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雩文艺】作者:李广勇《又闻老家梆子声》总第830期⑥2021年第36期⑥
昨日回到乡下老家,邀请居住老家的三个哥哥一块小酌,正待举杯共饮,突闻一阵节奏分明、清脆悦耳的梆子声,由远及近。久违的“梆、梆、梆”的敲击声,让我立刻兴奋起来,推门顺声寻去,方见乡间卖豆腐的来了。在座的二哥告诉我说:“这是咱村里老魏家捡起的传统行当,人家都不兴敲梆子了,四里八乡就他个别”。身旁的侄子笑嘻嘻地说:“还别说,真神了,这卖豆腐的就属他敲梆子卖的多。”言毕,大家都笑了起来。说真的,我对于乡间敲击的梆子声,似乎情有独钟,尤显那么熟悉,又是那么亲切,心情竟多了几分激动,孩提时听惯了的“梆子声”,以及对老家做豆腐的印记,瞬间在脑海里升腾起来……。
老家属纯山区,三面环山,山坳幽深,古树参天,树木葱茏,全石结构的石砌小屋,依山就势,兼有山路弯弯,街巷深深,炊烟袅袅,牛羊咩咩,鸡鸣犬吠,整个村落古朴而原始。记忆中的六七十年代,农村普遍物质匮乏,文化生活单调,特别像我们这样的偏僻山村,俗称“圣人不到的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唯有走村串乡的小商小贩光顾,才使得山村人们的生活变得丰盈起来,也成了那个年代一道独特的乡村景致。
记忆中,乡村梆子声,通常是卖豆腐的独享专利。那个时候,卖豆腐的商贩,一般都是靠肩上担着货物,也有的推着一辆独轮车,走村串乡。进得村来,不需吆喝,左手拿着一只带木柄的梆子,右手拿着一截木棍,“梆、梆、梆”有节奏的敲击,不必多问,人们便知道是卖豆腐来了。那个时候,我家处在整个村的北部,坐落在半山腰,按村貌地理称谓“沟北崖”,含两个生产队,只有姓魏的一家做豆腐,他做的豆腐以鲜嫩、成型、耐炖,爽口而闻名。他每天做的豆腐或多或少,只要梆子一敲,不用出村便被一抢而光。当时,人们的兜里很少有钱,大多都是靠地瓜干、黄豆兑换。一斤黄豆可换两斤豆腐,三斤地瓜干可换一斤豆腐。
我小时候尤爱吃母亲炖的豆腐,母亲先把豆腐用豆油在锅里煎得黄橙橙,然后放到白菜上面大炖,那种特有的味道好吃极了。但在生活困难时代,十天半月也难得有一次豆腐吃。但是,只要平时家里来了客人,豆腐便成了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因为我们大山里缺水,且没有种菜的习惯,家里只能储备些干菜,偶尔来了客人,豆腐便成了招待客人的应急。
山里人生活俭朴,省吃俭用是山民一大特性,但到了每年的春节,即使再节俭的山民,也会把做年豆腐的习俗发挥的淋漓尽致,每家每户至少要做上一个豆腐。那个时候,我家人口多,等到了过年,父亲则变得慷慨起来,一般要做上两个豆腐。为了节省费用,做豆腐的活计全靠自己动手。记得在制作豆腐前,父亲总是提前到集市买来制作豆腐用的盐卤,根据制作豆腐多少,用称把自家挑拣的上等黄豆称量好,然后放到一个大盆内浸泡。待黄豆泡到鼓胀起来,父亲便吆喝我们在自家石磨上碾压。这个时候,父亲一边推着石磨,一边向豆子里加水,随着石磨的辗转,白花花的豆沫浆便从石磨里流淌出来。等把豆浆全部磨好,则用一块白布把豆浆包裹起来,不停地用手揉搓,将豆汁渗透出来,剩下的叫作豆腐渣了。最后烧火熬制,待一定火候,把熬制好的豆浆盛在一个事先做好的四方木制框子内,压实成型,一个豆腐便制作完活。对于做好的豆腐,除留作招待客人外,其余的可自己享用。对于做豆腐剩余的渣子,也可谓是一道美食。善于厨艺的母亲,一半把它蒸成渣馍馍,一半腌制成渣咸菜。所有准备就绪,只待年的到来。到了除夕这天,我们兄妹都能分得满满的一碗“白菜豆腐丸子肉”大锅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依偎在父母身旁,吃着鲜嫩的豆腐,憧憬着来年的美好,一年的疲惫和艰辛都化为乌有,那种满足与幸福感,写在脸上,充斥在心间。还记得有一年做豆腐,父亲牵挂着出嫁的大姐,顺便多做出来一个,让我给的大姐送去。当时,我把豆腐盛放在一只水桶内,绑在自行车的后座,骑车翻山到远离十多里路的大姐家。由于一路颠簸,好好的豆腐变成了碎渣状。望着破碎了的豆腐,我尴尬地呆呆站着,哭笑不得。好在大姐并无在意,笑着说:“弟弟啊,你不是送来的豆腐,而是送来的亲情,送来的咱父母的牵挂,送来的是兄妹间的爱。”姐姐的一席话,让当时的我懵懵懂懂,但所经历的那段亲情故事,却一直影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古人云“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属贫人”。是啊,豆腐清白,品格高洁,不媚不俗,我赞美豆腐的洁白无瑕,更赞美豆腐的清白风骨。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村相继建起了颇具规模超市,所需生活物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而原有的那些走村串乡的商贩,连同那些独特的“乡音符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超市自选和自动叫卖的喇叭声。
时至今日,又闻老家梆子声,怎能不勾起我对孩提时的回忆。我在想,村里老魏家豆腐坊重操旧业,沿用传统的梆子声卖豆腐,是否让人们回归那个年代的童真?是否在给人以浮躁心灵的净化?又是否在弘扬一种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依寡陋之见,这种卖豆腐的梆子声,又何尝不是一种现代诚信营销模式的转变... ...。
东顺集团宣传部:李广勇
2021年
作者简介
李广勇,男,1961年生于东平县接山镇,中共党员、大专学历。1991年至今,先后担任东平县人民广播电台编辑;电视台记者、编辑;电视台新闻部主任;电视台专题部主任;制片人;对上宣传部主任;现任东平县作家协会主席。其作品陆续在《农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大众日报》、《山东工人报》、《青年思想家》、《青年记者》等30多家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各类作品2600多件,有85件分别获得省、市级好作品奖励。
(图文供稿:李广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