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吃药的料子还有没有回旋余地?和玉大叔浅谈假籽料还有没有收藏价值
提起“吃药”,老玉友们肯定都已经习以为常——选择玩玉怎么可能有“百毒不侵”的时候呢?但市场上的收藏总是风险层出不穷,就算是我们玉商都常走眼,刚开始“捡漏”的玩家多少都会被动收下一些有问题的料子,这些动过手脚,“劳动”过的料子到底有还没有收藏的价值?今天大叔就来聊一聊。
一般情况下,玩家手里的“劳动料子”大多都属于仿原石,此类商品有个共同点,就是有比较艳丽的外观,大多数确实是和田玉却不是真籽料,在认定的确是透闪石成分后,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情况:
一、个头较大的“光白籽”
早年间造假比较多的原石是光白籽,就是在对山料的块状进行磨圆,不染色直接通过喷砂或者是滚筒的方式加上所谓的“毛孔”。其实如今看来,这样的造假反而是最有价值的,早年能拿来仿冒籽料的往往还要求肉质要比较干净,剥掉假毛孔是非常好的雕刻毛料,资本比较充裕的可以送苏州,便宜些的拿到石佛寺,几百元就可以做个雕件出来,也算是可以二次利用,无非是成本高了些。
二、区域加毛孔的“籽料作品”
如今市场上数量最多的仿籽,集中在些许的毛孔造假上,和早年“先造假再雕琢”不同,如今最新的流行是反过来的——首先把山料作品雕刻好,然后玉雕师专门留一个细小的侧边磨成平面,然后交给专人这个区域进行比较高精度的“上毛孔”、“上色”,这种现象在苏州某些工作室比较常见(得说的隐晦些)。尤其是那些非常高白的籽料一定要小心,原则上高白的籽料成品,我们都推荐大家尽可能购买毛孔留的比较多的作品(譬如背面全满皮),那些毫无瑕疵,只在尖角留一点点毛孔的作品,如果不是油性、白度顶尖,亦或者自己特别的喜欢,还是尽量谨慎入手。
三、全染色的“原石”
在新疆的原石市场中,有不少的全染色原石,这类料子往往有一定的个头,表面被浓重的红、黄色覆盖,基本看不到肉,或者是专门打几个硬币大小的“开窗”供您品鉴。这种料子在我们业内是最令人头疼的,因为玉友一旦入手几乎难以变现,收藏也不会增值。最可惜的是这类料子有许多是真籽料,只不过皮色是染的,切开后即便有好肉,玉雕师也不敢大面积的留皮免得被认成是仿籽,严重影响成品的价格。
市场里有许多没有带皮的珠串就是用这类料子制作的,明明是籽料却不得不避开皮色区域。由于目前的染色技术已经非常稳固,这类颜色一旦染上几乎没有褪掉的可能,所以大叔一再提醒大家,没有区域露肉的所谓“重皮色满皮料&全沁”一定要谨慎,最好是能送到专业的鉴定机构(譬如NGTC或者是国家和田玉产品鉴定中心)检测一下裂隙处是否存在染料的痕迹。
三、染色染毛孔的偏色料
这个表述可能略显模糊,主要是指那些肉质本身不太白,甚至是偏黄或者是高透,明显存在烧色情况的山料仿籽,这种情况的料子常见于青海料和韩料,说句实话这样的作品价格本身就不高,一旦入手几乎没有二次利用的可能,烧色会破坏原本就不够油润的肉质,雕活的话算上工钱恐怕完全是倒赔的,假如不幸吃了这样的“药”,那么最好的选择是垫鱼缸,最起码鲜亮的颜色还能为家庭做一些点缀。
今天和玉大叔为大家分享了几类不同品相的仿籽最后的归宿,总体而言,只要肉够细,工够好,雕件去掉造假的部分还是不错的作品,就怕是完全造假的原籽可就没有回头路了,为了少吃药,还是尽量避免重皮色的料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