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洼往事」修建于家楼水库
原创声明:本文摘自本人2006年编写的《大洼风华》上卷《岁月当歌》。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1958年7月,在今大洼县于家楼一带,东起新开河西河堤,西至二沙公路东侧,南起大北屯(属东风镇),北至于家楼(属新开镇),修建了一座周长16公里,占地21000亩的平原水库,名为于家楼水库。
在疙瘩楼水库竣工后,6000多个壮劳力,推着土车,装着行李、铁锹、炊具等直接加入到于家楼水库工地。这次运土工具多数用上了土车。库址是河淤黑土,质轻性松。这些选拔出来的精兵强将们就把土车箱板从30公分加高到50公分,多装快跑,展开竞赛。工效倍于以前,只用70多天就筑成了l座计划蓄水4500万立方米的平原水库,人均日运土2立方米以上。
这座水库的原设计坝高平均7.7米,库容为4500万立方米。东以新开河西岸国堤加高加宽为堤坝,其余三面平地筑坝,约计动土131.5万立方米。它的配套工程有于家楼排灌站,与筑坝同时竣工。当年施工,当年蓄水。
为修水库,动迁了鞠家铺、霍马铺、印家店3个自然屯。鞠家铺属新开镇,住户动迁后,搬到腰五间屯南的空地,建房后称为鞠家街。霍马铺、印家店属东风镇住户,搬到水库西侧的空闲地带(黄金带北1.5公里)建立了东风屯。这一新村内有八条街道,人们都习惯把新村叫“八趟街”。
但是,完工的水库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仅能蓄水1800万立方米。整个水库像个大碟子,蒸发量过大。蓄水3年,没有起到灌溉作用。
而新建的八趟街却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每逢雨季,泥泞难行。群众生活困难,意见很大。后经中共营口市委派人实地勘测,决定“退库还田”。
1962年秋,于家楼水库放水。翌年开始种田,八趟街的住户不到二年都重返家园。八趟街成了废墟,人们为了记住这段历史,印家店改为为“水库”村。
于家楼水库和八趟街的存在虽然很短,但在人们的记忆中却很深刻。经过水库淹没三年的土地虽然没长庄稼,但由于水泡泥淤,土质肥沃,而今已变成高产田,北部成了菜田和果园。水库的西坝基,成了霍马铺及于家楼的居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