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遊流水(七)
图片来自网络
5月13日
早晨6:30起床,在街口买只鸡蛋摊饼吃过,打的到邗江路搭16路公交车前往瓜洲古渡。一路顺畅,到瓜洲古渡站下车,然后步行500米左右即达瓜洲古渡公园。时间是8:05。
据史料记载,瓜洲之形成最早是在汉代,在江中涨有沙碛,形如瓜,故曰瓜洲,对面与镇江相望。《名胜志》载:“瓜洲昔为瓜洲村,扬子江之沙碛也,或称瓜埠洲,亦称瓜洲步,沙渐长,连接扬州郡城,自唐开元(713~741年)后遂为南北襟喉之处,及唐末渐有城垒,宋乾道四年(1168年)始筑城,号簸箕城。”后来的瓜洲城是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为防御倭寇而筑的。到清代初叶,由于运河漕运发达,瓜洲更显繁盛,康熙、乾隆二帝数次南巡,都巡游过瓜洲。后因长江水道变化,逐年坍江,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瓜洲全城沦于江中。据当地老人讲,真正的瓜洲古渡地址应在南面几百米之遥的长江水下。现在的瓜洲镇是后来重建的,眼前的瓜洲岛其实是后人为了调剂运河水流,在运河上开岔渠设闸控水,岔渠南行数百米后又汇入主河道而形成的一座岛屿。瓜洲古渡公园也是近年建成的,古渡公园并无古渡遗存。
瓜洲闻名古今有两个原因:一是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历来为水道要冲,航运要津,军事要地。《嘉庆瓜洲志》上说:“瓜洲虽弹丸,然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实七省咽喉,全扬保障也。且每岁漕舟数百万,浮江而至,百州贸易迁徙之人,往返络绎,必停于是,其为南北之利,讵可忽哉?”二是文人墨客的诗文歌赋。历代文人墨客路过瓜洲多有吟咏。其中犹以唐朝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和宋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最为世人熟悉。白居易写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王安石诗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引得多少文人感怀遐想!瓜洲古渡为世人所知,冯梦龙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也有助推之功,现在古渡公园里就专门建了个“沉箱亭”。
在古渡牌坊,一位保安正闲着无事,见他年纪不轻,应在六十左右,便上去搭讪,以期寻点当地人对古渡的传说。结果还真有所获。他告诉我,现在“瓜洲古渡”碑上的大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因为迎接鉴真和尚塑像回扬州(鉴真东渡便是从瓜洲起船),必须经过瓜洲,当时没有古渡标识,需请人写上“瓜洲古渡”四字。镇政府多方打听,得知镇上澡堂子里一位叫张发清(扬州普通话音)的搓澡师傅的毛笔字写得最好,于是向他求助。由于没有大笔,张师傅便用绵花球醮墨汁写在报纸上,也没有落款。张师傅为此得到五包飞马牌纸烟作为报酬。后来政府想另请名家重写,但有专家认为张师傅这幅字并不在名家之下,所以保留下来,并在新建古渡公园时重新刊刻成现的石碑。
遊罢瓜洲,已近中午,赶紧搭公交车南行两站到江边润扬渡口乘渡船前往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