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生要懂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今天继续为大家讲解《道德经》的第二十三章。人的一生会经历大大小小无数的事情,也会经历生活中不同的处境。有辉煌当然也会伴随着逆境。所以此章中老子对于如何避免逆境,或已深处在逆境中应该怎样度过:《道德经》: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生要懂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下面就为大家带来《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的解读: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释义:少说话才是合乎自然规律的。狂风不会持续一早上,暴雨不会持续一整天,谁造成它这样呢?是天地啊。天地尚且不能保持长盛不衰,何况人呢?积极修道的人,才能与大道合为一体;勤于修身养德的人,就能与德行合为一体。
失道失德的人,就要承担失道失德的后果;与大道融为一体的人,大道会助他成功;与德行融为一体的人,德行会助他成功;失道失德的人,大道也会听任他走向失败;诚信不足的人,自然会有人不信任他。
《道德经》前几章已多次阐明,悠兮其贵言和多言数穷等道理。这里继续阐述了惜言自然的道理。
老子提醒得到的圣人要行不言之教。他以狂风暴雨不能整天刮个不停下个没完为例,说明滥施苛政是不可能长久的。老子告诫执政者,要遵循道的原则和自然规律。
执政者清静无为,社会风气才会安宁平和;执政者肆意横行,人们就会反抗他;执政者诚性不足,老百姓就不会信任他。纵观古今历史,每一个实行暴利苛政的执政者,哪一个不是因此而亡呢?
商朝的帝幸便是因为残暴不仁,而被西周所取代;元朝好不容易统治全国,可因苛捐杂税使百姓哀怨载道,最终被朱元璋推翻。
执政者清静无为,不对百姓发号施令,不强制压迫人民,社会就比较符合自然,清明淳朴。百姓相安无事,天下就可以太平长存。
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任何事情都会过去的。艰难困苦不会长久存在,一个人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沮丧,不要气馁。要知道风雨之后就是彩虹。
人生在世有顺境,也有逆境;有飞黄腾达日,也有落魄不堪时。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忘形;倒霉时要想到终会走运,不必垂头丧气。
人生自有沉浮,每个人都要学会忍受属于自己的那份悲伤,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出成功个幸福的内涵。须知在长的隧道也有出口,再长的黑夜也会过去。
楚汉争雄的时候,刘邦每次与项羽开战都是屡战屡败,可他却对天下人称是无惧项羽神勇,依旧屡败屡战。很多诸侯势力因念及他的勇气纷纷来投,是他的势力不断扩充壮大。最后在亥下之战成功击败项羽,成为争雄中最后的胜利者。
屡战屡败让人觉得很消极,而屡败屡战表明来做事不管最终能否成功,都会积极面对。逆境的含义很广,如个人的病痛,事业的不顺,国家的经济萧条都是逆境。然而无论何种逆境,都是相对的,有志者往往能在逆境中崛起。
我国楚汉争雄中的关键人物韩信,非常喜欢研究兵法为此到了痴狂的地步。他将所有的钱都用来买书而没钱吃饭。数次得到河边洗衣大婶的救济。他更是在家乡还受到过无赖的侮辱,让他钻裤裆,而且他还真的钻了。
他入仕的第一站便是项羽处,可却得不到重用。韩信无奈之下只得跑到刘邦处处归顺。虽然前期仍然得不到相信,但在萧何帮助之下,还是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将军之位。最后他不仅带刘邦走出了巴蜀,更是帮他扫清各路诸侯,最后更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项羽,成为史上的“兵仙”。
从穷光蛋到天下兵马大元帅是个鲜活的例子。是对新生活的强烈渴望,彻底告别失败的决心。
所以奉劝各位:漫漫人生路,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逆境是不可避免的!但不要畏缩,逆境往往更能成就人生的高度和创造奇迹。因为逆境最能激发人的潜在能力,使人生命里增强,智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