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贵了,我吃出了牛扒的味道……

猪肉贵了以后,我吃出了牛扒的味道😂。吃猪肉时的心情和口感变了……
“自从猪肉贵了,觉得猪肉特别好吃了,就像以前吃牛肉羊肉一样的口感了!连肥肉都觉得好好吃了……”
我也有同感!非洲猪瘟之后,爸妈都惧怕猪肉,半年都不买猪肉🐷,还时不时提醒在外面工作读书的我们不能吃猪肉。
直到最近这种“拒绝与猪🐷有关的”的情绪才稍稍缓和。可能太久没吃,已经忘了猪肉的味道,而现如今猪肉供不应求,猪价持续走高,吃猪肉就像吃牛扒一样的享受。
过年的时候很多人都吐槽“吃得起猪肉都是土豪”,连祖先也不例外了。也在老家拜神祭拜祖先的“必需品”猪肉,由于供不应求,很多人都买不到“贡品”。
买不到猪肉的外婆拜神祭拜祖先的时候也喃喃自语:“现在的潮流是这样,很多人都抢购不到猪肉🐷,大神祖先也莫要责怪……”
吃你吃了价格不菲的东西,就算不符合口味,也必定会找出它与别的同类食物与众不同的地方。猪肉是很平常的食物,是因为价格贵了,吃得少了,喜欢吃的人才觉得更好吃了。
这种感觉是我们先知道了价格,对其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偏见”。“那么贵,肯定好吃”的心理暗示在作祟,让吃的体验往好的方面提升了。
记得第一次吃一个巨大鲍鱼时,就是因为妈妈在我吃之前给我介绍了鲍鱼多贵的心理暗示。我吃下去感到鲍鱼的腥味让我恶心时想吐。
可是我大脑不允许我这么做。看在价格的份上我也只会吞下去。潜意识里另一个声音在提醒我,“那么贵,吐出来是多么“暴殄天物”。”
奈雪的奶茶还不如旁边的奶茶店几块钱的奶茶好喝。因为奈雪价格贵了好几倍,所以我们喝的时候总努力寻找奈雪与众不同的地方。
在360或者价真盏买的雪莎和曲奇和惠康万宁的味道口感其实并不差。但是老公的爸爸坚信惠康万宁可能才是正品,贵一点肯定有它的价值。既然看不到价值就看价格😂
不过当你每一口吃的雪莎朱古力平均下来也要3块钱块钱一颗,你还敢说不好吃吗?还会觉得不甜吗?🤣
Jenny Bakery的曲奇饼干一百多可能就只有十几块饼干,可能和自制的饼干大同小异,可是当你收到Jenny bakery的饼干就是感觉特别开心,毕竟就算买得起很多时候也要排队才买得到。
当你知道车厘子草莓是从日本空运来的,极度新鲜的。可能还要专程跑了几条街去买的,入口时你还觉得酸吗?这种的体验就是把食物的价格先入为主,潜意识把它价值尽可能地放大了,所以品尝的体验又那么的与众不同了。
西餐厅的食物可能并不是特别的,都是牛肉羊肉各种扒类,甜品也都是那舒芙里,心太软那些。可是从走进去坐下,那个环境那个氛围,就能让你觉得掏多点钱也值得。
简单的土豆泥都觉得美味得难以形容。看在价格的份上,狼吞虎咽的我也会细细品尝,原来土豆泥竟然是咸的🙄。
看在价格的份上,我把猪肉吃成了牛肉,羊肉。连不吃的肥肉也觉得特yummy😋😋😋。
2020.3.3  阴天多云 大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