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态|干热河谷:打破植物生长界限的特殊小气候环境
干热河谷:打破植物生长界限的特殊小气候环境
干热河谷是一种特殊的小气候生态环境,按照词典解释,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的河谷地带。干热河谷是对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在地理学上是一种小尺度范围的自然景观 。干热河谷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以横断山区的河谷地带最为常见。
中国干热河谷的主要分布区域
干热河谷的成因,是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它的形成,与地形和气流特点有关。干热河谷两侧往往都是高耸的山脉,暖湿气流在到达山地时,在迎风面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其所携带的水汽往往以地形雨的形式降落地面。因此当其越过山脉进入河谷时,往往演变成水汽稀少的下沉气流,形成干热风。这种风被称为“焚风”,它会对河谷形成加热减湿的效应,导致当地干热少雨。
另外干热河谷的形成,与山谷风效应的影响也有关系。山谷风是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发的一种气流运动。山谷风的成因主要为昼夜交替过程中山坡-山谷和山地-平原间的气温差。气温差带来了近地面大气的密度和气压差,气压梯度力推动气流由高压(低温)区域向低压(高温)区域运动。
如果在较宽广的盆地,周围山地对其内部的影响力较弱,盆地吹向周边的风不强,大部分盆地内蒸发的水汽仍留在盆地上空的空气中。夜间则与周围山地形成较大温差,在周边吹来的山风的降温作用下,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这就是四川盆地多夜雨的原因。
但在狭窄的河谷地区,山地对其的影响强劲。白天河谷中蒸发的水汽,随着谷风吹向山地,在山坡上形成地形雨降落。当晚间风由山地吹向河谷时,由于空气中水汽少,因此并不会形成降水。反而由于空气密度增大,导致热量无法散发,造成增温效应,使河谷继续维持较高温度,形成干热的气候环境。
横断山区南部的干热河谷,生长着典型的热带干旱地带植物仙人掌
干热河谷的这种干、热的气候特点,造成当地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干热河谷的森林覆盖率不足5%,放眼望去,全是裸露的土地。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
干热河谷虽然生态环境脆弱,但其干、热的气候特点,使其年均温度远超同纬度地区,而与更低纬度地区的年均温度相似。这就使得一些原本只能生长在更低纬度地区的植物,也有可能在这些干热河谷中生长。
上面两张图表,一张是四川攀枝花市的各月气候数据列表,另一张是同纬度湖南衡阳市的各月气候数据列表,可以看到冬春两季攀枝花的气温明显高于衡阳。
四川攀枝花市的芒果园
由于干热河谷的这种特点,因此云南保山市、怒江州泸水市、大理州宾川县、楚雄州和四川攀枝花市,这些地方虽然在北回归线以北,但当地仍然能够种植一些热带和南亚热带水果及经济作物。上述地区都可以种植芒果、咖啡等水果和经济作物,靠南一些的保山市甚至能够种植橡胶树。
怒江州泸水市的咖啡园
可以说,正是干热河谷的这种特殊小气候环境,使得这些热带和南亚热带作物,得以突破其生长区域的纬度上限,能够在纬度更高的区域正常生长。干热河谷的出现,打破了植物生长的纬度界线,让世界变的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