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盗汗方大全(收集整理)
1、龙骨散
【处方】白龙骨半两,牡蛎粉半两,黄耆(锉)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麻黄根半两,熟干地黄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夜后常有盗汗,黄瘦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2、龙胆汤
【处方】龙胆不以多少(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后盗汗不止,或妇人、小儿一切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加猪胆汁3两,空心、临卧,点入温酒少许调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三
3、龙齿汤
【处方】麦门冬(去心)2钱,地骨皮2钱,远志(去心)2钱,人参(去芦头)2钱,白茯苓(去皮)2钱,甘草(微炒)2钱,防风(去芦头)2钱,紫石英1钱,石膏1钱,羚羊角1钱,龙齿2钱。
【功能主治】小儿潮热往来,睡多盗汗,肌体瘦,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6分,煎至4分,去滓,乳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五
4、六神饮
【处方】黄耆(蜜炙)、地骨皮、乌梅肉、龙胆草、秦艽、银州柴胡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骨蒸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淡竹叶1枝,煎5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六六引《吴氏集验方》
5、香朱散
【处方】香白芷30克(锉,研为细末)朱砂3克(研细)
【制法】上药和匀。
【功能主治】治小儿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3克,浓煎小麦汤调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十
6、麻黄散
【处方】人参、茯苓、黄耆(蜜炙)、龙骨、牡蛎(煅)、麻黄根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日久,口干烦渴,消瘦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半盏,加生姜、大枣,煎至3分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
7、灵犀饮
【处方】犀角(镑屑)半两,胡黄连半两,茯苓(去皮)1两,人参(去芦)1两,川芎1两,秦艽1两,甘草1两,羌活1两,柴胡1两,桔梗1两,地骨皮1两。
【功能主治】小儿骨蒸潮热,盗汗,咳嗽,不食多渴,面黄肌瘦,腹急气粗
【用法用量】灵犀散(《普济方》卷三八四)。
【摘录】《婴童百问》卷六
8、莲子黄连丸
【处方】黄连5钱(猪胆汁浸1宿,晒干),胡黄连3钱,瓜蒌根2钱,乌梅(去核)2钱,杏仁(浸去皮,焙)2钱,石莲子2钱。
【制法】上为末,用猪胆汁浸糕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敛阴和脾。主小儿潮热往来,五心烦热,盗汗骨蒸,喘咳,疳而成痨者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煎乌梅、姜蜜汤送下。
【各家论述】方中黄连、胡黄连拔骨蒸,瓜蒌根清胸膈之热,乌梅敛真阴,伏虫(匿虫),杏仁润心肺,以破坚结,石莲子理脾胃,以交心肾。
【摘录】《医林纂要》卷九
9、莨菪丸
【处方】莨菪子1两(醋浸1宿,炒黑色),木香1钱,胡黄连1钱,芦荟(研)1钱,诃黎勒皮2枚,肉豆蔻(大者)1枚(去壳)。
【制法】上为末,用烧粟米饭为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痢,面黄体瘦,盗汗壮热,心腹虚胀,皮毛焦枯
【用法用量】每服5丸至1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10、橘香丸
【处方】陈皮1两,木香1两,姜黄(切片)半两,草豆蔻仁半两,白术(锉,炒)半两,牵牛子(炒)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积。黄瘦盗汗,腹胀泄泻,宿滞不化,气促发喘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葱白米饮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二
11、鸡胫丸
【处方】天门冬1两,麦门冬(各去心)1两,秦艽1两,雄黄1两,雌黄1两,瓜蒌根1两,黄芩1两,柴胡(茸)1两,枯白矾1两,防风1两,桂1两,茯苓1两,桑白皮1两,雄鸡胫1对(炙),雌鸡胫1对(炙)。
【制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常服少病儿肥。主小儿惊疳黄瘦,咬牙,肌热盗汗,食积肚大,脚细,长大不能行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粥送下,1日2次,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六○引《施圆端效方》
12、加味建中汤
【处方】白术(炒)、白芍(炒)、扁豆(炒)、黄耆、陈皮、甘草、白茯苓、丹皮、枣仁、沙参。
【功能主治】小儿病后,面黄肌瘦,夜出盗汗
【用法用量】大枣1枚为引。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13、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 黄耆(炒)茯神(去木)各60克 甘草(炒)白术(炒)各30克 木香1.5克 远志(去心)酸枣仁 龙眼肉 当归 牡丹皮 山栀(炒)各3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因乳母忧思郁怒,胸胁作痛,或肝脾经分患疮疡;或寒热惊悸无寐,或便血盗汗,疮口不敛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乳母服,儿亦服之。
【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三
14、虎杖散
【处方】虎杖(锉)。
【功能主治】小儿实热盗汗
【用法用量】水煎服,量多少与之,不拘时候。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15、胡连芎归汤
【处方】胡黄连、川黄柏、黄芩、当归、川芎、小生地、白芍药、胆草、人参、鳖甲、知母、陈皮、柴胡、麦冬、甘草。
【功能主治】小儿疳劳,五心烦热,潮热往来,盗汗夜渴,食少骨蒸,形容枯瘦,渴泻饮水,肚硬如石,面气如银,嗽喘发热,或痰中有血丝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指掌》卷四
16、胡连丸
【处方】柴胡、胡黄连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2-3丸,放银器中,黄酒化开,再入水5分,重汤煮20-30沸,温连药渣饮尽,重者再1服。
【摘录】《良朋汇集》卷四
17、柴胡秦艽汤
【处方】柴胡(去苗)1两,秦艽(去苗土)1两,常山1两,贝母(去心)1两,甘草(微炙)1两,乌梅肉(焙干)1两,山栀子仁1两,豉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黄芩(去黑心)1两,生姜(切)半两,大黄(锉,炒)半两,桃枝(锉)1握,柳枝(锉)1握,葱白(切)1握,薤白(切)1握,糯米半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半盏,酒2分,同煎至4分,去滓温服,早晨、日午、临卧各1。5岁以下分作2服,2岁以下分作3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18、贝母瓜蒌散
【处方】川贝2钱,瓜蒌仁1钱5分,山栀1钱,黄芩1钱,橘红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小儿内热,夜热潮热,昼轻夜重,或口渴,或腹胀,或盗汗,症因伏燥者。
【用法用量】
热甚,加川连8分;痰多,加胆星5分。
【摘录】《笔花医镜》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