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与一部长篇

推广淮南地域文化和淮河文明的公众号

冬天与一部长篇

崔小红

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有一篇文章像这篇文章一样让我写起来这么慢,如同堰塞的湖泊。这个冬天,我有一部长篇。我的采风序幕已经拉开。本来,我打算写一篇采风随笔,这样开头:

冬天,腊梅开了,香满淮南,香在六安。1月18日的清晨,我乘公交去高铁东站。一个女人坐在我的近旁,手里握着一把新鲜的腊梅。花瓣湿漉漉的,一缕缕香气清极不知寒,释放出沁人心脾的温暖。

东站的广场上人流量不多,我的脚步声清晰可闻,那边的楚大鼎被刷得金光灿灿。

二楼的候车大厅有点冷清,大幅的玻璃窗外映出无边的田野——绿色的麦苗在朦胧的白烟里散发着诗意。我知道,在更远一点的地方,是高塘湖的烟波浩渺和雾凇沆砀(hàng dàng,白气弥漫的样子)。

1

但是这样的开头太过于明丽。“过于”就含有“太”的意思,可我还是要用“太过于”。词语离不开情感的调配,语法是实践的产物,所以我要用“太过于”。因为上面的文字在一周以前还无可挑剔。但今天读来会让人觉得色系不匹配。好比别人在痛苦的时候,即便你不伤心,也要面色悲戚。否则被认为是幸灾乐祸。我去采风的时候,还不知道几天后有情况变化,那时我的心路历程如下:

六安高铁站到了,我的目的地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也很快出现在眼前。行李当然要安顿好。在午休时间里,我静静地卧于洁白中。天花板上的灯光是橙色的,万分柔和,心灵一片安宁。似乎有香气袭来,香中别有韵。

我的女儿得知我下榻的宾馆后,马上发给我一个大红包,她祝愿妈妈此行愉快。她总是把我采风的奔波,当做是旅途的快乐。

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坐落于九墩塘畔。去年暑假,我路过那里。同行的张向阳老师介绍说,这个九墩塘是当年一位地主的后花园,开塘挖出的泥土堆成九个大墩,故名。它紧邻解放路。常识告诉我们,解放路不仅具有象征意义,更是一座城市的通衢大道和景观带。

2

凭窗俯视,楼下的一排水杉绿叶落尽,环绕的塘水像沉静的老翡翠。拱桥没有佳人伫立,桥边的枫杨看着我走近,走近纪念馆。

纪念馆旁边的土堆栽着一丛丛麦冬一样的植物,或者那就是麦冬。山茶环绕,有几朵红色绽放。一艘小船慢悠悠地划过来,在捞取水面的废弃物。纪念馆的外面有一堵红色的“将星璀璨”墙,上面镌刻着胜利者的名字。那些牺牲者也是胜利者,因为胜利的概念属于时间。

纪念馆的玻璃门内有人在说话,循声望去,原来是保安让我刷身份证以识别身份,他说也快到点了,你就先进来吧。

我有一部长篇,我把采风安排在了冬天。连我自己也没想到,这个冬天,这个新年,会让我长时间难忘。

3

我发现,一些人突然之间变成了智者,好像能够先知先觉。我能感觉到,每一次疫情都是一面照妖镜,能照出我们在应对上的不足之处,照见社会文明程度正处于哪个阶段,照见众志成城的人心。当然,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生出这些感慨,我正在六安奔波着我的采风行程:

走进纪念馆,在一楼左侧的墙壁上,贴着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边区几次大暴动的时间和地点。我用纸笔记录着,保安说可以拍照。我何尝不想拍照呢?但是拍的快,入心的慢。拍的多,记住的少。付出与回报,好比去与来,永远等距离。

在一楼迎面的墙壁上有三排人员的浮雕像。还记得《两小儿辩日》里“远者小而近者大”的逻辑吗?事实上,站在浮雕第一排的“近者”不大,最后一排的“远者”不小,因为“远者”走到了最后。

保安站在旁边看我记录,他说你是田家庵区的?淮南牛肉汤名气大。我的长篇与站在第一排的一位人物休戚相关。保安有所不知,在这位历史人物声名鹊起的时候,淮南牛肉汤才初具雏形。

4

冬天,我在纪念馆的二楼独钓寒江雪。此时来观瞻的人多是自愿带着一颗赤诚。一位男青年和父亲也走进二楼,这名年轻人就读于淮南师范学院。

我长篇里的那个人物正站在时间里,高远,淡然。他带着朝气、血性和知性,还有一丝羞涩,永恒的微笑着。他留下两件实物:一件是黄埔军校的卒业证书。它的被保存,幸于文化人的档案馆藏意识。另一件是他使用过的马鞍被服。它的被保存,缘于他的原配要用它御寒。精神层次的预见,物质基础的需求,缠缠绕绕,难舍难分。

这个纪念馆我曾经来过,为什么还要来呢?我想在实物面前静静地触摸他的眉眼,感受鲜活的气息。采风采的是生活原型的风采。风采既包括成功,也涵盖失败。沧海横流,尽显英雄本色。

主人公的生活原型崛起于1929年前后,那时大别山地区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同时爆发一场大规模的瘟疫,一座座荒村,路满暴毙者。

5

傍晚的九墩塘,树木掩映,绿水环绕。一位老人在用剪刀劈开包装用的塑料扁绳。他用竹叶编制蚂蚱的技艺编织塑筐,已经编好的几个大大小小的筐垒在那里待售。几个大学生走向纪念碑。纪念碑下,两个小孩子在那里转着圈,追来追去,笑着玩耍。一切都那么安宁、祥和。能够为不同的生命体安然走完各自路程而提供的社会制度,就是大同社会。

天暗下来了,九墩塘的四周霓虹灯闪烁。残雪被镀上色彩,枯荷在水里静默,仿造的老桥跨在水上,还有一座带着时代气息的斜拉桥,点缀在水面。

塘沿的这边是一条美食小街。蒸的,煮的,炒的,油炸与火烤,应有尽有。与淮南相比,大同小异。发达的交通正在缩短区域距离,生活习俗日趋靠近。

这里热闹非凡,摩肩接踵,人们在幸福的生活着。谁都不会想到一个礼拜后,一场疫情会波及地这里人去街空。

6

微信朋友圈的消息越来越多,多到刷屏。都是好心人在好心的转发着好心的消息,在好心的提醒,在好心的普及知识,在好心地播报着动态消息。

我想暂时关闭一下圈圈,给心灵健康做一次安全隔离。我的孩子此时居然要出国旅行,且已经出发。她发来图片,取道的上海酒店大厅里空无一人。她说,一路上都没有看见人的感觉。我说,服了你了。她说,哈哈。我说,人家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逆行,是为了救死扶伤。你逆行,只是为了验证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她说预定好了,要赴契约,人言为信,中国人自古一诺千金。

我想到许多词语——不可抗力,灵活变通,解约并赔付损失。于她而言,完全听不进这些词语。她还不会用别人的故事丰富自己的生活。凡事亲力亲为,亲自尝一尝痛的滋味。人类社会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当你在一张白纸上画满海市蜃楼的时候,画画的时间到了,需要交卷。下一代人要继续开考,重新在白纸上圈圈点点。

7

冬天啊,我的一部长篇。

回到宾馆,打开所有的灯,我陷入柔和之中。关灯而眠,环湖的灯光清晰可见,安宁的夜晚偶尔有渺远的车笛。发了一条朋友圈,陈如宽老师说,崔老师你在六安采风呢?我明天回寿县老家,不能请你吃饭啦。这样的读者朋友值得深交,因为他没有视而不见,说话如此直接,不让情商出场。此刻,情商表示无辜,不知何时,它已沦为巧言令色的同义词。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花言巧语的人很少有仁德。

我此行采风时间匆匆,行程安排的很满,本也没有打算与陈老师谋面餐饮,也没有请他帮忙把我送到独山镇的计划。

独山的内容是我这部长篇的开头部分,章节名称叫做《雪后的独山》。我的采风只与时间有关,从来不考虑天气。安排独山之行的时候,还不知道会有一场中雪要降落独山。时间临近后才知道有一场雪,结果雪没有下。这样也好,行车会方便很多。

19日早晨,王方宝老师如约来宾馆接我,此行采风离不开他的帮助。

8

上午,我们来到独山的苏维埃城,看六霍起义纪念馆、俱乐部、马氏祠堂。看到的景象形同拥堵的堰塞湖正在决堤,势不可挡。有一种颠覆固有制度的力量,有一种否定一切,开天辟地的无知者无畏的粗陋精神,有一种向往先进,憧憬光明的迫切追求。那是一个阶级在向另一个阶级发难,与流血有关。

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王莽皇帝,一直被史家确定为阴谋篡权者,我不这样认为。时任皇帝已经不配位,他采用禅让的形式,让流血程度降到最低,完成朝代更替,有什么不好?他的做法仅仅是与历朝历代认为的江山是“打”下来的观点冲突而已。问题的解决非要“打”吗?

孰是孰非?要看涉及的人员数量,要看他们是不是在追求最低的生活保障。试想,这边哀鸿冻虐,那边歌舞升平,色系不匹配。矛盾激化的结果,就是造反,起义。如果有先进的理论做指导,就叫做革命。

走进政治保卫局,在囚笼前弥散着残酷的迷烟,我长篇里的生活原型被画在墙壁上,我感受着他的痛,他的铁骨。这在和平年代的我的身上就是“犟”——非要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体现在我女儿身上就是不识时务,非要为了契约而完成出行。

9

1月19日下午,我们离开独山,前往舒城的大别山区。目的地是兰花古镇晓天,前去王方宝老师带队扶贫的三元村采风。我问为什么叫做三元呢?他说那里过去有个三元观,事关天、地、人。古人认为,天圆地方,人行其中。佛教,道教,还有其他宗教的教义都离不开“人”与“善”。当人的动物性蜕化为社会性的时候,才可以称之为人。

朋友圈,还有一些群依然从天而降着许许多多的关于动态的帖子。其中一类就是对残忍杀害其它生灵行为的反思。画面一:一只弱小的乳狗被主人拿起,当着狗妈妈的面放进不锈钢锅里。狗妈妈轻轻推开主人的手,自己走进锅里。他认为孩子还小,不要吃,如果想吃,就吃我吧……动物也有真情,此情此景,人类情何以堪?

动态消息还在继续。在科学冲锋陷阵的时候,各种宗教也纷纷登场——上帝保佑,阿弥陀佛,钟馗来了。连文人辛弃疾,武将霍去病也被书写上春联。

忽然之间,异常敬重起唐朝的药王孙思邈,敬重起这位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的道士。孙思邈同志,我为你的潜心治学,救死扶伤点赞。我为现在的逆行医者们,点赞。

10

兰花古镇晓天有一条明清老街。临街有两处旧建筑尽管已经残败不堪,但是从精美的石础,叠加的屋椽,粗大的檩梁上可以找见那时古镇的辉煌。它是我走过的淮河水系八个古镇里规模靠前的古镇,我把它排名第三。

晓天镇的大山里有一处小三线建筑群,规模大。王老师说,当年舒城城关的人多来这里玩。因为企业办社会,设施发达,功能齐备。我在小三线建筑群后面的一条山涧里玩着溪水。溪流潺潺,碎石斑斓,我认为很美。王老师说,你到三元村的狼谷看看,会明白什么样的水才叫做美。

大别山里的“狼谷”不失为一处胜景。这个景点的开发,离不开舒城县政府和晓天镇领导的支持,得益于王老师领队的六安市委党校派出的扶贫工作队,三元村领导集体思想开明也给予了莫大的配合。我为什么要来这里采风?因为扶贫是我长篇小说里的一个内容。

从三元村进入狼谷,狼谷的溢水桥上蹲着几名洗黄心乌的妇女。新年即将到来,黄心乌鲜嫩的喜气洋洋。狼谷深处,水流激越,水体清澈,带着野性,自然活泼。翡翠潭里,盈满缥碧。我兴奋的吼吼叫个不停,以至于午饭时没有吃饭,而是在不停地喝水——嗓子被吼干了。

11

三元村的扶贫工作是我国扶贫攻坚巨大宏图里的一个点。那天,我与杨广保老师共进简餐。这位资深的理论工作者对我说,文学服务于生活,你要坚持积极的文学创作观,写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扶贫工作将会载入史册,因为这项工作完成了历朝历代历次变革想实现的目标——实现温饱,安居乐业。说话的时候,他目光坚毅,充满深情。

据王方宝老师介绍,他们的扶贫既是输血,更是造血。在三年的扶贫时间里,走遍每一户。他们为三元村做了三件事:一是创立农业观光示范基地,二是建立产业加工示范基地,三是打造旅游示范基地。狼谷就是典型特例。据说,有种种迹象表明,那里有狼活动过的踪迹。我认为,更多的是因为他们三位扶贫专干就是拼命三“狼”。他和顾方、沈雅君两位老师肩负着组织的重托,于2017年4月28日进驻三元村,拉开为期三年的扶贫序幕。其中的沈雅君老师在扶贫期间病逝,享年42岁……向平凡的人致敬。

扶贫期间,他们坚守岗位。就连此次来接我采风的短暂离岗,王老师都向村里的储成玉书记请了假。

12

好风如水,我在冬天里架构一部长篇。在这部长篇里,有纵线连接的百年风云,有横线穿插起来的淮南与六安的现实生活。有一个个平民的脸庞,有中华民族孜孜不倦追求的人性之光。有百年前的瘟疫,有今天的疫情。

1月20日,我结束采风,返回淮南。高铁车厢里没有发现任何异样,一路上的时光那么平平常常。现在,我有了新的体会,能够平平常常结束生命,就是圆满度过了一生甜美的时光。

截至目前,我发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两家主流媒体发布的消息,一线、客观、冷静、引导积极、科学、人性、人文、鲜活、深刻。可以断定,这两家大刊媒体人,尤其是主笔,一定是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人,这与我朦胧意识里要坚持的文学创作指导思想不谋而合,我要学他们。不仅要有观点,更要有文化内涵,有知识厚度,这就需要积淀。只有经过积淀的那番寒彻骨,才能得到优秀文字造就的梅花扑鼻香。

对此观点,老子表示支持,孔子支持,庄子支持,孟子也支持。

《冬天与一部长篇》

2020.1.31

作者:崔小红,安徽省作协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