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之声丨于立宁:疫情期间再谈“活着”的意义

校长介绍

于立宁,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北师大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项目指导专家”,首都原创课程辅助资源评审专家,北师大影子培训指导导师。她善于思考,经常就以下话题与全国各地的校长交流,如《“学会”与“会学”的碰撞》、《自主教育 本真文化》、《教师发展——学校核心竞争力》、《课程本真在于创新视角》、《整体文化视域下的学校育人》、《学校特色与文化》等。在她的带领下,近几年前门小学先后获得北京市课程建设先进学校、北京市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冰雪示范校和北京市小学综合实践特色校等称号。

文章分享:疫情期间再谈“活着”的意义

2014年曾读过余华的《活着》,主人公福贵真难啊!先是父亡,后是母亡,接着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一个个都死了,就剩下他与老牛为伴,悲剧一个个接踵而来,令他无法喘息。50多年,他经历了战争,经历了1942(河南饥荒),经历了大跃进,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从有耕地到分田地再到承包土地,从到公社大食堂集体就餐到解散大食堂,活着,于福贵而言真是艰难、残忍,但不管怎样,还得活着,因为这是一种意志。

也许你会说,《活着》只是一部作品,福贵这个悲惨人物不一定真实存在。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不同的事件中理解“活着”的意义。

2015年9月3日,我到天安门广场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隆重的阅兵仪式后网上有一句话戳中泪点:知道为什么今年反法西斯70周年要搞的这么隆重吗,因为可能下一个十周年就没有抗战老兵了……是的,看到那些抗战老兵敬礼的照片,你才能理解我们要好好活的意义。老兵们经历了战火,所以追求和平;经历了屈辱,所以更懂得尊严。

2020年,新冠肆虐,很多医护人员也被感染,武昌医院院长染病去世,她的妻子是一名护士长,送别夫君的情景被作家玄武写成一首诗,读来让人痛心:为护士长的妻,却不允护理为病人的夫,人间的门在你眼前。关闭的最后,你也没有看到我,我没有看到你。我不能送你,只能和这个春天许多人一样,追赶拉走你的黑色车辆。我不能给你死亡的尊严,不能拥抱你,尸袋却紧紧抱着你。夫君啊!我都不能最后看你,你也看不到我,我层层裹在防护服和面罩里。尸袋和防护服就隔开了从人间到黄泉的路。一世轮回,亦师友亦夫妇,你说来世再见,可来世我去哪里找你……可怜的护士长,甚至连夫君最后一眼都没有看到,她没有机会给丈夫设灵堂,不能默默地送丈夫一程,我想象当时送别的场景一定是撕心裂肺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爆发开始,我就一直值守学校,没有了大年初一、元宵节的喜庆。值守时,有时工作累了,我会在楼道里走一走,戴着耳机,听汪峰的《春天里》,这首歌实在是太应景了,无论是歌词,还是配乐都是那样凄凉:还记得那些寂寞的春天……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除了《春天里》,我还喜欢歌手祖海的《为了谁》,记得抗洪那年这首歌流行起来,曾经上下班开车时我一遍一遍听,不厌其烦。最近,这首歌再次火了起来,但歌词改成了:“防护服,裹满全身”“为了谁,为了我们武汉”“白衣天使, 武汉同胞,我的兄弟姐妹。”这些老歌在特别安静的环境下去听,也让我们深思,人为什么活,为谁活,活着的意义何在?

一场疫情,就是一节探讨生命的课堂,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静静思考。余生,该怎样的活着……

自主教育主张:

做好自己;

构建支持性环境;

成就彼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