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45

NO.145

57岁的什翼犍当时正卧病在床,无法亲自出战,只好派自己的外甥——独孤部首领刘库仁等率部迎击,但却屡战屡败,损失惨重。

树倒猢狲散,人倒大家踩。

雪上加霜的是,原先臣服于代国的敕勒等部族见什翼犍失势,也纷纷反叛,甚至反戈一击。

什翼犍疲于应对,焦头烂额。

他忍不住问苍天: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马上就到头了。

公元376年12月,什翼犍被其庶长子拓跋寔君杀死,国中一片大乱。

前秦军乘乱进兵,一举灭掉了代国,处死了拓跋寔君。

前凉和代国先后覆灭之后,前秦已经彻底统一了北方,解除了后顾之忧。

放眼宇内,他唯一的对手只剩下了江南的东晋政权。

此时东晋的政治局面与之前已经大不一样了。

如今执掌东晋朝政的是谢安。

谢安,字安石,出身于名门陈郡谢氏,是太常卿谢裒之子,镇西将军谢尚的堂弟。

他自幼就以聪颖过人而著称,深受丞相王导、名士桓彝(桓温之父)等顶级名人的赏识,小小年纪就名声大噪,在全国至少有几百万的粉丝,是无数少女的偶像,无数少男的榜样,无数家长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不过,成年之后,他却不愿出仕做官,而是隐居在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山,终日和王羲之等友人游山玩水,吟诗作赋,屡次拒绝朝廷的征召。

然而他虽然不出山,名气却反而越来越大,民间甚至传颂着这样一句话:安石不出,如苍生何——谢安不出来当官,叫天下百姓怎么办?

但谢安却依然不为所动,直到其弟谢万因打了败仗而被免职导致谢家在朝中没人的时候,为了家族的利益才不得不出山,此时他已经年过四十了。

凭借其出身和名望,谢安出仕不久就担任了侍中、吏部尚书等要职。

而他的表现也的确不负众望。

当时桓温权势极大,有谋求篡位之心,他平时驻扎在姑孰(今安徽当涂),很少来都城建康。但在公元373年2月,他却突然率众来到了建康。

很多人都认为他很可能会发动政变,因此人心惶惶。

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奉命前去迎接。

桓温在重兵守卫下接见两人。

王坦之满头大汗,连手中的笏板都拿反了,紧张得好像是赴刑场。

而谢安却神色不变,步履从容,淡定得仿佛是去菜场。

坐定寒暄一番后,谢安微笑着对桓温说:我听说军人是要守卫国家边境的,明公为什么要把他们安置在墙壁后面啊?

桓温脸色顿时大变。

他虽然野心勃勃,甚至还说过“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这样的狠话,但他本质上依然是个极其理智的人,在如今国家面临前秦帝国的巨大压力的时候,他肯定不会硬来。

他知道,如果他此时为了夺取帝位而不顾一切诛杀重臣,一定会把国家搞乱,那样得益的只会是前秦,而自己,除了身败名裂,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因而他此次这样的安排本来就只是想吓唬吓唬谢、王两人,希望他们能配合自己夺权。

现在见谢安如此的表现,他当然知道此人绝不可能屈从于自己的压力,便只好尴尬地推脱说:这个……这个……这个……我也是不得不这么做啊。

随后他立即命令所有藏在帐后的军士退下。

此后桓温怏怏不快,没过多久就得了病,只得返回姑孰。

回到姑孰后,桓温的病情日益加重,很快就去世了,时年62岁。

从上面这件事可以看出,谢安这个人有个很突出的特点:胆子极大,处变不惊,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屠刀架在脖而心不慌。

这一点在他年轻时就可以看出来。

(0)

相关推荐

  • 谢安:一代名相终功成名退,治家治国之后竟然心归自然!

    正文 王蒙有云:"此客亹亹,为来逼人"纵观谢安的一生,出世入世时机把握得当,退隐毫不拖泥带水.王蒙对谢安的评价真一语成谶.刘禹锡有诗曾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 ...

  • 谢安《谢万帖》字库版

    谢安<谢万帖>,选入<大观帖>.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士,太常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之弟. [1]七月十日万告朗等:便流火感伤,兼切 ...

  • “东山再起”的东山是哪座山?

    "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形容一个人失势之后经过一番努力,又重新得势崛起.现在有个问题,"东山再起"为什么是东山,而不是西山,或者北山.南山之类的,这又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40

    苻坚对此当然也十分清楚,据说他曾经非常真诚地对王猛说:有爱卿你夙兴夜寐,日理万机,我就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一样,可以悠哉悠哉地度过余生了! 王猛连忙回答:没想到陛下对臣的评价如此高,臣实在是不敢当啊,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9

    NO.139 战后,苻坚自然要大封功臣. 邓羌被封为征虏将军.安定太守.真定郡侯,杨安为吏部尚书.博平县侯,而功劳最大的王猛则不仅被加了使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冀州牧.清河郡侯等一大串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8

    NO.138 前秦军乘胜挥师东进,在三天后就抵达了邺城,将邺城团团围住. 此时濒临崩溃的前燕帝国早已失去了约束力,邺城郊外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盗贼横行,劫掠肆虐,强奸案此起彼伏,杀人者多如牛毛. 然而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7

    NO.137 慕容评闻讯大惊,自己本想凭借后勤补给的优势固守不战,用时间来拖垮对方,现在没了吃的,再这样拖下去,被拖垮的只能是自己. 这一策略显然是彻底地破产了. 怎么办? 就在他惶恐不安之际,燕主慕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6

    NO.136 慕容评啥都没干. 他认为前秦军远道而来,利于速战速决,便决定不与王猛正面交锋,而是用持久战来拖垮敌方,因此,他在潞川按兵不动,坐视晋阳丢失. 不过,确切地说,他也并非完全啥都没干,其实他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5

    NO.135 当然了,不管后人怎么评价王猛的这种行为,都并不会妨碍他继续在战场上高歌猛进. 就在他实施"金刀计"的同时,他麾下的大将梁成又再次重创了慕容臧的前燕军,斩首三千余级.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4

    NO.134 王猛"大为震惊",连忙向苻坚上书,报告了慕容令叛逃的消息. 当然,他也不会忘了在这之前通过某种私人渠道设法让慕容垂获知了此事. 慕容垂闻讯大为恐慌--根据慕容令在投靠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3

    NO.133 王猛受命后,一面做出征的准备,一面开始实施一个自己精心策划的计划. 他向苻坚请示让慕容令担任此次出征的向导.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苻坚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按照王猛的安排,慕容令和先头部队先 ...

  • 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32

    NO.132 苻坚摇摇手拒绝了:我正要招揽英雄平定四海,怎么能杀慕容垂这样的人才!再说,我已经诚心接纳了他们,匹夫尚不能食言,何况我是万乘之君呢? 就这样,他不仅没杀慕容垂,还封其为冠军将军.宾途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