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灭亡,诸葛亮儿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蜀汉建兴五年,诸葛瞻出生。

孔明之忧:

诸葛亮早年无子,哥哥诸葛瑾将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他,后来直到诸葛亮四十七岁才生了诸葛瞻。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出兵伐魏,其间写信给哥哥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

诫子书全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延熙六年,诸葛瞻十七岁,娶蜀汉的公主为妻,被授为骑都尉。

名过其实:

因为蜀汉人士都怀念诸葛亮,加上诸葛瞻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诸葛瞻才思敏捷。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是诸葛武乡侯(诸葛瞻继承了诸葛亮的爵位)所提倡的"。因而诸葛瞻的美名受到过分渲染,有些名过其实。

包庇黄皓

景耀四年,诸葛瞻担任代理都护并任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政务,统领国事。但当时宦官黄皓弄权,姜维因此深感痛恨,可惜诸葛瞻等人竟然维护宦官黄皓,导致国政日非。

排挤姜维

景耀五年,姜维北伐败回,诸葛瞻与董厥等人认为姜维好战无功,致使国内疲弊,于是上表给刘禅,要求让姜维担任益州刺史,并削夺他的兵权。

临阵失策

景耀六年,魏国征西将军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督率军队前往抵抗,到达涪县后盘桓不前。尚书郎黄崇多次劝他迅速抢占险要地势,不让敌人进入平原,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黄崇因为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后邓艾长驱直入,蜀军前锋被打败,诸葛瞻退守绵竹。

为国尽忠

在据守绵竹的时候,邓艾遣使送信诱降诸葛瞻:"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诸葛瞻大怒,斩杀邓艾使者,率军出战。战前,诸葛瞻悲愤地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于是与魏军决战而亡,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听说父亲战死后叹息说:"我们父子受了国家那么多的恩惠,而没有提早斩除黄皓,以致惨败,还有什么面目活下去呢?!"于是冲入阵内战死。

责不可推

虽然诸葛瞻父子都为国尽忠而亡,但是诸葛瞻在决策上的失误是导致绵竹失守的重要原因,而他自己智力平庸,又纵容黄皓(有史书称是因为陈寿曾在诸葛瞻手下为官,受到过诸葛瞻惩处而故意给诸葛瞻抹黑的,不过诸葛瞻在朝中主管政事,确实没有驱逐黄皓是事实),排挤姜维,最终蜀汉灭亡,诸葛瞻又不可推卸的责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