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 | 小寒:他乡五月忆三月

 他乡五月忆三月

走过中山路一家服装店,里面流淌着舒缓的乐曲:“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想,走回到童年……”虽然已是仲夏五月的时节,可听到这个熟悉的旋律,我仍忍不住驻足聆听,任思绪却飘向了遥远的故乡,飘向了晓春三月的快乐童年……

老家湖北,有“三月三,荠菜煮鸡蛋”的传说。相传在楚地,人们因为风吹雨打,头痛病很常见。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今孝感),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下的蛋和荠菜,煮给人们充饥。当人们吃了荠菜煮鸡蛋以后,头再不痛了。所以,“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小时候的三月三,伙伴们总会相约着一起挑荠菜,煮鸡蛋吃。女孩儿们挎着篮子,手握小镰刀,低头奔走在田间地角寻找荠菜。男孩子们在墙头旮旯里捡几块砖头,垒成灶台。年龄小一点的几个去树林捡一些干枯树枝,干茅草。等一切准备就绪,巧姐就会划着火柴点茅草,燃烧树枝,黄色的火苗舔着锅底,我们各自的鸡蛋卧在翠绿色的荠菜上。随着冒泡的水咕咚咕咚,一枚枚鸡蛋在水里翻滚起来。

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那一枚鸡蛋,生怕一分神鸡蛋就没有了。“嘭”的一声,有一枚鸡蛋煮爆了,蛋液流了出来,瞬间凝固,像一个白色瘤子裹在蛋壳上,大家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定眼一看,原来是七七的鸡蛋。他“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大家只顾吞咽着口水用眼光护住自己的鸡蛋,没有一个人去理会他。巧姐一边拨弄柴火,一边安慰他:“莫哭,莫哭,等会吃我的。”七七这才破涕为笑。

巧姐比我们大几岁,小学时成绩不好,留了三次级。她的母亲常年生病,照顾弟弟妹妹,做饭洗衣的家务活全靠她了。初二念了半学期,巧姐就没有继续读书,跟着师傅学裁缝,后来外出打工。

听说她和同车间的一个四川男孩好上了,父母却不同意他们的来往。春节回家过年后,父母藏起巧姐的身份证,再也不让她出去,巧姐只好在家干些杂活。好不容易熬到杨柳发芽,三月初三那日,巧姐以挖荠菜煮鸡蛋给弟弟妹妹们吃为由,趁父母不备,偷拿了自己的身份证,留下一封书信,再次出门打工。听说巧姐和四川男孩在工厂做事手脚勤快,人又能干,先后被提升为生产组长,再后来父母看四川男孩为人踏实诚恳,终于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前年春节回家,我正好碰到巧姐,她无限感慨地说:“上学那会儿我真读不进书,看到书就脑壳痛。进入社会后才发现自己需要学习充电。有一年夏天我硬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逼着自己学电脑打字,后来又去培训电脑画图,服装设计。这些年,打工也打累了,我和老公准备回老家开一家服装店,顺带还可以照顾照顾我的妈。”我听了真为巧姐开心。

服装店里的歌,依旧在耳边萦绕,“若我是你的心上人,请为我戴上那发簪,从今不管多少年,共度每个三月三……”我信步走进店里,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巧姐,是你啊!”原来巧姐和四川老公在中山路开了一家服装店,从设计打版到制作成衣,专门为客人量身定制。

店里,巧姐的老公正在帮客人量衣服尺寸,巧姐笑容满面地招呼着我,我看见展架上挂着一件件样衣,鹅黄,浅蓝,淡绿,满目春色在《三月三》的乐曲里舞动……

- 关于作者 -

韩红霞,笔名小寒,70后,湖北孝昌人,现居厦门。用心感受生活,用文字阐释爱,文章散见于《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西晨报》《两代人》等报刊杂志。

- 推荐阅读 -

诗歌星空 | 邓晋贤诗歌8首

散文天地 | 郁弦 : 春水涣涣

散文天地 | 平子:杜鹃花开

小说看台 | 喜春来:长夜寂寂

散文天地 | 刘刚:天上真会掉馅饼

散文天地 | 叶春钊:我的母亲我的姐

孝感散文诗学会应城田店采风作品集

散文天地 | 彭艳:生活与艺术的唯美邂逅

(0)

相关推荐

  • 渔隐山房 | 三月三采荠菜

    今天是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民间有很多的风俗,每个地方各有不同,在我们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吃荠菜煮鸡蛋.荠菜是其学名,我们当地叫它"地米菜"或者" ...

  • 儿时的美味,地米煮鸡蛋

    小时候,每到三月三,放学回家总能吃到母亲亲手做的地米煮鸡蛋.用地米裹着鸡蛋,放到火炉边的瓦罐里,慢慢煮好.剥开壳,蛋白蛋黄带着地米的清香,吃起来滋滋有味.母亲说:赶紧趁热吃,吃了不生病.果然是很有效, ...

  • 渔隐山房 | 吃春天

    今年疫情所致,不得不在山里从冬天呆到了暮春.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自立春以来,山里别的没有,但花花草草倒是不少,有野生的,有自己种的. 各种花草陆续粉墨登场,撷来作为食材,既打发了时间,又丰富 ...

  • 三月三,必吃这道菜,营养丰富,强身健体,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农历三月三,把鸡蛋加"它"煮一煮,营养美味,身体壮,赶紧收藏!今天是农历三月三,小时候,每逢此时妈妈就用新鲜的荠菜为全家煮上一锅鸡蛋,荠菜的清香总能够将睡懒觉的我从睡眠中唤醒.家里 ...

  • 散文天地 | 小寒:往事忆烧砖

    往事忆烧砖 文/小寒 回湖北老家,碰巧下了一场大雪,冬日的炉火烧得很旺.我和父亲围着炉子烤火聊天,说着村里能干勤劳的张叔李叔,说着以前农村人家盖新房,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会盖得一栋红砖瓦房.父亲说起 ...

  • 散文天地|李东海:烟花三月

    点击"孝感文学"关注 时光煮文字,文字暖人生 烟花三月 当二月走到尽头,我再次扬帆南下,追寻孟浩然之足迹,好不容易安了一个可以疗伤的临时的家. 忙碌完手头的工作,自己给自己放了半天 ...

  • 散文天地 | 小寒:依 依 杨 柳 情

    依 依 杨 柳 情 文 / 小寒 春风又绿江南岸,暖暖的春风,柔柔地吹拂着河边的一排排杨柳,柳条上的嫩芽惺忪地打一个哈欠,如婴儿般睁开眼睛,苏醒--浅灰色的芽儿慢慢长大,变成鹅黄,变成嫩绿,芽儿在枝条 ...

  • 散文天地 | 小寒:白花菜解乡愁

    白花菜解乡愁 文 | 小寒 开着素淡的小白花,普通的绿菜叶在阳光下散发出一阵阵不好闻的气味,就那么不起眼的白花菜,却时时在我的梦中萦绕.母亲腌制的白花菜,咸辣下饭,那可口的味道经常盘踞在我味蕾的一角, ...

  • 散文天地 | 王君玲:醉忆小院风情时

    醉忆小院风情时 文 | 王君玲 回到老家,虽时至深冬,小院景色却暖意浓浓,让人心醉! 走进小院,跃入眼帘是一簇簇让人温暖黄菊花,醉卧在花台上.那灿灿金黄.圆圆花盘.柔柔叶片.还有含苞待放蕊蕾:紧挨着是 ...

  • 散文天地 | 小寒:陪着您终极到老

    陪着您终极到老 文 | 小寒 在您家那个开满菊花的农家小院,我在外地上大学归来,带回一顶闲暇时给您编织的毛线帽,轻轻松开您高高的发髻,为您编两条粗粗的麻花辫,戴上那顶灰色的毛线帽,您顿时变成了世界上最 ...

  • 散文天地 | 小寒:棉花朵朵白

    棉花朵朵白 小寒 雪白轻盈的棉花朵儿,在暗褐色的棉桃夹里探出头来,这熟悉的棉朵儿,和记忆中是一模一样.这几朵棉花,作为干花,陈列在远离故乡千里之外的商场橱窗里,为城市增添了几分乡野气息. 记忆的闸门倏 ...

  • 散文天地‖忆往昔重游大雁塔 文/杨瑞雪

    忆往昔重游大雁塔               文/杨瑞雪 作者简介:杨瑞雪,女,山东莒南县人,1963年5月出生,大专文化,现退休在家.本人爱好写作多次在相关杂志发表文章,平时以阅读写作为乐趣,偶尔也 ...

  • 散文天地 | 周耘芳:乡村五月

    乡 村 五 月 周耘芳 乡村五月是从老家门前一棵石榴树开始的,火红,火红花朵迎风开放,一朵又一朵,似张口大嘴的喇叭,似飘动小灯笼,映火了老家红墙黑瓦院落,也映红了母亲慈祥笑脸. 乡村五月,山上野草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