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62|读书的方法
读书的方法
我们今天讲几句:“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读书一定要从长远处做计划,但要有短期的、具体的安排;如果能够做到持续地思考、阅读以及练习,一些想不明白的问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融汇贯通;读书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应该随时记录下来;遇到合适的人,就可以请教。
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式或者方法,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首先自己要喜欢读书。喜欢二字比较感性,似乎没有什么理由。反过来,不喜欢也是如此。不过对于大部分的年轻人来说,读书是重要的出路,并且是认识自己的重要法门。
三十多年前,有个时期,我突然爱上了读书,而且是那种千方百计找找书读的类型。我爷爷是一名老学究,解放前就有了十几年的教书工龄,他主要给农村的私塾子弟上课,讲四书五经、算术、语文一类的课程,所以家里有一些藏书,另外家里还定了几种报纸。那段时间,我常常在爷爷的房间翻弄各种书籍,可惜大部分是繁体字的书籍,还有一些深奥的玄学、八卦六合一类书籍。好不容易找到一本《三国演义》,尽管是旧版书,不过总算有点“看头”,这本《三国演义》便成了我第一本像样的读物。那时候,家里还保留有一间祖屋,我懂事的时候,祖屋已经被清空得差不多了。不过那里成了我和我大哥的乐园之一,我们每天都在那里翻腾,偶尔还能找到一些老物件,甚至能够找到一两本看不懂的“神秘”书籍。因为那时候我也开始接触到一些武侠小说,有时候幻想着里面能否找到一些“武林秘籍”。但能找到的书籍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古董,也有一些黄历、万年历之类,这些多是我们不感兴趣的书籍。有时候和父母去走亲戚,我也会在到处找书。那个时间段,可以说我是在穷尽一切办法去买书和找书看。
讲读书方法,是一个比较虚的话题,因为每个人和书籍之间的缘分不一样,发生关系的时间点也不一样。根据我的体会和观察,有些人过去、现在甚至未来都和书籍没有缘分,原因有很多,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家庭没有读书氛围,家长没有从小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当然按照苏东坡大学士的说法是“书到今生读已迟”,一个人和书本的关系似乎是上辈子就定好的。但后天环境非常重要,还有在特定的时间要遇到特定的人,才有可能和书籍发生关系。我们村一个伙伴,比我小几岁。在我心目中,他是读书的好材料。首先是他的天赋非常好,可以说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读书阶段都是名列前茅,优秀学生、三好学生之类的证书不计其数。但突然有一天他说不读书了,跟着隔壁村的人去珠三角打工。当时我一直不能理解,他的家庭尽管没有很好的读书环境,但总不至于是排斥读书的;他的父母尽管是普通的农民,但都是非常聪明的人,我们都为他感到可惜。十几年之后我在偶然一个机会才知道,原来他当年不读书的原因是因为一个亲戚的讽刺。当年他已经考上了市一中,但问亲戚借学费的时候,亲戚讲了几句挖苦的话,结果他一怒之下选择退学去打工。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否后悔,但我只能惋惜地说,他和书本的缘分太浅了。
回到读书方法的问题,假如把读书看成是通往成功的道路的话,不是每个人通过这条道路能获得所谓的成功。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书的确是获得自己想要生活的途径,因为读书的层次和学历越高,选择的余地可以更大、更多。当然每个人的途径都不一样,别人读书的方法可以参考,但一定不要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