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不论世俗愚见,凡事顺应自然

一、

人生有心为之却未必有为,无心处之却一切顺遂,不要以自己的主观心智去衡量事物的好坏,以此作出自以为是的决定。

人生越是用过多的智巧,最后的结果越是糟糕,就像世俗之人总是站在狭隘的角度思考,以为自己的主观智巧是谋取人生幸福之道,但是却不知,当自身智巧之门打开的那一刻,其实人生的深渊也在向你招手。

《道德经》之中便有这样一句话: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一个人塞住嗜欲的孔窍,闭起嗜欲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祸患。但是当打开嗜欲的孔窍,增添纷繁的事情之后,终身都无可救治。

因为主观的智巧与客观的规律之间存在着天差地别,就好像个人的力量和天地宇宙的力量相比一样,连尘埃都不及,以一个尘埃的力量去企图主导客观规律,怎么会有好的结果呢,人生与世界的关系就是这样一个状态。

所以收敛自己的主观意识,顺其自然去作为,以“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修身,最后才会有好的结果。

不以主观意识衡量人生,不以主观认知判断世间好坏。

《菜根谭》之中说:荣宠旁边辱等待,不必扬扬;困穷背后福跟随,何须戚戚。

荣华恩宠的旁边就有耻辱在等待着,所以人生得意时不必洋洋自得;苦难贫穷的后面总有福气跟随着,所以失意的人又何必忧伤。

人生乐境之中有耻辱等待,人生苦境之中有福气跟随,何必因为一时境遇而欣喜,又何苦因为一时境遇而沮丧。

就如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一样,任何人生际遇后面都跟随着你看不见的另一面影响,或许当下的深渊是生命伟大崛起的前奏,或许当下的富贵也是下一步灾难的根源。

就像阴阳八卦图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人生事物也是如此,好与坏之间互相影响牵制,这一切都不是我们的主观意识能够主导和左右的,那么何苦在过于计较呢。

肩吾老人问孙叔敖:“你三次出任令尹,没有显出荣耀,三次被罢官,也没有忧愁,这是什么原因呢?”

孙叔敖说:“得与失都不是我能阻止的,甚至得与失都不是出于自身,是落在我身上与别人无关,落在别人身上与我无关,我悠然自得,高视八方,哪有心情去顾及人的尊卑贵贱,所以何须忧愁。”

二、

人生不必因为当下的际遇而忧愁,因为在你看不透的地方,藏着看不见的影响,是好是坏,一切都只是未知数。

即便是人人皆羡慕的功名富贵,也未必全部存在着人生幸福的因素,即便是人人所排斥的贫苦状态,也未必不藏着人间极乐的境界。

当初庄子在濮水垂钓的时候,楚王派两个大夫去传达自己的旨意,打算招庄子进宫为相,庄子手拿着鱼竿头也不回的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三千多年,楚王把它装进竹箱子里,用丝巾裹起来珍藏在庙堂上,那只龟愿意死了之后留下骨骼受人尊敬,还是活着的时候在泥水里面爬行呢?”

两个大夫就说:“我觉得他宁愿活着的时候在泥泞的路上爬行。”

庄子说:“那你们走吧,我也愿意活着在泥泞的路上爬行。”

庄子为何会说这话呢?这个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当时庄子身份乱世,在那样一个时代,经常会出现君王惨无人道,奢侈荒淫的现象,在这种状态下,受灾的除了平民百姓之外,就连朝廷命官都会因为说错一句话或者办错一件事情而轻易遭致祸殃,或许今天还登在朝堂之上,受万人敬仰,第二天就直接被拉去砍头,入朝为官成了一个高风险的职业。

而庄子不愿意入宫为相的态度,就体现了权贵的背后所蕴藏的危险,更因为权势本身也会对人产生束缚所带来的伤害。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既然在功名权贵的背后隐藏着祸害的因素,那怎么能说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没有藏着人间至乐的境界呢?

所以说人生世俗之人所衡量的好并非是真正的好,只是在世俗的标准之下产生了所谓的区别,若能以平淡之心视之,一切顺其自然,不贪恋生命的好,也不逃避生命的坏,那便是人生真正自性本来,不昧因果的真人境界了。

我们主导不了客观规律,甚至我们都不能察觉客观规律,所以说在自身不能通达规律的基础上,就只需做好自己份内的事,那就是培养自身德行,修养自身学业,做好自己足矣。

端正自己的心念,修正自己的本身,一切顺其自然。

若生命之中有机缘让自己塑造功业,那就奋力而为,如果没有机缘,那一生就止步于平平淡淡。

作者|国学书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