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丰:我的爷爷杨铭新先生
美好的一天 从感恩开始
欢迎关注「天下爹娘」
每工作日早7点和大家一起
分享咱爹咱娘那些不应被忘记的故事
我们需要真正去倾听他们
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过去
还因为他们的现在
因为他们站在
我们最终要抵达的地方
我的爷爷杨铭新先生
文 | 杨廷丰
求学趣事
爷爷年少的时候,曾去到邻县铜鼓中学读书。当时,杨氏家族每年从族里的经费中挤出部分资金,资助一些品学兼优的本族学子完成学业。能争取到一个补助名额,有这样一段难得的求学历程,一直是爷爷自豪的事情。
那时的交通很不便利,去往铜鼓县的数百里山路须徒步跋涉。开学前,家长物色一个可靠的脚夫,负责搬运孩子的被褥行李,照料孩子途中的饮食起居。
算好开学的日子,受雇佣的挑夫带着孩子提前几天动身。沿途,往往能汇集到很多修水籍同学。在崎岖的山路上,队伍越拉越长,最后就成浩浩荡荡的了。
我想古代的梁山伯、祝英台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去求学的吧。英俊的爷爷没有遇到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倒是遇到了一些家境殷实又很好赌的同学。
白天,挑夫们担肩背磨已精疲力乏;傍晚投宿旅馆后,他们侍候小主子吃饱喝足,就匆匆洗漱,爬上床歇息。年轻的孩子们精力旺盛,口袋里揣着一年的生活费用,远离父母监管,平时在家沾染上的赌博习气就会作怪。挑夫们一上床,孩子们分成庄家闲家,押铜钱、推牌九、投骰子。赌输的急于扳本,赌注越下越大。有时手气不好的输红了眼,甚至被子衣物都被能押上输掉。天亮后,脚夫只有扛着扁担,扁担的一头晃荡着绑行李的绳子,半途返回。
爷爷和我们讲起这些事时很得意,因为他从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我知道:爷爷不是炫耀自己的牌技好,而是表明他本分。
不投机取巧,不耍奸偷滑,爷爷一生都是这样为人的。
坎坷人生
铜鼓中学毕业后,爷爷年纪不小了,面临就业的问题。待在家里耕田种地明显行不通,因为爷爷身子单薄,没有握惯锄头,没有耕作经验。
当时,地方上的大望族戴家正在聘请私塾先生,年薪50担米。爷爷经人介绍,前往戴家祠堂应聘,不想竟顺利聘任,从此开始他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生涯。
解放后,国家公费办学,一部分私塾先生经过统一培训后,重新分配到小学任教。就这样,爷爷成了新中国的一名中小学教师。
当时的人事制度不健全,教师一年调到这一年调到那,很不稳定。每年寒暑假,时间长短不一,教师要背着行李去县城开会学习。有时还要配合政策运动,下乡开展宣传活动。那一段时间,爷爷拖家带口,在全丰、路口等邻近乡镇辗转执教。
“那时的工资虽然少得可怜,但一角钱能买五个蛋!”爷爷回忆起艰难岁月里的生活,快乐洋溢脸上。
在上世纪的一次整风运动中,因为心直口快, 爷爷成了“右派”,被迫放下心爱的教鞭,离开热爱的讲台,到东津接受劳动改造——修水库。
虽然为生计所迫,爷爷从事过一些农业生产劳动,但修水库这样苦这样累的活却从来没有干过。整整三年,爷爷抛家弃子,守在异乡的工地上,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水库修好了,爷爷也被高强度的劳动折磨得不成样子了。
回家后,爷爷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为了一家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二十多年后,爷爷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恢复工作的他成了白岭完中一名后勤工作人员。
两年后,爷爷从白岭完中退休,把顶替的机会给了我的爸爸。
这就是一个老教师的工作历程:简单,却又那么不平凡。
奶奶在世时,一坐下与我们谈起这些,总会伤心落泪。
“现在好了。一个人工作,两个人领工资。”而旁边爷爷充满感激和满足的话语,常常让奶奶破涕为笑。
自主婚姻
爷爷刚刚被戴家聘请为私塾先生时,家境不很好;奶奶的家在邻近的塘城街上,她的父亲开了一间规模很大的中药铺,家庭富足殷实。那时的她是名副其实的大小姐,容颜出众,上过学,会唱歌。
“门不当户不对”的他们是怎样认识并携手一生的呢?这其中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爷爷年轻时相貌英俊,又读了很多书。虽然只是中学毕业,但在那时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爷爷的父亲——我的侍翁,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在地方上是很有名气的。我出生时,侍翁已去世多年了,可我师范毕业分在离家较远的小学教书后,总有须发斑白的老人在我面前提起他,滔滔不绝地讲关于他的那些故事,称赞他是一个“有侠客心肠的人”。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侍翁家里自然时常有媒人来为爷爷牵线,三番五次,心气甚高的爷爷始终没有找到中意的姑娘,直到后来通过介绍认识了待字闺中的奶奶。
爷爷奶奶家之间,隔了五六里山路。奶奶家来人一察看,男方人家生活清苦,离街上又很远,于是回绝了这门亲事。
奶奶也读过一些书,明白事理,认为爷爷有文化有工作,人长得眉目清秀,又老实,有些动心。因为父母不同意,奶奶没有什么办法。
爷爷教书的地方——戴家祠堂离塘城街不远,当时的塘城街说是街,其实仅有十多间铺子,因此爷爷上街,总能跟奶奶见上面说上话。一转眼,六年过去了,爷爷不愿意成家,奶奶婉言推辞别人家的求亲,双方的家长心知肚明,但又无可奈何。
第七年,侍翁再郑重其事地请人去求亲。经媒人再三做工作,磨破了鞋子,磨破了嘴皮,奶奶家终于应允了这门亲事。
小时候,听奶奶讲起他们年轻时这段曲折的过往,总能看到她如花的笑容,之后还总会提及嫁过来时陪嫁的八大杠油漆嫁妆。奶奶记忆力惊人,一杠一杠记得那么清楚,连顺序都会说得一样。也确实,直到现在,七十多年过去了,家里仍保存有雕刻着精美花纹的红漆直背椅子、里面用花纸裱衬的樟木衣箱,不过大多已被“除四旧”抄走了。
婚后的生活,爷爷和奶奶夫唱妇随,风风雨雨几十年,含辛茹苦养育大了三个儿子。
爷爷离家劳动改造期间,是奶奶默默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重担;奶奶去世前的那几年,因患眼疾,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床上度过的,人也日渐糊涂,是爷爷一手照料奶奶的饮食起居,不离不弃地守在奶奶身边。
他们甜蜜的爱情,让我们这些做儿孙的,既羡慕又感动。
在那个年代,爷爷与奶奶的婚姻能自己做主,先恋爱后结婚,已是很另类的了,这也许是他们恩爱到老的根本原因吧。
仁者长寿
爷爷今年100岁,仍思维清晰,起居正常;每年九月初九重阳节,县五中通知召开退休教师会,爷爷会坚持让父亲或者叔叔陪着去参加。学校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每一届的领导老师都对他非常关照,每次开会回来,爷爷都会兴奋地向我们“汇报”,一遍一遍,念叨他们的名字。下一次去学校,爷爷也必定先到这些人家里去坐坐。
2005年,与爷爷相依相伴60多年的奶奶离世,享年82岁。
我与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有幸能经常听到他们的教诲。
记得师范毕业那年暑假,爷爷把我叫到跟前,郑重地对我说:“孩子,参加工作以后,会经常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少不了听课评课。评课时,你要多学习同事老师的优点长处,少说他们的短处漏洞。'良言一句三冬暖’啊!”
赣西北山里人家闭塞、寂寞,通常会养一条狗。狗特别有灵性,对主人很忠诚。晚上,带着狗走山路,可以驱兽作伴;平时,狗又能看护庭院。实际上,山里人还图狗吠热闹。我家也不例外,养了一条大黄狗。
我小的时候,有些洁癖、生性要强的奶奶就立下规矩,等人吃完才能给狗喂食,吃剩的肉骨头不能随地扔,要放在桌子上的空碗里,不到饭后不倒给狗啃,说我家不能养一条“好吃狗”,受人呵斥,挨人棒棍。
全家人吃完喝好之后,奶奶才理会狗的吃喝。
听到奶奶一声招呼,大黄狗就奔到固定的墙根下去用餐。奶奶呢,手持笤帚静静地站在旁边,密切地注视着纷涌而来的鸡群和其他的狗,时不时挥舞一下笤帚,将争食的鸡啊狗啊控制在一个看不见的圆圈外。
因此,我家的狗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我们吃饭时,它会一直平静地趴在不远处等候,不像别的狗,一听到碗筷响,就急不可耐地钻到桌子底下引颈翘望,用力嗅着饭菜的扑鼻香气,舌头伸长老长,一副馋涎欲滴的样子。
倒是爷爷不遵守规则,常常趁大家不注意,悄悄把饭菜拨到地上,引诱大黄狗过来舔食。如果饭菜刚上桌,热气腾腾,爷爷还会夹着放在嘴前,长吹几口气,再躬身放到狗面前。大黄狗窜过来狼吞虎咽,坐在一边的爷爷暗暗欢喜,得意得像个孩子。
奶奶看见自己的规矩被破坏了,少不了一顿絮絮叨叨的数落。面对奶奶的言语,爷爷往往低下头,一声不响地吃饭;狗也似乎听懂了女主人的话,砸吧砸吧嘴巴,乖乖地退回原处。
去邻居家串门时,奶奶一改餐桌前的严肃,笑吟吟地以“又好气又好笑”为开头,将这些寻常的家长里短绘声绘色地讲给叔婆伯娘听,爷爷吹冷食物喂狗的事,总引得一屋子女人轰然大笑。
与人为善,善待动物。这是爷爷奶奶教给我的道理。我想,这也是他们长寿的一大秘诀吧!
2018年5月12日夜
(作者为江西省修水县第二小学南校区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