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國家航海博物館

作為島國,大海對英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設立經度委員會懸賞巨額獎金解決海上導航問題便可見一斑。對敵人而言,大海是通往英國的天然屏障,拿破崙與希特勒均止步英吉利海峽。對英國人而言,大海是通往世界的通途,今天依然遍佈全球的英聯邦國家就是昔日輝煌的遺產。

從格林威治天文台所在的小山丘向西北方向步行十分鐘,便是國家航海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1937年成立)。從很早開始,格林威治便與航海聯繫在一起,遠洋艦船依照慣例要在天文台校對好時間再出航,這樣就能理解為何舊皇家海軍學院設在此地。

▲航海博物館正、後門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航海博物館之一,半天時間中比較理智的做法是挑重點和自己感興趣的展品參觀。參考樓層指示圖,直奔曾在特拉法加海戰中指揮皇家海軍打敗法西聯軍的傳奇人物納爾遜展廳。

海军中将纳尔逊子爵阁下(Vice-Admiral 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Viscount Nelson,下稱納爾遜子爵,1758年09月29日-1805年10月21日)和惠靈頓公爵一道,在拿破崙·波拿巴將軍如日中天之時,分別在大海和陸地給了這位軍神致命一擊,從而挽救了大英帝國。與戰後一路官運亨通的惠靈頓公爵不同,納爾遜子爵在特拉法加海戰中飲彈陣亡,年僅47歲。

展廳陳列了一些與納爾遜有關的文物、軍裝、染血內衣、畫像、炮彈、勛章等等。納爾遜在特拉法加海戰前說的一句:“英格兰期盼人人都恪尽其责”(英语: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 ,影響了後世一代又一代各國海軍。拿破崙的法語版:“La France compte que chacun fera son devoir”(法兰西企盼每个男人都恪尽其责!),東鄉平八郎的日語版:“皇国兴废在此一战,诸君需奋力而战(皇国ノ興廃此ノ一戦ニ在リ、各員一層奮励努力セヨ)”。

▲《特拉法加海戰》1805年10月21日, JMW Turner。布面油画(1822-1824),2615 x 3685毫米。

▲《特拉法加海戰》旗語說明,來自戰前納爾遜指示:“英格兰期盼人人都恪尽其责”

(英语: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維基百科

▲纳尔逊肖像,作者:Lemuel Francis Abbott

▲早年纳尔逊

說明:约翰·弗朗西斯·里戈(John Francis Rigaud)于1781年绘制的霍拉肖·纳尔逊船长与圣胡安堡(当时他最显著成就的景象)在背景中。纳尔逊(Nelson)担任中尉之前,这幅画本身是在战斗之前开始并几乎完成的。尼尔森返回时,艺术家添加了新船长的金色编织袖子。

▲納爾遜軍服及染血內衣

▲納爾遜時代海軍服

在特拉法加海戰中陣亡的納爾遜子爵,在大英帝國成了永垂不朽的象征之一。除了這段時間經常路過的特拉法加廣場,十多年前曾逛過的香港“奶路臣街”同樣得名自納爾遜。

▲特拉法加廣場納爾遜雕像

▲香港“奶路臣街”/維基百科

船艏雕像(figurehead),最早是由古埃及、古希臘、古腓尼基、古羅馬等古代水手或海盜將各種造型的猛獸、神靈、人物形象放在船頭,以此庇護船隻不受疾病、暴風雨等各種災難的侵擾。這種海洋文化在16-20世紀達到了歷史高峰,目前艦艏的船徽起到了類似的作用。

▲船艏雕像

▲琳瑯滿目的艦徽

▲英國現役伊麗莎白女王號與威爾士親王號航母艦徽/維基百科

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在歷史書上稱為中國近代史的起始。至新中國成立為止的109年間,中國經歷了數千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巨大災難,而這一切要從英國開始。在展廳中陳列了不少那個時代的中國物品、《南京條約》簽署時的畫作、維多利亞女王半身像等等。對英國人而言,這是一種赤裸裸的炫耀;對中國遊客而言,這是一種警示。落後就要挨打,我們無法改變歷史,但可以改變未來!

▲(上圖)英國海軍康沃利斯号上簽署《南京條約》歷史場景的畫作

(下圖)彩色版/維基百科

▲維多利亞女王半身像(Queen Victoria,1819年05月24日-1901年01月22日)

▲參加過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海军上将威廉·哈登·霍尔爵士

(英语:William Hutcheon Hall,1797年-1878年06月25日)

航海博物館有不少大形展品,其中底層大廳一條金碧輝煌的小船奪人眼球。原來這是弗雷德里克王子(The Prince Frederick,1763年08月16日-1827年01月05日)的皇家駁船,長19.31米,需要21名水手駕馭。

王子的父親是喬治三世國王(英语:George III,1738年06月04日-1820年01月29日),哥哥是喬治四世國王(英语:George IV,1762年08月12日-1830年06月26日)。作為推定的王位繼承人,王子一直待機到停止呼吸為止。作為英軍總司令,指揮1793-1798年間的佛兰德战役...輸了;與普鲁士的夏洛特公主弗雷德里卡表妹(Friederike Charlotte Ulrike Katharina;1767年05月07日-1820年08月06日)結婚三年後...分開了;看來這位王子的一生不怎麼順。

皇家駁船在王子去世後,被切割成三段存放在溫莎大公園內。1951年,皇家駁船被喬治六世國王(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1895年12月14日-1952年02月06日)租賃給航海博物館至今。

▲弗雷德里克王子駁船

皇家駁船旁有條全鋁包裹的賽艇,名字很英國:英國小姐III;長7.47米,發動機為12缸纳皮尔狮子,功率為1350馬力/1010千瓦!(註:作為參照,我國現役99A坦克發動機功率為1500馬力/1119千瓦。)

被譽為英国现代新闻事业奠基人艾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思,第一代诺思克利夫子爵(Alfred Harmsworth, 1st Viscount Northcliffe,1865年07月15日-1922年08月04日)于1903年創辦了哈姆斯沃思杯国际汽艇大赛,不過賽事贏家多為美國人。

1933年,英國飛機及遊艇設計師休伯特·斯科特·潘恩(Hubert Scott-Paine,1891年03月11日-1954年04月14日)在不到十周的時間里製造了這條單台發動機的英國小姐III號賽艇,赴美挑戰美國常勝冠軍加菲猫·亚瑟·加尔·伍德(Garfield Arthur“ Gar” Wood,1880年12月04日-1971年06月19日)。最終以微弱劣勢敗于四台發動機的冠軍而功虧一簣(註,當年冠軍時速為86.94英里/小時,合139.92公里/小時)。儘管如此,斯科特·潘恩返回英國時依然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1934年,英國小姐III創下當年的世界記錄:110.1英里/小时,合177.19公里/小時!

▲英國小姐III號

毫不誇張的說,博物館里每件展品背後都有故事。再來看看一件令人驚歎不已的巨型展品:來自原波羅的海交易所(Baltic Exchange,1744年成立)的彩繪玻璃。

1922年06月01日,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4年3个月2星期)遇難的61名會員,波羅的海交易所請藝術家設計製作了這些高3米,由240塊彩繪玻璃組成的五個部分,分別代表著:真相,希望,正义,毅力和信念。這些充滿了古典氣息的圖案,裡面有古代神廟、羅馬士兵、和平鴿、英國皇室標誌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大戰役及遇難的波羅的海交易所61名會員名字。

▲波羅的海交易所彩繪玻璃

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安然度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卻在1992年04月10日的愛爾蘭共和軍(IRA)破壞中受損。在瑞士再保險(Swiss Re)資助下這些彩繪玻璃得以修復,並從2005年起一直在國家航海博物館中展示。嚴重損毀的波羅的海交易所大樓于1998年拆除,原址建造了日後著名的“小黃瓜”30 St Mary Axe大樓(以前称为Swiss Re Building)。2016年08月22日,存世272年的波羅的海交易所被新加坡交易所以0.87亿英镑(1.14亿美元)现金收購。

▲30 St Mary Axe/官網

離開博物館時,感悟到大英帝國有如此輝煌歷史的前提是有著強大的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給英國國力造成了嚴重削弱,不但眾多紛紛獨立,而且皇家海軍的規模日益達到了歷史新低。未來的英國何去何從,我將拭目以待。

【連載】

雙城記之皮特里埃及博物館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I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II

雙城記之大英亞述廳III

雙城記之大英蘇美爾廳

雙城記之帝國戰爭博物館

雙城記之聖保羅大教堂

雙城記之貝爾法斯特號戰艦

雙城記之國家美術館I

雙城記之國家美術館II

雙城記之西敏寺

雙城記之龍蝦兵

雙城記之泰特美術館梵高展

雙城記之格林威治天文台(上)

雙城記之皇家衛隊視頻(上)

雙城記之皇家衛隊視頻(下)

雙城記之格林威治天文台(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