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碑与“扯淡”事
“扯淡”为我国的地方方言,多见于中原地区。该词出现在明朝,本意是淡化,比较浓的东西一扯开就淡了,后经人附会演变,就有了闲扯、胡说、不相干的意思。这个词带有一定的江湖习气,不为庄重场所之所用。然而河南淇县有一处著名文物——扯淡碑,有关这通碑的主人的“扯淡”事,越扯反而越弄不清了。
据说淇县原有北圈门,门外稍偏西北有一座奇特的庙宇,曰祖师庙。庙北又建会真楼。楼为两层,八个角,大家称之为八角楼。楼门上方横刻“会真楼”三个大字,进门迎面横刻“遽觉”二字。楼上八面开窗,登之可极目四望。庙的规模也不宏大,五间大殿,坐北朝南,内供真武大帝。大殿西侧又筑静室三间,除主人“泰极仙翁”居住外,另有道士若干。泰极仙翁死后葬于庙院中,立扯淡碑一通。
在淇县摘星台公园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扯淡碑。碑残高1.78米,宽0.86米,厚0.18米。石质,圆首。作者用阴线将碑的正面分成碑和碑首两部分。碑首横刻“再不来了”四个草字。碑的正中竖刻“泰极仙翁脱骨处”七个大字,“处”字已残掉。“泰”字右刻“扯”,左刻“淡”。“扯”字下竖刻“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翁”两行32个字,“淡”字下面竖刻“生不言寿莫考其纪或曰一十有二纪卒曰然四空门人清琴棋书画抱病老人立”两行32个字。正面共刻77个字。碑阴圆首处竖刻“碑阴”两字。正中竖刻“为善最乐”四个大字。两侧各有联语一副,右刻“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左刻“有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碑阴共刻34字。全碑共刻111字。因碑上有“扯淡”二字,所以大家都称其为“扯淡碑”。该碑的奇特在于墓碑无墓主人姓名,无立碑时间,碑文藏头露尾,扑朔迷离。
扯淡碑闻名遐迩。伴随着它,在淇县流传着一个妇孺皆知的美丽传说。据传,墓主人叫沐怀古。他原来在朝中做大官,后来犯了死罪,临刑时其仆人代其伏法。从此,沐怀古以为已经有人替自己死了,自己就可以永远不死。他逃出北京,一直往南走,因过不去黄河,就来到云梦山修行。到临死时,沐怀古才知道谁也不能逃脱死亡这一关。他慨然叹道,要知现在何必当初,“扯淡”。于是,他为自己立了这块扯淡碑。但在碑上我们找不到沐怀古的名字,墓主人究竟是谁,遂成千古之谜。
扯淡碑既不写墓主人的真实姓名,事迹也写得如烟似雾,墓碑主人究竟是谁成了这块碑“扯淡”的关键。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明代崇祯皇帝自立的墓碑。
其实通过碑文“泰极仙翁脱骨处”,我们可以这样解读:“处”当地方讲,“脱骨”是脱胎换骨的简称。道教认为,修道者得道后便脱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成仙骨。脱骨处即得道成仙的地方。翁是对老年男性的统称,仙翁则是成仙的老年男性。“泰极”是墓主人的代号。“泰”字可以作通达解,也可以作平安解,“泰极”就是通达到顶点、平安到顶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平安通达到顶点的人应该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如果以“极”字为主解,“极”是皇帝之位,“泰极”就是平安的皇帝之位。
我们还可以从碑阴联语“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来解读。“三光”指日月星,代表天,“人”是人民群众。“负”是辜负,“欺”是欺骗。“鬼神”在此应该是偏正结构的词,主要是神,即天、天神。“贫”指贫苦百姓。这副联语的主语是“我”,省略了。联语意思是:我没有辜负上天对我的信任,也没有辜负人民群众对我的期望;我没有欺骗上天,也没有欺骗广大的穷苦百姓。很明显,墓主人介于天和人之间,是秉承天意代表天治理国家的,是位天子。
碑文说:“翁燕人水木氏。明末甲申访道云梦修真,事迹已详载甲申记矣,予等不敢再赘。”“燕”是河北省的别称。《说文解字》说:“水,准也。”即水准、标准;又说:“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段玉裁注曰:“朱本木名,赤心不可象,故以一识之。”崇祯皇帝不敢直言朱姓,因“朱本木名”“赤心木”,故舍其末以其本木代之。所以,“水木氏”即标准的朱氏。“赘”是多余的意思。就是说,泰极仙翁是燕地人,朱氏,明末甲申年访道云梦山修炼,终于得道成仙,仙翁的事迹已经被详细记载在甲申年的历史中。
这段碑文的总题目是”扯淡”,意即胡说乱道,信不信由你。正是这个带有戏谑性的题目,使这块墓碑名声大振,广为流传。事实上,这段文字写得很认真、很严谨。碑上用了四种字体。“泰极仙翁脱骨处”和“扯淡”是隶书,显得庄重肃穆。“翁燕人……老人立”这64个字是楷书,显得艰涩。碑阴碑文和“再不来了”是草书,洒脱自然。“碑阴”二字是楷书,端庄俏丽。刻法有三种:隶书为阴文字底,呈平面形,楷书字底呈V字形,草书为空心字。
作者:李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