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GJB5000应保持灵活和切实的实践观念

自实施GJB5000标准以来,经常听到大家抱怨:GJB5000要求太多,我的软件规模小、周期短,没法实施GJB5000。

首先,这不是GJB5000标准的问题。

GJB5000同CMMI一样,它从来都只是强调各过程域应的目标必须实现,那些专用实践和共用实践都只是期望的部件。如果我们把这些期望部件和解释性部件全部去除,你觉得GJB5000的要求还多吗?

GJB5000从来没有说它不适合小规模、短周期的软件项目。GJB5000已经开始拥抱敏捷思想,业界应用敏捷通过GJB5000评价的组织早已存在。

所以,规模小、周期短的软件能否实施GJB5000,根本不是GJB5000标准的问题。

其次,这是实施者主观认识的问题。

国家花大力气推进GJB5000,目的是提高军软开发组织的软件工程能力,促进软件开发过程的改进,从而提高军软的质量和开发效率。我们实施GJB5000不能本末倒置,为了实施而实施,搞些形式化的东西,不仅没有提高软件质量,还降低了开发效率,那就得不偿失了!

软件工程的本质需求是软件的实现。实施GJB5000的本质需求是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

为了实现这一本质需求,我们实施GJB5000应当保持灵活和切实的实践观念,比如:

  • 开放

所谓开放的观念,就是接受任何观点,知其所用。

我们可以把GJB5000划分的20+过程域看作是软件过程管理的框架,所有对这些过程有益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吸收进来为我所用。不管敏捷、精益还是RUP,任一流派,任一工具或技术,都可以纳入框架之中,兼容并蓄。

开放的另一个维度是实施者思想的开放。实施者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囿于GJB5000标准之内,而是以实施GJB5000的本质需求为目标,天马行空地构建适合组织自己的软件过程管理体系,只要能够提高软件质量和开放效率,那就是优秀的实践。

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 质疑

任何看起来完美的东西都一定有问题。

我们在吸纳别人的经验、工具或技术时,要保持怀疑的观点。别人那里号称好用的实践,是否真的好用?如果换了环境,这个实践是否仍然好用?

质疑的观念意味着我们不要盲从,不要“拿来主义”,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 坚持

软件工程没有“银弹”——一套可以解决所有软件问题的方法。同样的,实施GJB5000也一样没有银弹。

实施GJB5000需要我们实施者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才有可能实现实施GJB5000的本质需求。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可能是非常漫长的,这就需要我们实施者坚持,坚持,再坚持。

总之,实施GJB5000应当保持灵活和切实的实践观念,不要思想僵化,不要教条主义,以不断提高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为终极目标。

这正是:

五千实施不僵化,照本宣科坏做法

观念灵活可创新,只要目标均可达

参考书目:大道至简(第四版),作者:周爱民,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