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工笔人物画发展

文章来源于网络,作者不详

中国工笔人物画以线造型的技法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清代以来中国工笔人物画受到了西洋绘画的影响,以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为代表的一批西洋画家运用中围画的线描、晕染等手法创造出富有立体感的绘画风格,而中国画家焦秉贞、金廷标等则借鉴了西洋画的绘画技法。到了现代,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更加深入地影响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时至今日,西洋的素描写生方法已成为美术院校中中国画造型的基础课程,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越来越写实化。

黄均《貂蝉》

作为中国特定的绘画语言,线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和独立的欣赏价值。中国工笔画的线讲求雕刻感.金石感,要像“折钗股”那样饱含力度,要像“屋漏痕”那样沉着稳重,要像“吴带当风”那样飘逸潇洒。中国画传统的十八描可以表观人物的造型,界定人物的形态特征,呈示对象的质感与肌理;它可以通过线的虚实强弱的布置和浓淡干湿的走向来显示人物的空间感,通过穿插,重叠.藏露表现出丰富的层次,通过线的快慢迟速.转折顿挫表现画面的节奏和韵律,通过线的疏密关系来表现黑白色阶的变化,等等。

工笔人物画的线是画家有意识组织而成的,它带有画家强烈的主观感觉。例如,粗线显刚,曲线见柔,折转表示锐利,波弯显示绵软,不同的组合和表现方式会产生动静、悲喜等不同的感觉,正是这种不同的线条运用成就了一个画家的面貌。一个感性的实例是,观赏者可以通过陈洪绶和任伯年作品中线的微妙变化来体会画家对所画人物的阐释。中国工笔人物画线形结构还具有一定的“写意”性,线的起笔,落笔。韵律,提按转折,抑扬顿挫,虚实轻重都体现出画家的心性和气质。

华三川《跨虎神女图》 镜片 设色纸本 1989年作

宋以后水墨画兴盛并占主导地位,一些文人士大夫强调画家的自我表现和个性的发挥,以往的色彩理念有所改变,“墨分五色”、以墨代色的方式成为当时绘画用色的主流。像明代唐寅的作品,画家只在墨色勾勒的基础上略施粉彩,色彩淡雅清丽,画面讲究线条笔墨的情趣;而同代文征明的《湘君湘夫人图轴》中,主色只有朱、白粉两种,其余皆由墨色染成。这些主流画家远离格律严谨、风格华丽的绘画风格,从而使工笔重彩画脱离主流社会而逐渐流人民间。宋以后虽然还出现过一些杰出的工笔重彩画家,如清代的陈洪绶、任颐等,但是就工笔重彩画而言盛世已去。宋后近千年内,重彩画一直徘徊在低谷中。

吴光宇 《惜春作画图》 立轴

随着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量涌入,其形式繁多、追新逐异的表现手法给中国艺术家带来极大的震撼,同时也带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这种影响在中国画领域也有所表现,中国传统的“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的用色技法受到强烈的质疑。经过“中国画穷途末路论”、“西方殖民文化论”及“艺术走向世界论”等一系列理论探讨,文化反思和相关的艺术实践后,中国画家开始冷静、理性地在传统中寻找突破点,希望中国画能够更符合现代的审美需求,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中国的现代重彩画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应运而生的。

在现代重彩人物画领域,许多画家运用各种传统与现代的画材、技法进行创作,总结出许多既不同干传统又有别干日本,同时还不丢弃传统的新的现代中国重彩人物表现样式,融中国画的精神气韵与西画的色彩律动干一炉,创造出了具有现代风貌的工笔重彩画。

胡也佛《柳塘浣纱》 立轴 纸本

现代重彩画线型改变了过往以线为主.以色为辅的特点,不再一味注重线的趣味。画家可以根据题材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线形结构。现代重彩画可以线为主,略加颜色,也可以色为主,以线为辅;可以只用颜色不用线,也可以用色勾线,等等,线条表现方式和技法的发展大大拓宽了重彩画的创作空间。重彩画的用色材料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画家们不仅大量利用天然矿物颜色,而且还使用了人工石色。

顾炳鑫 《梅妃造像》

虽然现代重彩画创作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但是如何在继承中扬弃,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既有别干西洋画又有别干日本画的全新的重彩人物画,这仍是新一代中国重彩画家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课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