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怀念恩师钱耀东(文/张垣)
【郁氏文化】怀念恩师钱耀东
作者 || 张垣
钱老师走了,在鼠年的年末走了,我在最近方知此噩耗,为不能最后送恩师一程而感到遗憾。
1957年金秋,我走进了川港初级中学,分在一年级东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是钱耀东老师,从上第一堂课他的自报家门中得知,他老家在南通县袁灶乡下,母亲早亡,由木匠父亲拉扯大,高小毕业后上速成师范,毕业后在南通县城的金沙小学教过书,1956年考取苏北师专中文科,进修一年就踏上中学语文讲坛,我们是他的第一代中字号的学生。
站在我们面前的钱老师英俊潇洒,白衬衫,蓝裤子,衣着朴实大方,拿戏曲的术语来讲叫做扮相不错。再加上启齿便是流利的普通话,声音洪亮,理所当然得到同学们的喜爱。当时,语文课本叫做《文学》,记得第一课是《民谣二首》,钱老师先叫我们从头至尾看第一首,然后听他示范朗读:
泥瓦匠,住草房,
纺织娘,没衣裳,
卖盐的,喝淡汤,
种田的,吃米糠,
编蓆的,睡光床,
挖煤的哥儿家里像个冰窖,
掏金的老汉一辈子穷的慌。
钱老师以深沉的语调朗读完此民谣,读出了感情,把我们深深地吸引住了。然后他读一句,我们跟一句,连读连跟三遍,书声琅琅,气氛甚佳。钱老师启发我们,民谣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都领悟到:在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血汗被剥削阶级榨干了。钱老师点赞我们领会了课文意思,然后要我们趁热打铁朗读,同桌互相抽背,最后合上书本,让我们轻轻松松地集体背诵了民谣,直到60多年的今天,我还倒背如流呢。
钱老师的笫一堂课的精彩,调动了我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对我初中第一篇作文的评语,更为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命题为《记暑假中一件有意义的事》,当他把此题写上黑板后,启发我们记住事前的三个定语,千万不能离题。我铭记钱老师的教诲,油然想起了暑假中代为小队会计的父亲记账的故事,有条有理,有血有肉地写进作文,写得顺手,当堂完成。
令我欣喜的是此文得到了钱老师的赏识,他在"我一想起就高兴啦!高兴的是什么呢?是我在暑假中帮助小队里记账,得到了社员的赞扬“的第一段旁写了眉批:"起笔触题,开门见山。"肯定我抓住了主题,又在结尾处用红笔圈点了4行文字。总批3行字,第一行夸我"叙述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很好",第二行赞我"誊写认真,字迹清楚工整",第三行提出"希你今后认真阅读文艺书籍,以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希望。
在作文讲评课上,钱老师将此文当作范文要我当众朗读,谈写作体会,还发我两页作文纸布置誊写清楚张贴教室的语文角墙报栏,等于发表了我的作文。如此圈点推荐,似扬帆的东风,催征的战鼓,鼓舞我在学文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进。
听钱老师的语文课是美好的享受,为了把莘莘学子引进文艺的殿堂,他还把我们的视线引到课堂外。1958年春,兼管学校共青团工作的钱老师,从《中国青年》第4期上阅读到毛主席批阅的中学生王桂芹的《假期回乡日记》,觉得这既是语文教学的生动辅导员,更是思想教育的活教材,于是他当机立断,连夜挑灯夜战,用铁笔钢板刻写了这部日记,人手一份发给我们,带领我们集体朗读毛主席亲笔批示:"每年暑假回乡一次,极为有益,此文写得很好。住半个月不够,最好住一个月。“钱老师告诉我们,毛主席如老师布置作业那样,要自己的两个女儿要看此日记两遍。于是他也布置我们认真阅读王桂芹的假期劳动日记,从头学起,养成天天写日记的好习惯。我从善如流,严以律己,效法王桂芹,天天写日记,习惯成自然,练习了各种文体,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在钱老师执教的两年中,作文等第往往是鲜红的甲等。
直到现在,我还珍藏着老师批阅过的4本作文本,在老师八十大寿的日子里,我带着这些文物见老师,他的脸上绽满灿烂的笑容,一边翻阅,一边啧啧称赞我是有心人。我欣喜地告诉老师,正因为老师的循循善诱,才使我走进大学中文系的殿堂,接过老师的教鞭,将老师的乐业敬业精神发扬光大,得到了传承。还主编了唯我独有的校园戏曲报《补天戏苑》,应该说这里也有老师的辛勤汗水!
钱老师与我比肩而坐,师生同捧老作文本回忆往事,长谈交流,格外亲切,师母见此情此景,为我们合影留念。现在老师走了,我见照思人,睹物思情,默默祷告,老师,您一路走好!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陈玉峰
推广组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 郁金波 郁家社 杜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