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里为什么要有异议?

有段时间我在某企业调研,聊到公司文化氛围时,有位高层领导(副职)表现出一副极其无耐的表情,他说:“我们公司现在是十足的'一言堂’,别说'畅所欲言’了,就连'异议’都非常少见,无论是日常工作中,还是大会小会上,大家都不怎么说话,基本上都是'附和’的声音,我以前爱提反对意见,领导不喜欢,我就不提了,现在,我很多会都不参加了……”末了,他特别强调,“我今天之所以和你说这些,主要是因为我今年下半年就退休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大部分企业的经营也是水涨船高,发展得很好,不愁市场,在此背景下,很多领导者往往产生一个错觉——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有远见、决策英明的结果。更进一步,很多企业领导者认为“凭自己的资源和能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只要打造好公司内部的执行力,就能够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这中间又有很多领导者认为,执行力的关键是“听话”,不要有异议,于是“一言堂”文化应时而生。

值得肯定的是,“一言堂”文化下,很大程度上打造了企业的高效执行力,强执行力更有效地适应了企业过去不愁市场的发展环境。遗憾的是,自2015年我们提出经济“新常态”以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之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很多企业内部最强的声音往往是“生存”,多数企业重新调整后的年度目标变成了——活下去。

事实上,企业要活下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企业的业务是什么?时下,很多企业都在开展“十四五”发展规划工作,战略规划中要核心回答的问题是“企业的业务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而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一言堂”文化肯定是弊大于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业务是什么”是一项真正重大的决策,重大决策只有立足于不同观点,才能有机会成为正确、有效的决策。“业务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在不同的选项之间进行抉择,每种选项都立足于关于企业现实及其环境的不同假设。这种抉择往往是风险型决策,并且时常会导致目标、战略、组织、文化的变化。该决策的基础必须是在备选方案中进行有意识的选择,而不是对不同观点和思想进行压制,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里必须要引进异议。

再者,关于“业务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从来没有正确答案(这也是企业决策者工作的难点和价值点)。该问题的答案也从来都不是从“事实”中逻辑推导出的结论。寻找答案需要判断力和相当大的勇气。答案很少遵循“众所周知”的现实,绝不应该建立在貌似合理的基础上,也不应该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而且必然会经历痛苦和纠结。

以我的咨询经历为例,我刚刚开始给客户开展战略规划咨询时,一度认为所有的结论、建议都应该是从“事实”中来,要完全的符合逻辑,要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推导出结论,总是试图以“科学”思维研究和形成战略报告……据我的总结,那些多轮汇报下来都通不过客户领导层审议的战略规划报告,理由往往是“资料不翔实、数据不充分、推导欠严谨”……而渐渐地,我也发现恰恰是那些一味追求“数据”、“事实”、“科学”的管理层,最后往往并未得到一个最优战略结果……

在决策企业“业务是什么”这个问题上,管理层要听取异议,但也不是所有鸡毛蒜皮的异议都要听,管理层也不应该天马行空的提出异议,所以,异议需要聚焦于一个特定的中心议题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德鲁克大师在谈企业的使命时,提到一个观点,“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创造客户”,在我看来,异议的提出也应该有一个焦点,那就是“客户”。毫无疑问,客户定义了企业的业务,管理层必然会重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这可以理解,若非如此,就是他们的失职。然而在客户心目中,任何产品或服务,甚至企业都不会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企业管理者可能一厢情愿地认为客户会用几个小时来讨论相关产品,但实际上有多少家庭主妇曾经互相讨论她们洗的衣服有多么干净呢?如果一个品牌的洗衣粉有问题,她们会立刻换成另一个品牌。客户仅仅想知道产品或服务未来会为他们做些什么,所有关注只在于自己的价值是什么。

管理层回避询问“业务是什么”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愿意听取意见。关于“业务是什么”,人人都有自己的意见,然而管理层非常讨厌没完没了的会议和辩论。

由于异议会造成分裂和痛苦,所以多数管理者都对此三缄其口,但是,在新的环境下,企业要想把握住新趋势,真正厘清企业的发展方向、业务定位,就必须在管理层中引入异议,也要致力于构建一种畅所欲言的企业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