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推荐|《李鸿章传》:谨慎一生,功名一身,毁于一旦
如今说起李鸿章,必贴关键词定有《辛丑条约》、“丧权辱国”和“卖国贼”,这位上过历史教科书的人物,很明显在近代史中,是以反派形象出现在教材中的。
然而,当你仔细“阅读”完李鸿章的一生,你会发现,这位“走狗”,也曾是傲骨一身的风云人物,也曾为了这片土地奋斗不息,可惜晚年,一失足成千古恨,名节就此沉入谷底,要说错在何方,除了他的时运真的不济之外,大概就是至始至终,他对大清有些“愚昧的”忠诚,让他最终臣服于腐败当权者的脚下,就此将自己推入无尽的深渊。
李鸿章,纵观一生,也算是典型的能臣与忠臣,如若生在大清国力鼎盛时期,或许会成为一代名士,被后人传颂,然而,在支离破碎的大清末年,他的能力被大清腐朽和懦弱所限制,他的忠诚又不允许他反驳大清的权威,他的能与忠,两者原本应该相辅相成助他成就一番事业,如今却针锋相对限制住了他,除了生不逢时,也没有其它评述可言。
为了富强大清,他曾投身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还参与组建北洋海军,送学生留洋振兴教育,试图自强自富;为了保护大清,他投身外交,以保全大清为主要目的,周旋于各国之间;为了改变现状,他也曾支持康梁变法,试图寻找新的出路……
可惜,眼界和忠诚还是让一切变为虚无。
因为他害怕与洋人开战,会将本就不具有优势的清政府推向更加劣势的位置,以及他本人在官场沉浮多年的“官家思维”,多年经营的北洋海军被敌人全灭;因为他想保全大清最后的“尊严”,面对敌人的咄咄逼人,虽然谈判桌上刀剑于身却能稳坐谈判桌,但最终还是选择以和来换所谓的“大清安定”,签下了众多不平等条约,最终丧权辱国;不论是为了自身利益还是所谓的忠诚,因为他最终还是不愿放下腐朽的大清,康梁变法的失败他无力改变,面对各种反清的农民起义,也都是选择血腥镇压,大清的存在,似乎也是他最后的“遮羞布”。
李鸿章,他的一生,对于大清来说,他应该算是功臣,无论选择如何,他确实是为了保全大清付出了一生,可谓是功名一身;但对于历史的进程,他无疑是阻碍大军中的一员,说他过错甚多也不过分。
他的一生,身在官场,步步谨慎,忠于大清,功名傍身,愚忠遮眼,终将一切毁于一旦。
他的功过,也只能留给后人,评说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