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庵的故事(张淑琴/河北保定)

梦 想 文 学 社

DREAM

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  ◆  ◆  ◆ 

尼 姑 庵 的 故 事

文 | 张淑琴

从前在我们村里,有个尼姑庵,据老人们说,现在的学校,就是当年的尼姑庵改建的,关于那些古老的传说,都是爷爷辈的人,给下一辈人讲了,然后又给下下辈的人描述的。

当年的尼姑庵到底什么样子,更没有见过那些尼姑的模样,也无非从电视剧里看过。据说,这些尼姑也像电视里那样,不留头发,和男子一样光着头,她们只有在偶尔出门的时候,才会戴上一顶帽子,不是为了美观,而是躲避大家异样的眼光罢了。

她们一般穿着灰色的,宽大的衣服,缠足裹脚,线袜布鞋,听说这些女孩子都是,家道贫寒,缺衣少食,父母无力扶养,才会狠心又无奈的把孩子送到这里,交给那个年岁稍大的“师父”扶养长大,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孤儿院”的性质差不多,所以她们之间的关系很微妙,虽是师徒,又情同母女。

她们平时早早的起来,打扫庭院,空荡荡的院子里,有一个老式的带辘轳的水井,以供饮水之用,又可以浇浇菜园子,平时她们都是紧闭庵门,足不出户,几乎不与外界交往,只有为了最起码的温饱问题,才会偶尔去外边。

她们都是粗茶淡饭,以素食为主,极其清淡,俗称“斋饭”,不近荤腥和肉食,院子里种些蔬菜,自给自足,与世无争,其余的时间诵读那些枯燥乏味的经书,青灯古佛,木鱼为伴,过着一种清简寡欲的日子,孤苦贫薄的生活,在人们的眼里,她们即是普通人,又戴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被大家视为“另类人”。

后来历史发生了变化,这个尼姑庵要改建成为学校,把古老的建筑改成培育后代的地方,那些尼姑也要进行改造,让她们自食其力,重新做人。

那个大点的尼姑,就是“师父”,去了生产队劳动,中间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坐在田埂上,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那个师父则远远的坐在一边,跟谁也不说话,她好像有点“洁癖”,也好像过惯了清心寡欲的日子,对于这些俗人有点不适应。

那个小尼姑,因为年纪尚小,留了头发,还了俗,嫁给一个放羊的孤儿,虽然日子穷苦了点,但是最少有了一个归宿,那个“师父”,后来年岁大了,身边又没有一个亲人,于是小尼姑把师父接到家里,端茶倒水,洗衣做饭,服侍师父,直到师父去世。这样的结局也是一种“功德圆满”吧。

如今的小尼姑仍然健在,虽八十高龄,却依旧眼不花耳不聋,她这一世历经沧桑,穷困潦倒,可是她的后代却是富甲一方,拥有千万资产的大企业家。两代人不同的经历,反差如此之大,让人匪夷所思。

时光匆匆,那些陈年旧事,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痕迹,坐落在当年的尼姑庵,也已经改头换面。明亮的教室,一群群可爱的孩子,世界变化如此之快。

历史的长河,埋藏了多少曾经的记忆,那些人那些事,早就成为过去,而岁月的车轮,却依然迎着新的希望,一直前行,前行……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作者简介

张淑琴,女,河北保定人。文学写作爱好者,在报纸发表文章若干。qq2947371187

点“阅读原文”,给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更多的惊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