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让孩子内心更强大 !

导读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那么,哲学恰恰是最有用的!哲学是因好奇而发,以思考为工具去追求真知的。少年时尽早接触完整而严密的西方哲学思想,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

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哲学启蒙?

作家周国平说:“如果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那么,哲学恰恰是最有用的。”

因为哲学是因好奇而发,

以思考为工具去追求真知的。

它能给人开阔的眼光、聪明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

鹏友学堂给您推荐的这套《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在法国出版后获得巨大成功,

在国际书界也引起反响,现已被翻译成十五种语言文字。

哲学并不是要等知道什么是哲学了才开始读的,哲学其实深入生活当中,正所谓“知行合一”。

研究显示,哈佛大学哲学系的学生,

平均智商始终位居前列。

乔布斯、比尔盖茨等都是哲学爱好者。

哲学启蒙是引导孩子从生活中,

学会发现问题,探索,养成思考的习惯,开发智力。

尤其是儿童少年,是哲学启蒙的黄金时期,

正处于学习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若这阶段思维和智力得不到相应的开发,

长大后怎么努力都很费劲。

而且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

对孩子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很有帮助。

只是许多家长担心孩子还小,接触哲学,看不懂,理解不了。

强烈推荐,这套出版十年销量超过十万册,

专门为孩子所写的——《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共6册

 01  

哲学启蒙类书排名榜首

回答孩子常问的所有问题,大开眼界

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回答了,

孩子最常提出的问题,

引导思考,开阔眼界:

“人从哪里来?”

“世界上有神吗?”

“我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

“如何真正认识自己?”

都这个年龄孩子想知道,

要知道的问题:生命、幸福、善恶、对错、

自由、公正、友谊、美丑……

没有任何难懂的哲学概念和词汇

 02  

它用讲故事的方式

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地思考,开发智力

内容生动有趣,

哲学思维观点都融化在一个个小故事里,

融化在寻常生活里:

为什么觉得时间有时候慢有时候快?

话题是这样展开:洗澡快一点?练字慢慢来?

时间是什么?时间改变了我们什么?

一小时是长还是短……最后讲到该如何利用时间。

这种故事加连续问答的方式,

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往更高阶的思维扩散

更深层次思考。

 03  

各个视角的哲学问题,能帮孩子

更好地了解世界和内心,启迪智慧

它不仅教孩子思考什么是世界、

生活、生命,还能帮助孩子了解自己,

获得智慧的启迪:

如:如何真正认识自己?

我们很难知道自己是谁,

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但若寻找外界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的外表和行为,

也许,就已经在尝试重新认识自己了。

当孩子学会这样思考,

那么在面对一切烦恼和失意时,

都能有健康的态度,开阔乐观的心态。

 04  

语言生动有趣,有哲理

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终生有益

书中文字清新简约,有趣生动,

互动性强,配以诙谐幽默的彩色图画,

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

时间是人类的头儿,我们可不能和头儿开玩笑。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钱?

金钱是一个工具,一个自由的工具,

一个实现梦想的工具。

不仅给孩子与众不同的思路,

还能给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不要担心孩子看不懂,

孩子就算现在理解不透,

长大后一定会因此受益。

知心姐姐卢勤也说“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思考力,

弥补孩子成长中的缺失,

哲学启蒙是必不可少的。”

开阔的眼界、灵活的头脑,智慧的生活态度,

这就是哲学启蒙给孩子的。

这也是每一位父母期望给孩子的。

如今将此套启蒙好书推荐予各位家长。

碧姬·拉贝,法国知名儿童作家,经常带着巧克力和甜点,以学校、图书馆和咖啡馆为据点,带领孩子们进行哲学讨论的小聚会。

米歇尔·毕奇, 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哲学讲师,研究康德的法国国家哲学博士。在课堂上,他能用最简单最生动的语言讲解深奥的哲学。

P.-F.杜邦-伯里耶,高中哲学教师,他生活在巴黎,在第四区的一所中学教书。

译者

刘岩,2002年毕业于大连民族学院外语系。2003年赴法留学,获巴黎三大高级翻译学院硕士学位。现在法国从事奢侈品管理和翻译工作。

王川娅,原中国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1992年迁居法国。1994年与法国合作者在巴黎创办企业汉语职业培训学校“Chinalangue Express”,自此一直从事该校的中文教育和中法文化交流管理工作。

少年时尽早接触完整而严密的

西方哲学思想

有助于培养孩子

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

是由法国资深童书作家联合索邦大学哲学教授和中学哲学教师精心打造的一套哲学思考书,通过一个个简单有趣的故事,阐释了梦想与现实、快乐与悲伤、专制与自由等重要的哲学命题。

浅显的故事

深刻的哲理

开放的结论

带领孩子们进行自由地思考

内容简介

在第7卷中将会读到:

权利与义务 

人类并不是纹丝不动地站在那儿,旁观着这个世界的。他们有梦想想要实现,他们有目标想要达到,他们有计划想要完成。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每个人都被权利和义务所塑造的。

自己与他人

为了描述自己的体貌特征,我们可以照镜子;为了描述自己的个性,我们却需要把其他人当作镜子来照自己。要想认识自己,必须通过他人。

正常与不正常

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认为是正常的事情,到了其他的地方,却是不正常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如果人类之间都彼此不同,会有一个东西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正常的吗?

梦想与现实

如何知道现在,就是此时此刻,我们是在做梦还是没在做梦呢?现在,我正在看这本书,因此我可以说我没有睡着……但是,这也不好确定:因为我也曾梦见过自己在读书。我们无法完全确定,现在,也就是此时此刻,我们是在梦中还是醒着。

知道与相信

相信,也就是对别人有信心,是给予信任,却并不要求对方证明什么来作为交换。相信,也就是将自己完全置身于不确定之中,就是敢于抛开理智,而投入到大千世界之中。

在第8卷中将会读到:

可能与不可能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区别可能和不可能的事物是很简单的,但是,慢慢地,我们就会发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一清二楚了:有些可能的事情是完全可能的;有些不可能的事情也许是可能的;有些可能的事情我们并不知道;有些可能的事情也许根本不可能……

快乐与悲伤

春天快来吧!假期快来吧!18岁快来吧!星期五快来吧!

那么此时此刻呢?为什么不说“现在快来吧”呢?为什么快乐总是即将来到的?为什么快乐总是要晚些时候才会来临,而不是马上就来到呢?

民主与专制

投票、选举的时候,也就是人民行使自己权力――选举自己的代表的时刻。同时,这也是人民赶走他们认为不称职的代表的时刻。真是太神奇了!民主这种体制,可以让人们不用暴力,不用砍头,不用血流成河,就能把政治领袖拉下台。

贫穷与富有

假如我们无法感受到凉爽的空气在皮肤上拂过,假如我们不能跑动、跳跃、游泳、攀爬、和朋友们一起开怀大笑,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当我们提到贫穷的时候,我们马上想到的是金钱上的贫穷。但是这也可以是自由的贫穷。如果在生活中,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可能,这也是一种贫穷。

是与有

一把吉他或一架鼓,一根钓鱼竿,爷爷送的一本画册,生日收到的一个篮球……一切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一切我们所选择拥有的东西,都会帮助我们发现自我。“是”和“有”并不是互相对立的: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将帮助我们去发现我们是谁,将帮助我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