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学者书画家——鉴印

鉴印先生从禅宗思想切入石涛的绘画秘笈,旁征博引、苦心孤诣诠释并揭秘石涛的内心世界,并结合现代美术理论将石涛这位中国绘画史上“现代艺术之父(吴冠中语)”以全新、具体、生动的形象和言简意赅、独特精湛的美术理论体系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没有融通儒释道的智慧怎能走进石涛精神世界,没有学贯中西的哲学素养怎能将石涛美术理论体系比肩世界美术理论巅峰。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硕导、美术评论家李维世先生评论到;“鉴印先生的最新诠释破解了石涛'一画’之谜和诸多学术界的争论,将深奥难懂的古典美术理论通俗易懂地诠释给我们,这对弘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美术理论体系启迪中国书画家们守正创新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鉴印著《揭秘石涛画语录》封面

2011年,鉴印先生将目光和精力投注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历史地位的“唐楷之祖”《隋龙藏寺碑》书法与文本研究和整理中。《隋龙藏寺碑》能在天灾人祸、兵燹战火的一千四百多年沧桑历史中幸存下来实属不易,在欧阳修任河北路都转运使发现该碑之前,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此碑自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至宋代欧阳修发现并记录此碑时的宋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时过478年,而其碑刻泐损漫漶四十多处。碑文释读只能源于宋拓。这通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碑文的残缺,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书法史乃至文学史上的遗憾!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和现实背景之下,一种自觉肩负传承文化的使命感,让鉴印先生投入巨大精力,开始了他对《隋龙藏寺碑》艰苦卓绝却意义深远的临摹、校对、增补、修复、实验细致而繁复的工程。

因为曾经担任临济寺方丈有明老和尚的助理,并受聘国学论坛版主十几年,鉴印先生的佛学造诣颇深,在国学研究领域颇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和论述,深受学术界关注,国学论坛管理组评价他“对国学论坛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是他能够使碑文增补工程得以完成的一个学术保证。譬如碑文“惟此大城,环异所践 ”一句,有释文将泐损之字录为“异”,而鉴印先生同样是在对原碑残存字形处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又遍查佛籍文献并无“环异”之词,且文意不通,在细勘漫漶处下部隐约所显方形如日字和捺脚后,排除了“异”字的可能。查所有下部为“辶”旁字,皆与文意不通;又查所有下部为“日”旁字,唯“智”字贴合文意,即“环智所践”。智者智慧,般若智即佛智。《韩非子·显学》云:“智,性也。”《淮南子·俶真》谓:“智者,心之府也。”《管子》说:“四时能变谓之智。”“环智”,则指围绕佛法智慧去实践、履行。仅仅一字之别,彰显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悬殊的碑文意境。

正是无数个这样严谨入微的认真工作,才使得对《隋龙藏寺碑》书法与文本进行整体研究进展的卓有成效。经过数个寒暑息交绝游、闭门谢客如同禅僧的闭关修行,在无数次查阅了数以百万字计的涉及隋碑的历代史料、佛学辞典经传的漫长时间里,鉴印先生并对魏晋南北朝笔法悉心揣摩和对龙藏寺碑书法精髓得悟于心后,先生终于完成了中国书法史上首次对《隋龙藏寺碑》全部文本的破译补阙和对原碑再现其开皇原貌的实验性复原重刻。21011年11月,他的研究论文“《隋龙藏寺碑》泐损残缺字辨识考析”发表在《中国文物报》,又引起文物界、书法界关注。

2012年12月,鉴印先生著《隋龙藏寺碑》研究专著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有幸得到我国著名文物专家、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先生两次审读并题签。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诗人旭宇先生为这本书所作了序言,他写道:“河北青年学者、书画家鉴印先生对《隋龙藏寺碑》文本与书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认真的临写,将全部泐损空缺字拾遗补缺考证辨识并补写完璧,填补了数百年来这一名碑遗留的空白和争议,我想这在书法史上也应该是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书法功力使我十分钦佩。本书对这一名碑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对其笔法心慕手追的摹写并重新再现,让我们重读《龙藏寺碑》又有了新的感悟和发现。我时常想,我们处在一个文化复兴的时代,我们能不能上承晋唐书法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具有现代特色的楷书,这是考验我们书法才能和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张公礼为我们创作出上承汉魏下启三唐的隋代楷法经典。给我们以示范和启迪,借此书出版之际,聊序数言,与同仁共勉,让我们不断从传统中汲取滋养,兼容并蓄,借古开今,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楷书精品。”

鉴印先生并未满足已有的成绩,2014年,他又从正定临济宗祖庭道场探赜索隐,查阅大量佛教发展史,以翔实的文物典籍史料,回顾义玄禅师开创临济宗的时代暨唐代佛教发展背景及禅宗发展脉络,以全方位视角来考察、观照义玄禅师开创临济宗产生、崛起的佛法因缘和契时契机的时代意义,对临济宗禅法思想和门庭设施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不乏精辟独到的见地。其部分篇章发表在《中国佛学》、《法音》期刊,2016年,时值临济玄公大宗师宗圆寂1150周年,首部系统研究梳理临济宗法脉传承的《临济宗研究》专著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随后两年,鉴印先生又亲自监制完成了对赵孟頫《临济正宗碑》、颜真卿《真定十方临济慧照玄公大宗师道行碑铭》的恢复重刻,弥补了历史遗憾。202年,“河北正定中国书法名碑复原重刻拓片作品”荣获“中国马镇杯”第二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百强作品并获得“最佳网络人气奖”。

鉴印先生汲古证道成绩斐然师古开今却谦恭自牧,坚守传统理念,淡泊明志,鞠养圣怀,默默传承着中华民族文脉精神而自强不息。

2020年 高彦国/文 河北当代书画院总编

河北文创精品收藏

鉴印绘画、书法作品欣赏

鉴印油画作品 女青年

鉴印油画作品 女青年

编绘《正定历史名人名胜》

《正定历史名人名胜》画册插图 汉农民军起义首领张燕

《正定历史名人名胜》画册插图 元代戏剧家

临摹《永乐宫线描》

编绘《正定隆兴寺传说》连环画

仿古国画山水作品

仿古国画山水作品

鉴印书《隋龙藏寺碑》6屏

鉴印书《滕王阁序》6屏

鉴印书韩愈《师说》6屏

鉴印书范仲淹《岳阳楼记》

鉴印书《临济正宗碑》

隋龙藏寺碑集字书法作品

振兴楷书在中国书法中的正宗地位

鉴 印

中国书法诞生于文字,文字起源于图形符号即象形文字,文字与书法自远古产生之日起就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书法与文字互为依存而嬗变发展,是文字与造型艺术的结合体。故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是经历了漫长历史时期和无数书法家不断继承、发展、创造的中华文明成果。商代(约前14至11世纪)出土的甲骨文和金文,被学术界认为是成熟的、完美的、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作品。以此为书法艺术源头而繁衍出中国书法之辉煌灿烂之洋洋大观。

首先,书法产生于文字,是为文字服务的,是记录历史,传达思想的载体,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碑碣石刻都是记载历史的珍贵史料,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功能,这些铭文书法的独特艺术魅力又使这些篆书、碑碣被后人印拓、传播并奉为书法圭臬而得以临习传世,古代篆书的艺术成就,开创出中国书法光辉前程。文字与书法艺术相映成辉彪炳千秋。商周、秦汉至隋唐,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和审美情趣逐渐产生的篆、隶、楷书,这些大多以工整规范的主流书风写成的官方通用书法样式,即形成公认的楷书,也称真书、正书。

汉文字的书写成为艺术,是因为起源于其抽象的符号及线条结构的丰富性,使汉字的书写形式具备了美的法则,形成了用笔、结字、章法三大基本要素,奠定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学形式。从西方美学法则看,汉字书写形成的线条、结构、章法具备了表现对称、均衡、疏密、对比、变化、韵律、章法、风格、意象、情感等形式美与意象美等美学要素,故中国书法这种独特的黑白线条艺术被华夏民族所喜爱而被奉为国粹,书法艺术也为世界人民所认同。

在中国书法历史长河中,古代先贤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书法经典,概括起来分为古文、真(楷书、正书)、草、隶、篆,行六体。而真、隶、篆皆属于楷书范畴。楷书有模楷的意思,由古隶书演变而来。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者,始以隶书作楷书”。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也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以古拙遒劲,方正奇崛而称为魏碑书风。南派书法,长于尺牍,多圆润秀美,疏朗飘逸,则形成以“二王”为代表的书风。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书风亦渐成南北融合、统一的趋势,向着工整秀美,庄严中和的书法境界发展而规范成熟为唐楷高峰时期,名家辈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成为融合南北书风,集六朝笔法之集大成者,上承魏晋,下启三唐,被誉为“唐楷之祖”。初唐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皆以楷书名世,其代表作品如:《九成宫醴泉铭》、《勤礼碑》、《多宝塔》都达到登峰造极,为历代楷书经典法帖,影响中国书法乃至思想文化逾千年。

而楷书作为具有实用功能兼具艺术之美的书体,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说楷书代表着中国书法的正统、正脉、正宗并不为过。楷书以其端庄、秀美、儒雅的书体在国人心中的尊崇地位和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其后苏、黄、米、蔡等后代书法大家的书法艺术成就,无不是在继承掌握了楷书精髓的基础上的丰富和发展。没有对楷书艺术精髓扎实全面的继承,就没有书法诸体高品位的突破和创新。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行、草书大家的艺术成就,亦承认行、草书恣肆开张,自由灵动更具有情感的宣泄和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但,行、草书必定是在楷书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流便书体,没有楷书坚实基础,行、草书难有质的飞跃。楷书最能反映书法家功力深浅,思想修为。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唐楷在近、现代有被贬抑而衰落的事实。

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对《隋龙藏寺碑》给予很高评价,谈写道:“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虞、褚、薛、陆传其遗法,唐世惟有此耳。中唐以后,斯派渐泯,后世遂无嗣音者,此则颜、柳丑恶之风败之欤!观此碑真足以当古今之变者矣。”康有为在褒扬《龙藏寺碑》的同时,却直言中唐以后的楷书代表颜、柳之体贬斥为“丑恶”之风。因他在文化、书法界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他的一家之言,对近、现代书风走向影响很大,致使魏碑勃兴,唐楷衰落,在崇尚书法艺术恣肆开张的同时,亦使唐楷中和端庄、法度严谨的正大气象逐渐萎靡。特别自改革开放九十年代至今,以恣情率意为宗的流行书风一时风靡书法界,并影响着主导着书坛主流地位,隋唐楷书类书法家一度被轻视,甚至被讥讽为馆阁体而被边缘化。而倡导不受传统技法约束、自由随意的流行书风受到一些人的追捧,不需严格的楷法训练,不必具有丰厚的学养积淀,在流行书风理念指导下,短短几年便能频频入选国展并获奖,故使流行书风一时趋之若鹜,特别成为青年书家迅速获取名利的捷径。反观流行书风的二十多年的书法实践,在极度强调张扬个性,重视形式风格的同时,隽永的文化内涵,儒雅的书卷芳香渐行渐远,更有一些草率粗糙、不拘成法,胡涂乱抹以“拙、丑”为宗的书法作品,频频亮相国展及重要媒介,误导了书法审美取向。而这些书家以“国展精英”自诩,互相吹捧,助长了书坛浮躁之风,以展览为中心,以入展为目的的书法热,使“流行书风”甚嚣尘上,占领着书展的主要空间,特别是以“童趣”、“拙丑”、“率性”为个性追求的书法作品,扭捏作态,故弄玄虚,错乱畸形,这种颠覆书法传统,背离文化正宗的书风,并不被人民大众所喜爱,甚至不为多数专业书画家和文化界所欣赏和承认,往往被人们称为“丑书”。历史经验证明,书法不单是书法艺术,它更是一个人品学修为、格调雅俗,思想境界的综合反映,我们认为,不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欣赏艺术作品,注定不会具有长久生命力和发展前途。

美与丑,首先是人们对客观自然现象引起的主观审美感受。有着普世公认的基本规律和原则。美应该是能引起我们感官愉悦的、舒畅的、振奋的、博爱的、雄强的或温暖的、和谐的、抚慰的、静谧的心理感受;反之,肮脏的,邪恶的、狂躁的、颓废的、杂乱的事物使我们感觉丑陋。艺术作品的美与丑,是创作者客观审美与主观审美意识的综合反映,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决定着对美与丑的认识标准与价值取向,思想境界的高低决定艺术品位的高低。

当代书法在艺术上过分强调个性和形式,是偏离艺术本体本末倒置的倾向。所谓个性,哲学定义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不同于其它人的特质,过分强调个性,就会让个性偏离普遍的共性即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追求。而过度重视艺术形式,也会使艺术疏离于内容的本质要求而显得空洞与肤浅。我们应当强调个性与共性、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中国传世经典书法,不但具有形式外在之美,更具有精神内涵之美,故学习书法,不单单是学习书写技能和线条艺术,更主要的是学习继承历代书法经典作品中的文化精神,譬如《隋龙藏寺碑》的瘦劲宽博、儒雅脱俗、静穆幽深。如欧体的开朗爽健、中和险劲;颜体的雄强拙朴、刚烈庄严;柳体的挺拔正直、器宇轩昂。隋唐楷书不但具有艺术之美,更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中的光明正大,尊贵中和的庄严气象。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的美学精神财富。

临习隋唐楷书,不但是奠定书法基础的磨练,更是涵养心性的修行,学习楷书,可以使我们心平气静,聚精会神,在一点一画的书写结字过程中,不但让我们学习书法的用笔法则,更能让我们体会规规矩矩做事,方方正正做人的道理,领悟古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在感受经典楷书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和愉悦的同时提升我们的人文素质,陶冶我们的情操。清刘熙载《艺概卷五·书概》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如其人”,即书法艺术要表现人德学养,才气,志向,这是古代先贤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这是经典书法历久弥新并为千百年来广大人民所欣赏、热爱的精华所在。

《新唐书》称欧阳询“尺牍所传,人以为法,高丽尝遣使求之”,唐太宗贞观元年下诏设弘文馆,敕由欧、虞教授楷法,并诏令当时的文武京官,凡五品以上而有一定书法功底者,到弘文馆聆听书法讲授。可见,“欧虞”楷书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和拥有的官方正统地位。

欧阳询绝对不是以写字谋生或“炫技”的书法家,他在自己的书法实践中提出的《八诀》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和书法追求。他对一笔一划都有着极高的审美追求,他写道:“点,如高峰之坠石;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横,若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斜钩,如劲松倒折;撇,似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他还写道:“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虚拳直腕,指齐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说明书写前的精神状态和书写过程中的意念表达。他又说:“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四面均停,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可以看出,这些理论即符合现代图形构成要素和美学规律并融入了儒家倡导和谐的“中庸”思想,他还主张:“筋骨精神,随其大小,不可头轻尾重,无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合,精神洒脱。”一笔一划的楷书都是经过精心安排的,巧妙结体的,每一个字都可以表现出人的不同气宇和神韵,所以说,经典楷书的艺术成就是奠定在高深的美学追求和人品修养之上,绝不是状若算子的呆板之书,应该承认各种书体都有其独特艺术之美,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杰出的书法家们为后世创造的王、蔡、褚、欧、颜、柳、赵体,都受到当时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的敬仰乃至被奉为楷书圭臬。而颜真卿的忠君报国,凌然正气,柳公权的勤勉为官,正直敢谏,亦成为后世做人的典范,学习隋唐楷书不单单是学习楷书的书写技法,更主要是学习敬仰先贤书法家他们的品德做人,汲取在其书法中蕴藏的人文内涵。隋唐楷书大家几乎每一字,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独立完美的艺术造型,无字不美,无字不精,百看不厌,常看常新,因为这些先贤书法大家们在书写时凝神静虑的意念中注入了自己的内心情怀、思想境界和审美追求,碑帖纸拓、历经千年,我们仍能感受其名碑、名帖扑面而来的庄严之美,崇高之美,天然之美。经典的书法是国粹,不是每个人写的书法都是国粹。

楷书严谨端庄,草书灵动飘逸,两种书体各擅其长,不分伯仲,要把楷书写的严谨而灵动,平正险劲其难度更大,更需要下持久的功夫和具备全面的修养,技法、修养那一方面功夫未到,都容易写的呆板,生硬,毫无美感,这不是隋唐楷书不好,而是我们的功力、修养还难以企及。我们不能因此知难而退而失去勇气,面对隋唐楷书的登峰造极,我们高山仰止更需要努力攀登。把传承千年的楷书经典学习好,继承好,写出精品力作,为振兴楷书在中国书法艺术中的正宗地位和正大气象而努力学习。

2018刊载于《中国书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