人说“对人讲人话,对鬼讲鬼话”,这不过是一种权术,不值得推崇。当然也有一些网友说,这个世界上的傻子太多,所以骗子不够用。不过回到我们自己的为人处世方面,有些事情还是要坚持的。世界上给予你的可能是冷冰冰的态度,但我们内心只要还有一点点的火,都应该给予他人温暖;同样,哪怕我们遭遇了无数艰难和苦楚,人在命运的井底,我们同样可以用怜悯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和身边的人。但愿每个人能用最诚的心与一切物相处,这是夫子之道。当然回到日常生活,我们要按照道德的规范和法律的要求,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财物的关系。能做到这点,至少可以说我们是光明磊落的、无愧于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