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如何不爱他
我正在教学的三个班级,就像自已的三个孩子,虽然长相有别、性情各异,但是都是亲骨肉,各有各的可爱爱。
六班的实验课
六班是三个孩子中最淘气的一个,正应了会吵的孩子多糖吃那句话,为六班的孩子操心也较多。除了学科教学不说,六班孩子中个别谈话的学生较多,也许学生意识不到,我那些貌似不经意的谈话都作过精心的准备。一看到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如《职业的尊严》、梁晓声的“好人山下与坏人坑边”的论断,都为六班的孩子们存着,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启发他们。效果常常明显但时效常常短暂,这让我有时候感到很累。虽然累,却还是耐心教育,想方设法。有人说,有时候爱不是因为你得到的多,恰是因为你付出的多。用这句话诠释对六班的爱真的贴切。
六班也有一些乖孩子,像陈雨柔,王浛滨什么时候都是文文静静的,特别有定力。像葛泳霖,什么时候都积极主动与老师互动。这样的学生也不少。六班也有让人特别满意的时候。我做出一个分组实验的分组、管理、评价的细至方案,他们在方案的规范下分组实验做得很好,有几次实验结束后的实验室与他们进门时一样整齐。喜得我抓拍很多图片在家长群晒。我有时候也想:课堂比不上实验室是不是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但课堂教学的任务比实验操作任务复杂多了,实验一学期几次,课堂一周几次。课堂管理没法做到那么细。眼看他们就要毕业,除了说服,还真没找到一个有效管理的办法来,有时候暗自着急。六班孩子只是学习习惯养成上慢了一些,孩子们还是心底善良,为人厚道的,有时气急批评起来口不择言,他们从不记恨。六班的孩子带给我几株薄荷苗,种在我办公室里。我有时看着薄荷茎上长出的小芽,想:成长需要等待。我相信自已的用心不会白费,总有一天会在他们心里发芽。
十班的公开课
十班是三个孩子中最乖巧的一个。他们学习习惯非常好,自觉做笔记,对老师的要求也都能用心落实,所以,三个班考试成绩中,十班的平均分常常最高。但他们在学习上相对被动,非常信任老师,还处在接受学习状态,缺一点独立思考的意识。也许是中澳班课时排的满,他们一节课赶着一节课上,精力有限,能自觉地接受学习已经不错了。他们注重基础,有些像我小时候学习的样子。我现在不是也会独立思考与批判吗?只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早晚会有突破的。我面对他们时常常这样想。
十班的孩子爱跟我撤娇,这可能是我不自觉地跟他们撒娇引起的。我上三个班的课,每个班每周四节课,有三节课十班都是最后上。星期二第2、4、5节,最后一节是十班的。星期四第1、2、3节,也是最后一节是十班的。我上课不用麦克风,觉得学生长时间在高分贝声音下听课,即使不损伤听力也可能让耳朵对声音的感受变迟钝。总说耳聪目明,耳朵不㚑聪明就少了一半。第二章《声现象》就告告诉我们要保护听力,自然身体力行。但上到第三节课有时确实累。有一阵,我到十班不自觉地说:这是我今天上午上的第三节课。说多了,学生笑着说:又来了!我便撒娇,老师有点累都不能说说吗?我是想你们守纪律安慰一下我呢!学生笑着说:能说说,老师辛苦了。于是,有时候我去上第5节课,学生们撒娇说:老师能不能提前下课?我们饿。我笑咪咪地问:饿吗?学生集体应声:饿------我说:我也饿,但是------学生喊:不要但是!我说:然而,想到你们快毕业了,给你们上一节课就少一节课,我真舍不得。所以,一分一秒也不想放过。这类事情常常成为我在十班上课的一种仪式,学生做出种种撤娇的要求等着我来破解,我们都享受这个提神的环节,乐在其中。
九班课堂上学生点评同学的梳理
九班是三个孩子中最懂事、最能干的那个,对他们不只是爱,更多的是欣赏。他们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同时,帮助我实现梦想。九班在总复习阶段实现学生自主梳理知识,他们做得有声有色,还有长盛不衰之势。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觉得上九班的课特别享受。所以,每次一去到九班,我像打了鸡血一样,忍不住亢奋。九班学生学习成绩拔尖的人在三个班中较多。林维川、王妍丹两次月考都是满分。每次考试完毕,有几名铁杆物理迷吴竞择、陈彦霖等,总是自主要帮我评卷,他们不仅动作快,评完还会对我总结一下,哪些题错得多,哪些题哪些人怎么错,使我能充分掌握情况。在九班,我有时候有意识地鼓励几个分数常常很高的同学藐视分数,我希望他们能体验更深刻的分数之外的学习乐趣。这也是这些孩子独享的待遇。
除此之外,九班的孩子很贴心。林维川看到我主编的校本复习资料有问题,细致地告诉我。林千峰总是主动帮我送实验器材。有一次,上课讲计算题,我一方面教学生用思维导图做解题思路分析,一方面要写出详细过程做解题规范示范,那节课擦黑板的时候很多。我正要擦黑板时,符紫恺同学走上讲台拿起抹布说:老师,我来擦。这个举动让我很感动。有一天在上学路上,我和符诗雨边走边聊天,她说同学们都很庆幸,到了初三还遇见我这个好老师。我说:我也很庆幸到了初三还遇上九班,好老师也是好学生成全的,你们觉得我的好是缘于你们自己好。我很动情地说了这番话,相信九班的孩子能听懂。
这就是与我相伴2015到2016学年度的孩子们和班级,这样的感觉这样的路,我们一起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