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四次著名的宫廷政变
所谓的政变,不是八王之乱、七国之乱或者陈桥、靖难之类的兵变。即是不通过战争,不需要出动大量兵力,不需要大量流血冲突,以阴谋为主,只需要小部分人就能够完成一场较大的变故,掀起滔天之浪,影响历史走向。
简而言之,就是以数人的谋略,出动不多的人,以不大的冲突,最终就完成了改变历史走向的这么一件政变。另外,政变还需一定的突然性,不是长时间的铺垫到水到渠成,如历史上的王莽、曹丕、司马炎、高洋、杨坚等人的禅让。
宫廷政变
那历史上都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宫廷政变呢?接下来,我们就挑选一些历史上著名的一些政变,简单记述一下。
1、沙丘宫变
战国中后期,赵国接连出了两位颇有雄才的君主,而尤其以赵武灵王赵雍为代表。赵武灵王时期,深感中原各国强大,其父赵肃侯虽然凭借勇猛武力打出了一些声望,但是偏居北部的赵国军力还是难以与秦魏齐等大国比肩,于是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赵武灵王推行了改革军制的政策,称“胡服骑射”。赵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参照娄烦等游牧骑兵的特色,打造了一支强悍的军队,吞灭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了'赵长城'。
但是,壮年的赵武灵王突发奇想,将王位传给了宠姬吴娃的儿子,公子何,是为赵惠文王。自己则退居二线,指挥大局。而公子何继位之后,很快掌握了赵国所有的权力,成为了赵国名副其实唯一的王。在二线待了几年的赵武灵王觉得自己逐渐被架空,于是又怀念以前高高在上的日子了,就像收回王权,但是此时赵王何大权在握,不可能退位。
沙丘宫变
实在没办法,赵武灵王启用之前被自己废掉的爱子公子章,用他来对抗赵王何,后来甚至打算将公子章封为代王,与赵王并列,自己则辖制赵代两王。可惜赵国老臣,胡人肥义将赵武灵王的谋划全盘告诉了赵王何,赵王何自此严加防范。
后来,赵武灵王假装去沙丘勘察墓地,带着公子章和赵王何在沙丘宫暂住,公子章在赵武灵王授意下,发动叛乱,但是被早有防备的赵王何轻松击败,公子章败逃。赵武灵王被围困在沙丘宫中,断水断粮三月,一代雄主,被活活饿死。
沙丘之谋
2、沙丘之变
公元前210年,在秦始皇人生最后一次出巡过程中,行至赵国古代沙丘宫时,病情突然加重,而随行的有胡亥、赵高和李斯等人,于是在秦始皇暴薨之后,赵高立刻找李斯商议,正是在两人的言语之间,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大变故酝酿而成。
首先,赵高和重臣蒙恬、蒙毅两兄弟有怨,而亲近蒙氏兄弟的公子扶苏自然会堵死赵高未来的上升阶梯。而且扶苏乃是比较成熟的政治人物,不可能被控制,所以,赵高为了政治生涯,必然会阻止扶苏登上大位。
赵高不知道用了什么诱惑或者胁迫,最终说服了当时大秦二号人物李斯,两人共谋大业,而当时秦始皇身边就有中二少年胡亥,特别好控制,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就密谋将胡亥推上了皇位,然后赐死扶苏和蒙恬,逮捕了蒙毅,开启了走向亡国的秦二世时代。
但是随后,明显赵高没有兑现承诺,不到两年,便冤杀了李斯。而赵高只有搞政治阴谋的能力,却并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秦国自此急速坠落,直至数年后灭亡。
周勃辅佐汉文帝
3、周勃救汉
“功成无罪付廷平,借援东朝始得生。若使当时逢吕后,诛夷又是一韩彭。”
周勃本是西汉开国将领,战楚汉,平内乱,战功赫赫。汉朝建立后,周勃封侯拜将,官居太尉。刘邦死后,汉惠帝性格软弱,吕后临朝称制,掌握大权,只手遮天,吕氏外戚趁机大举浸入汉家朝廷,把持朝政。
吕后死后,吕氏继续作威作福,吕禄为上将军,吕产任相国。周勃响应陈平,发动政变,诛灭了诸吕而拥立代王刘恒。
高平陵之变
4、高平陵事变
魏明帝曹睿英年早逝,即位的养子曹芳时年7岁,7岁孩童如何能稳坐江山,所以,魏明帝留下了两位托孤重臣,司马懿和曹爽。曹爽凭借宗亲之便利,顺势掌握禁军,任用大批亲信,顺势将司马懿排除出中央。司马懿不得已,称病退出朝局,装作老病将死,消除了曹爽的戒心。暗中却安排司马师和司马昭暗中在洛阳扶植力量,准备发动政变。
正始十年,曹芳谒魏明帝高平陵,曹爽不做丝毫准备,便随曹芳出行离开了洛阳。司马懿随即召集两千死士发动政变,一举拿下皇宫,以太后名义罢黜曹爽亲信,并宣布曹爽意图谋反,定罪为叛逆。
而曹爽性格软弱,难担大事,没有选择发挥手中天子曹芳的作用,起兵勤王,趁司马懿还未掌控全局,夺取大权。而是选择投降。自此曹魏进入了司马家的控制之下。
5、云龙门之变
前秦初期,开国雄主苻健去世,苻生即位,苻生其人勇猛无比,力大无穷,弓马娴熟,乃是一员不世出的猛将,在抵抗桓温北伐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其为人残暴,掠杀百姓,屠戮官员,惹得天怒人怨。
后来,这位独眼龙皇帝想要诛杀苻坚和苻法,但是谋划不周密,事情泄密后,苻法率领数百精锐潜入云龙门,苻坚亦是统帅三百精锐紧随其后,锐士突破宫门,乘苻生昏寐未寤,迁出杀之,苻坚因为身份更高贵,称帝,开启了一段极其辉煌的岁月。
6、檀徐之变
刘宋三次政变,除了刘义隆,刘劭和刘彧都是政变登基。对刘宋影响最为深远的乃是檀道济和徐羡之发起的兵变。刘宋初年,武帝刘裕去世后,太子刘义符即位,但是时年幼的刘义符比较贪玩,国丧期间仍然不守规制。再加上北方北魏趁刘宋国丧,多有征伐,战事也不利,于是大将檀道济和重臣徐羡之便有意将罪责推在少帝刘义符身上,然后以此为借口废掉刘义符。
徐羡之引檀道济入京师,与少帝二年六月,起兵活捉了夜宿龙舟之中的刘义符,收了玉玺等宝器,另立刘义隆为帝。
高演
7、乾明政变
559年,北齐开国雄主高洋去世,其子,时年16岁的高殷即位,古代人早熟,参照高澄14岁主政东魏,高殷16岁登基也比较成熟了。但是年轻人做事就喜欢冲动,不周全。高殷继位之后,在托孤重臣杨愔的支持下,准备开始一场重要的变法改革。
诏令全国七十岁以上的军人授予名誉职位,六十岁以上的军官以及重病不胜其职的,一律让他们退休 ,并且大张旗鼓将那些无才无德、靠贿赂上台的人全部黜免。
而北齐当时大量军权都是掌握在宗亲手中,政事还有太皇太后娄昭君主持,而高殷、杨愔等人的改革虽然可以整顿弊政,但是却严重损害了宗室和贵族的既得利益,而且高殷掌权不久,在宗室之间根基不牢靠,很快就势单力薄。高演、高湛二王联合在一起,发动了政变,诛杀了杨愔等重臣,在娄昭君的授意下,兵临城下,废了高殷,北齐自此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玄武门之变
8、玄武门之变
唐朝乃是以武立国,开国之时,关东诸侯未平,所以在唐高祖时期,乃是太子李建成和勤王李世民并重,一个掌兵,一个理政。所以,就形成了工程集团和太子党两大集团,李建成和李世民身边各自团结着大量文武人才。而随着天下大定,飞鸟尽良弓藏,团结在李世民身边的功臣集团被打压,李世民的地位也有些被架空。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李建成内有礼仪规制支持,有着大量文官辅助,外有罗艺等外藩呼应,身边更有掌握关中大半军队的李元吉扶持。对每况愈下的李世民占据着绝对优势。
而李世民自然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处境,于是不得已,只能困兽犹斗,拼死一搏,发动政变。李世民事先率领武士埋伏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必经之路玄武门外,等二人路过时,发起突然袭击,对李建成集团进行了一次完美的斩首行动,不过其间也有太子党的奋力反扑,秦王府差点被攻破,好在最后平息了太子党的抵抗。在既成事实的基础上,李世民迅速架空李渊,毫无悬念地成为大唐帝国的掌权人,于当年即位。
神龙政变
9、神龙政变
武则天末年,因为年老体衰,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渐渐无力再掌控朝局,张氏兄弟趁机把揽大权,对朝廷官员颐指气使,连武则天的侄子都得巴结张氏兄弟度日。在张氏兄弟的权柄之下,武则天太子李显的地位也岌岌可危。
于是张柬之和崔玄暐、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合谋,发动政变,先是带兵攻入神都玄武门,一面诛杀张氏兄弟,一面迎立太子李显即位。最终在五百精锐的拥护下,政变成功,张氏兄弟被诛杀,武则天传位李显。
唐隆政变
10、唐隆政变
唐中宗末年,因为性格暗弱,朝政被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和武三思把控。随后中宗暴毙,韦后没有扶非亲生的太子李重俊为帝,而是立年幼的李重茂即位。自此后,韦后在上官婉儿辅佐下,武家和韦家全面掌控了朝廷。
这就引发了唐朝旧臣和唐朝李氏宗室的不满,于是,相王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凭借手中的一支精锐骑兵,联合其姑姑太平公主,里应外合,发动了一场政变。李隆基先是潜入禁宫内,说服了钟绍京,在众人帮助下,通过斩首行动,斩杀了韦后在军中的势力,然后收服禁军,兵不血刃拿下皇城。斩杀韦后和安乐公主,然后迎立相王李旦复辟。
甘露之变
11、甘露之变
中唐时期,唐朝政治比较混乱,内有宦官把弄朝局,朝廷有党争左右,外有强藩不服从安排,皇权收到了很大的威胁。唐文宗时期更是严峻,宦官已经能左右皇帝的废立,唐文宗之兄唐敬宗李湛便是死于宦官之手。
唐文宗继位之后,意图重整大唐雄风,其登基年份刚好与唐太宗登基相隔两百年。所以唐文宗想要励精图治,想要重新掌握皇权。而要想实现这一理想,首先就得根除宦官,然后再消除牛李党争,最后再削藩。
要诛除掌握禁军实权的宦官,就必须有一定的武装力量。于是唐文宗将手伸到了金吾卫身上,随后在准备组织诛杀宦官前夕,由于密谋外泄,很快引发了宦官的警觉,随即,宦官发动反攻,绞杀了唐文宗手下的武装势力,然后将唐文宗幽禁至死。
此事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间点,为中唐和晚唐的分界点。
12、夺门之变
明朝中期,自土木堡之变和北京保卫战之后,国家无甚大事,既然没有外患,那肯定就有内部斗争,自古以来皆如此。明代宗末年,皇帝朱祁钰沉疴难愈,长期卧病在床。而明代宗太子兼独子朱见济早夭,国家后继无人,明代宗对传位侄子朱见深或者大哥朱祁镇都不太感冒,帝国继承人之事变得扑朔迷离。朝中分为两派,以徐有贞为首的部分支持朱祁镇,以于谦等为首的支持朱见深。而于谦等人在朝中地位自然非徐有贞等人能比。
而徐有贞等人想要扳倒于谦等人,就必须制造一个政治阴谋,一石二鸟,将明英宗扶上位,顺带制造政治阴谋,将于谦等人踩死。
徐有贞趁朱祁钰病重,昏迷不醒,于是与石亨等人联合,出兵攻入南宫,拥簇着朱祁镇敲开大内,然后入主紫禁城。随后,徐有贞以不杀于谦,师出无名为理由,除掉了于谦等政敌,成为朝廷第一权臣。
夺门之变
13、石曹之乱
自夺门之变后,石亨和曹吉祥也为夺门之功,在朝廷横行霸道,再之后,石亨斗败徐有贞,在朝中掌握大权,曹吉祥也同样手握重权。手握重权后石亨等人想要更进一步,于是就有了图谋不轨的想法,但是石亨作为武将,也知道造反的成本有多高,所以一直以来就没有太落到实处。后来,石亨因为权势太大,再加上贪赃枉法,被朝廷设计清理。
石亨失势后,曹吉祥也意识到了危险,而且赋闲在家的石亨也聒噪,于是一个极不成熟的造反团队诞生。石曹二人随后便授意曹钦在外发展势力,打算武装夺权,带兵入宫端了明英宗,自己做皇帝。曹钦很快笼络了蒙古雇佣兵,公元1460,举兵造反。
但是密谋被泄露,吴瑾、孙镗得知后,设法禀告了明英宗,然后再组织军队抵抗,双方在宫城外大战大半天,最终曹钦被击败。
辛酉政变
14、辛酉政变
也称为祺祥政变,1861年,平庸的咸丰帝驾崩,同治帝即位,因为同治皇帝年纪尚浅,咸丰临终前安排了八位顾命大臣负责辅助协理朝政。又将自己刻有'御赏'和'同道堂'的两枚御印,分别赐给了皇后和懿贵妃,意思是所有政策需要两枚印章同时加盖才能生效,意思就是害怕八位顾命大臣做大,让后宫两位妃子限制权力。
咸丰的部署是正确的,起初,八大重臣和两宫太后势均力敌,但是,所有完美假象都因为慈禧太后而化为泡影。慈禧贪权,于是先是密谋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随后,联合了颇有能力的奕䜣。奕䜣化妆成萨满,在行宫见了两宫皇太后,密定计,旋返京,做部署。一切就绪后,指使御史弹劾,再加上有皇帝在手,还有亲王支持。随后,慈禧等人发动政变,矫诏废了八位顾命大臣,然后把揽朝政数十年,大清体制自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