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靠外敷治好220个痛风患
临床上痛风病人很多,患处关节红肿疼痛,尤以夜间痛甚。此病中医有“白虎历节”之称,疼痛严重者真有虎咬骨之感,剧痛难耐。
发病以足的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临床很多医生认为此病棘手。我通过多年临床研究,认为此病以湿为主,属于湿邪下注,於而为热,兼夹气虚痰瘀,阻塞经络,至经气不痛,不通则痛。自配外敷中药消淤散,临床疗效显著。
【处方】蒲公英500g,土鳖虫200g,苏木l00g,大黄220g,泽泻、当归、刘寄奴各250g,蒲黄、三七、没药各200g. 老鹳草各300g,五灵脂650g。
【制备用】上药烘干研末,过80目筛,装瓶备用。以梅花针重叩患处出血,行拔罐使出血5~20ml,约l0min后取罐。取消淤散适量,用蜂蜜、陈醋调糊,敷患处,纱布包扎固定,并适时以陈醋湿润敷药,隔日治疗1次。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
【功效】经治220例,全部近期治愈。其中1次治愈70例.2次治愈96例,三次治愈32例,4次治愈22例。
四位中医治痛风经验分享(非常实用)!
导读;痛风多见于30~45岁的男性患者,起病急骤,且多在午夜突然因足痛惊醒,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认为过食甜味及油腻食物与酒是致病之因,并非单一饮酒造成,必须少吃甜食,少吃油腻食物。
山东省名老中医刘启廷教授认为,本病好发于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人,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治疗白虎历节风(痛风),针金门穴。金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文章一:泄浊化瘀治痛风
作者:刘荔 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刘启廷名医工作室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贵病”也应运而生,痛风病就是其中之一,古代将痛风称为“宫廷贵族病”,究其发病原因与暴饮暴食、肥甘酒醇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痛风病是人体内嘌呤的物质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尿酸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本病多见于30~45岁的男性患者,起病急骤,且多在午夜突然因足痛惊醒,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痛风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明朝虞抟所著《医学正传·卷四》云:“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诸方书又谓之白虎历节风,以其走痛于四肢骨节,如虎咬之状,而以其名名之耳”。
本病一般呈间歇性发作,急性发作时多出现关节剧烈红肿热痛,夜间加剧,70%以上的患者首发关节为足跖趾关节,其次累及踝、膝、指、腕、肘等关节,且有结节形成,甚或溃流脂液。患者常因疼痛难忍来就医,急性缓解后,即转为慢性期,虽关节红肿消失,但仍疼痛或剧痛。
本病病因复杂多样,如脾失健运、肾失气化等原因造成体内水湿积聚,浊毒内蕴,流于关节,阻于筋脉;或过食肥甘酒醇,滋生湿热痰浊,流注关节筋骨,痰阻脉络;或过度劳累或风邪诱触,致使浊毒凝聚,气血瘀滞,运行不畅,以致关节、肌肉疼痛、肿胀、屈伸不利而形成痹证。国医大师朱良春将其命名为“浊瘀痹”。若病情日久或反复发作,多有瘀血阻滞经脉、气血亏虚的表现,若正虚邪实,痰瘀交阻,深入筋骨,病情加重,则见关节僵硬变形;若痰浊凝结局部,则有痛风石形成。
▲山东省名老中医刘启廷教授认为,本病好发于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人,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
山东省名老中医刘启廷教授认为,本病好发于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人,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故治宜益气温阳、泄化浊瘀为大法,审证加减,待气血调和、气化正常、分清泌浊之功能恢复,浊瘀即可逐渐泄化,而血尿酸亦将随之下降。自拟利湿泄浊散瘀汤加减治疗痛风病,短期效果明显,长期疗效巩固。在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生活指导。
方药组成:茯苓30克,桂枝15克,苍术15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萆薢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己15克,黄柏10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生姜3片为引。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药渣温浴患处。
功用:健脾益气,温阳化湿,泄浊散瘀。
组方依据:痛风以其疼痛阵作、来去如风的临床特点而得名,病理基础为脾胃虚弱,湿浊瘀阻。急性期多因外寒内湿相搏,闭阻关节经络肌肤而发病;寒湿闭阻关节经络则见关节剧烈疼痛;午夜阴寒最盛,故疼痛多于午夜突然发生或加重;湿浊之邪侵入关节肌肤则关节肿胀;湿性重着下行,故受累关节以下肢跖踝为多见。方用茯苓益脾培土、淡渗利湿,桂枝甘温助阳,化气行水,茯苓得桂枝通阳除湿,桂枝得茯苓不发表而专注化气行水;苍术、薏苡仁健脾燥湿,渗湿除痹;土茯苓、萆薢解毒除湿,疏利关节,分清泌浊;羌活、独活疏风散寒,除湿通痹,活络止痛;防己、黄柏清利湿热,消肿止痛;桃仁、红花活血通络,化瘀散结;半夏、陈皮、生姜燥湿,理气化痰。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利湿祛浊、解毒散瘀、通络除痹之功。药渣再煎外敷熏洗,以内服与外浴治疗相结合,3~5剂即可缓解疼痛。
加减运用:形体肥胖者,加泽泻、槟榔以增加利水渗湿、行气化滞之功;形体虚胖浮肿者,加黄芪、冬瓜皮、生姜皮以益气补虚、利湿消肿;大便干结者,加大黄以通腑泄浊,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大黄中的大黄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而黄嘌呤氧化酶在尿酸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大黄可影响尿酸形成,而且大黄的泻下和利尿作用,能帮助尿酸的排泄,因此,痛风患者应保持大便通畅;下肢膝关节肿痛者,加木瓜、紫苏叶以化湿通络,宣畅气机;关节红肿者,加生石膏、知母、虎杖以清热通络,利湿消肿;关节漫肿痛甚者,加白芥子以温化寒湿,涤痰利气,通络止痛;关节剧痛者,加全蝎、蜈蚣以开瘀定痛;关节腔及泌尿系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金沙、郁金以化石通淋;伴见头晕昏沉者,加石菖蒲、荷叶、薄荷以疏肝解郁,开窍醒神。
典型病案
王某某,男,33岁。2013年7月29日初诊。
患者主诉左足踝、足跖趾肿胀疼痛三天,因连续三天在下半夜患处剧烈疼痛、坐卧不宁而来诊,刻诊见患者形体丰满,痛苦面容,走路坡行,左足踝及足跖趾关节处明显肿胀,微红不热,因连续夜间疼痛影响睡眠而心烦,伴有脘腹痞满、大便干结,查舌质暗红,苔白稍厚,脉弦滑。血液检查提示,血脂偏高,血尿酸554umol/L。结合患者形体丰满,工作应酬多,生活无规律,偏食肥厚重味,嗜饮啤酒及可乐饮品,当属痰湿体质。依据舌脉症状,辨证为脾肾失调,湿浊内生,肾不分清泌浊则湿浊内阻,流注于关节而发病。方用利湿泄浊散瘀汤化裁。
处方:茯苓30克,桂枝15克,苍术15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萆薢15克,独活15克,防己10克,黄柏10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大黄10克,姜半夏15克,陈皮15克,生姜3片为引。每日1剂,水煎二次混合,分2次早晚温服,药渣趁热装布袋内外敷患足踝跖趾部20分钟,每晚再用药渣煎汤温浴足,注意温度,防止烫伤。另嘱其禁食油腻重味、啤酒饮料、辛辣刺激及富含嘌呤核酸的食物,多喝水以利尿酸的排泄,适当户外运动,鼓舞体内阳气,以利于减肥,按时起居,规律饮食。
2013年8月5日二诊:按医嘱服用1剂疼痛即有减轻,3剂后肿胀基本消失,唯疼痛时作,尤其是久立行走后明显,再服3剂痛渐向愈。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服药效显不更方,继续维持原治疗。
2013年12月18日再诊:上方连续服用24剂,疼痛肿胀均已消失。一周前因出差多次进食海鲜产品,当晚即被脚痛扰醒,来诊时复现左足踝及足跖趾关节处明显肿胀,微红触之灼热,余未述明显不适,予上方倍防己、黄柏以增加清利湿热、消肿止痛之功,取药10剂。
链接 痛风患者要重视饮食禁忌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西医多以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或者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但易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刘启廷在治疗痛风时,多次强调需要注意痛风的预防和康复,重视饮食禁忌,如节制饮食,禁食富含嘌呤和核酸的食物,少吃脂肪、海鲜、啤酒等食物,多饮水,避免精神刺激和劳累。有一些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未再现剧烈疼痛,但过食肥甘厚味,尤其是进食肉汤、鸡汤时,又出现关节疼痛,夜间加重,故患者在饮食起居方面要非常注意。
另外,刘启廷常嘱病家以薏苡仁作为食疗必备。薏苡仁,俗称六谷米,可食可药,具有利湿除痹的作用,是中医最常用的治痹之品。《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薏苡仁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薏苡仁具有解热、消炎、镇痛、抗骨质疏松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因此久痹之人,可将薏苡仁与粳米、赤小豆、百合、大枣等煮粥常服。■
文章二:用中药及针灸治疗痛风的简易疗法
作者:孙成力 上海曙光医院宝山分院
西医学认为痛风是尿酸过高导致沉淀物堆积在关节中,故产生剧痛,皮肤红肿,碰触不得,以足部跖趾关节及大拇指为多发部位,部分患者发病部位可呈游走性。其一般治疗是消炎止痛,同时要求病人不可喝酒,控制高嘌呤饮食的摄入,如海鲜、啤酒、豆制品及动物内脏等,以免痛风再发,至今尚无根治之法。中医认为过食甜味及油腻食物与酒是致病之因,并非单一饮酒造成,必须少吃甜食,少吃油腻食物。一旦得病,则可用中药及针灸治疗。
方药
本病一般参照“历节”治疗,中医认为金能克木,辛为金,酸为木,以辛制酸。如此一来不但可以缓解疼痛,且能把多余的酸味排出体外。本病一般多发在肝经循行部位,如跖趾关节、内踝等,同时与脾、肾有关,在治疗上宜加强脾胃的功能,及加强肾的代谢力。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附子汤等方药可以选用。很多病患在夜半发病,更证明与肝胆的关系密切。在痛风缓解期宜补肝肾,增强其排泄功能。
针灸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治疗白虎历节风(痛风),针金门穴。金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治疗白虎历节风(痛风),针金门穴。
还有一种刺血加拔罐的方法,据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潘红玲医师介绍,取阿是穴(红肿明显处)消毒,用七星针重叩至皮肤出血,注意:要将红肿处全部叩遍。立即加拔火罐,小关节处可用去底磨平之青霉素小瓶以抽气法拔之,等瘀血出净,取罐,用干棉球擦去瘀血。每处每次宜拔出瘀血5~10毫升为宜。每周2次,4次为1疗程。效果很好。
笔者曾在临床上应用周尔晋“X形平衡疗法”针刺缓解痛风急性疼痛。该疗法源自中医针灸缪刺法,以左治右,以上治下,在疼痛部位的身体对称点,如左手拇指和右脚大拇指最对称,左肘部与右膝盖对称,找到对称点后按压寻找压痛点,即是疾病反应点,采用针灸或按揉方式,疼痛可快速缓解,并能恢复正常活动。此外,还可配合第二掌骨诊疗法及耳穴治疗。
单验方
《管氏秘方》中有一个食疗方:“两足急痛拘急挛,不分昼夜动移难;猴姜炖(羊)肉趁热服,生姜膏贴康如前。”对于足筋拘挛抽搐或关节疼痛严重者,可采用骨碎补60~90克,炖羊肉1斤,温热吃,同时用生姜捣绒成膏状,贴敷患处,便可恢复健康。《孙真人海上方》也有用生姜捣膏外敷治疗足筋急痛的记载。《急救危症简便验方》治疗两足痛如刀剜不可忍,用生姜切片蘸香油搽痛处,随用生姜火烧热、捣烂,敷患处,不久姜干而痛止。这可以说是“以辛制酸”的外治法,简单有效。■
文章三:四低一高防痛风
作者:陆家仕、周青前 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