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去看中医,给患者的几条忠告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患者若打算去看中医,告诉大家几条忠告,可以更好地保证疗效。
一、若不相信中医不要去看中医
按说中医本来不该有争议,是中国古人和现代人运用天然药物和特色疗法,同疾病斗争的经验与理论总结。有它的局限性,但在许多疾病方面,或者许多疾病的某几个阶段,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个明白人一眼便知。但是,有些人受到一些别有用心者的蛊惑,对中医心存偏见,即便是西医无效无奈去看中医,也经常会心怀抬杠的态度,各种担心忧虑。更有甚者,即便中医给他治好了,他也会说这是自愈的,就到了该好的时候,与中医无关。这类人特别可气,最好别看中医,这个世界上许多事情真心实意都未必能搞定,何况虚心假意。
二、找谁看中医就要遵守其挂号与就诊流程
每个中医大夫或者医疗机构,都有自己的挂号规则与就诊流程,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方便患者就诊,保护绝大多数患者利益。就诊前一定要研究明白,遵守各种规则,不给医生和其他病友填麻烦,让医生心无旁骛去诊脉处方。
三、找谁看中医就要按照其要求煎服中药
中医的煎煮有许多细节,根据不同的病情、不同的方药,还有患者不同的体质进行权衡,找谁看中医就一定按照医生交待的煎煮服用方法,注意到每一个小细节,这些都很关键,绝不可忽略。更不要按照自己已往的经验,或者想当然的想法煎煮服用中药,医生交待的煎药与服药方法都是经过大量患者验证的经验之谈,还有些是深刻的教训,不能自己随意更改,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会加重副作用。
四、看中医尽量不要化妆,尤其是浓妆
中医看病,讲究“察言观色”,许多信息靠望诊,也就是用眼睛看就能获取到。如果化妆,尤其是浓妆,会掩盖住气色,甚至也能掩盖住神情,对判断疾病是一大障碍。比如放上美瞳,中医望目就要受影响,如果用上香水,人体散发的气味就会被掩盖。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气味,湿热体质的人与寒湿体质的人会截然不同,许多中医都有这方面鉴别经验。值得一提的是,看中医前不要刮舌苔,也不要吃一些容易染色舌苔的食物,比如黄瓜、桑葚子等,红心火龙果等。
五、相对自己的十万个为什么,医生的话更重要
有些患者看中医,从开始问到结尾,各种疑问困惑,甚至在医生书写处方时不停地打扰,其实这非常不明智。多数都不是太过关键的问题,真正关键核心又重要的问题,医生肯定要交代,与其自己不停地发出各种疑问,不如让医生集中精力思考疾病书写处方,然后牢牢记住医生的交代。有些患者,光顾着自己的十万个为什么,而把医生交待的最重要的事给忽略了,得不偿失,不是明智之举。
六、不要把中医想的太过神奇
自古以来,中医出于各种目的,习惯于宣传或者记录那些疗效特别好的案例,实际上正因为其发生几率很低,不容易出现,所以更容易引起医生的注意,也更容易吸引患者眼球。而在实际临床中,中医没有这么神奇,许多疾病都是需要一个治疗过程,尤其是那些西药久治不愈的疾病,也许会有极其个别的特效案例,但绝大多数没这么应幸运,我称之为超常发挥。所以,患者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不能看一个中医吃七副药没啥变化就直接否定,不太客观。
七、看中医不能拿着中医相互对比与否定
中医学科的特殊性,很难达成完全一致的理论观点,开的方子不同,只能说明治疗的思路或者切入点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些患者去看中医,遇到自己认为好的中医,就把别的中医,甚至曾经给自己诊治过的医生全部否定,甚至恶言相加。面对这种情况,有些中医很享受这个“待遇”,实则是损人不利己,名医也有许多治不好的病,家门口赤脚医生也能治好一些疑难杂症。绝大数中医,除了一些江湖骗子,都是在踏踏实实看病,没有有些患者想的那么邪恶,许多可能都是同行之间的拆台而已,患者要明白。
八、看中医不能光看庙,和尚更重要
中医平台不同,有高有底,但是确实有一个现象,有些青年中医比较有个性,也很有才华,不太合群,无法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然后出来单挑,多数都是做的风生水起,不可因其平台地就瞧不上这些中医,这里面人才济济。庙虽是一座破庙,和尚却是真和尚,念得也是真经,这就足够了,没必要纠结于是否是医院体制内中医。
九、看中医不要在忌口问题上讨价还价
忌口是因疾病而忌,而不是因药而忌,忌口的目的是让疾病更快恢复,所以许多忌口的药物尽量不要去吃。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医生也不可能跟在欢迎了身后,这些事情需要患者自己去做,不吃最好。如果要是反复讨价还价,除了浪费时间,其他一点价值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