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亿汽车融资租赁市场被点燃之前……
作者|汪石
编辑|岛岛
期数:2374
来源:人和岛会员
疫情后的汽车销售市场分化明显,新能源车的火爆,衬托着燃油车品牌的尴尬,中高端豪华汽车品牌逆风独领风骚…… 销量卖不动的汽车品牌,开始押宝汽车金融,希望用多种多样的分期付款方式吸引或者唤醒潜在消费群体。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汽车融资租赁购车方式,在中国汽车市场迅速占领一席之位,各大主机厂也纷纷布局,产品设计灵活,尤其是“零首付”产品赚足了噱头。对比参照美国市场,中国预测市场潜力巨大,被各界资本市场、整车厂垂涎。但是,大家忽略了汽车融资租赁市场的先天不足,现在提出来大家探讨一二。
政府监管与服务的不确定性
融资租赁虽然业态成熟,但是在汽车行业红火起来也不过这三五年。话说当年弹个车的广告,“一成首付”、“以租代购”响遍祖国各地。但在业务极速发展的同时,各地车管所对融资租赁牌照的认可程度却参差不齐。全国各地车管所,对“融资租赁”的金融公司,是否可以办理个人车辆抵押登记,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有的看金融牌照,有的看营业范围,有的看上级态度……
而直租业务方面,需要融资租赁公司在各地设立分公司,方能上自己公司的牌照,而之前融资租赁公司的开设需要在当地办金融办许可,后期划分为银保监监管以后,分公司的开设难上加难,找谁办事儿?如何办?是个大大的问号,直接影响了融资租赁公司直租业务的正常开展。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与此同时,在贷后管理方面,作为纠纷解决的终极端-法院的判决认定,也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指引和规范行业发展的作用,而前段事件,奔驰租赁二审案件的判决书,法院坚持了民间借贷纠纷的认定,也引起了业内贷后管理的一些恐慌。
“无良”媒体的夸张渲染
此处为什么用到无良两个字,搜索一些视频,很容易发现一些标题为“买车变租车”等等,这些媒体在不了解融资租赁模式购车的前提下,对客户购车纠纷进行一系列报道,且起的标题有追求点击率之嫌。加之地方媒体在报道中,天然倾向于消费者,保护消费者权益,使经销商陷入一种有口难辩的纠葛之中。
所报道的事实是否是“事实”?是否客观?需要画上一个问号。但是此类媒体对本地居民的影响度却是肉眼可见的,市场监管相关部门是否可以对此类新闻报道加以约束,是保护本地金融业务常态发展的根本。而实现这一点,也需要我们经销商多发声,多表态。在经营过程中,与各方面有良好的互动。
客户群体转化中,消费观念胶着期
国内购车群体,传统的消费观念,车与房为家中的大件,必须享有所有权。车辆的登记证书上必须写上自己的名字。
诸多此类所有权观念的固化,难以去理解融资租赁合同中承租人的概念,为什么是在买车却变为承租人,合同中还说自己没有所有权。我不是贷款买车嘛?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此外,目前经销商销售人员流动大,自身培训不足,对此类客户的疑问,基本难以自圆其说。反而加深客户的疑问。
目前自媒体行业发达,客户的自我保护意识逐年提升,客户也会自己拿起手机,拍照、拍视频,发布到网上去询问答案或者宣传一些尚未确定答案的信息。
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汽车消费群体正逐步开始向00后进行转变,新一代青年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以及对于贷款等内容可接受程度高。
解决好监管,媒体和消费观念这三个问题, 汽车融资租赁购车的商业模式将点燃中国汽车市场新一轮的繁荣。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