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三)

三国时期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期,乱世出英雄,不仅出了很多的勇猛善战的虎将,如赵云、关羽、马超、姜维、夏侯惇、孙策、黄盖等,而且出了不少雄韬伟略的第一流谋士,如诸葛亮、司马懿、庞统、鲁肃、陆逊、郭嘉等,均是很有才识的谋略大师。

诸葛亮有很多精彩的成功策划,如博望坡火攻破曹军、赴柴桑智激孙仲谋、联孙吴抗曹烧赤壁、征南中智擒孟获、治巴蜀赏罚严明、居相府闲退五路军、出祁山妙计除张郃、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取天水智收姜伯约等等,而最为出色的谋略,是在隆中为刘备谋划了蜀国的发展战略。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留心寻找值得为之效力的主人,但作为高明的智者,他是不会贱卖自己的。自古就有“姜太公钓鱼”的故事,诸葛亮深知“愿者上钩”的道理,他稳坐隆中,等待着刘备登门来请。刘备诚心地“三顾茅庐”。在隆中与刘备推心置腹,谋划蜀国的开国战略。

诸葛亮(剧照)

刘备诚恳地对诸葛亮说:“汉王朝政权已经很危险了,奸臣曹操掌握了国家的政权,而皇上实际上是在落难。刘备我不自量力,想伸张正义于天下,但智谋不够,见识短浅,至今还寄人篱下,颠沛流离,成不了大事。请先生能帮我指点,如能让我走出困境,这将是万幸!”诸葛亮见刘备非常诚恳,就推心置腹地向刘备提出了他所谋划的蜀国战略。

首先,诸葛亮说明了当时的局势和机会。汉朝的气数已尽,天下大乱,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几个城池的人的为数不少。曹操与袁绍相比,名气要小,兵力薄弱,但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袁绍,改变弱者的地位而成为强大者,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有人为因素,是谋划得当所致。和平时期靠地位、名义、实力,乱世机会多,靠的是胆略、智谋。弱势的曹操既然有机会战胜强势的袁绍,刘备当然也会有机会的,也可以由弱到强,这是“天时”,是机会,机不可失。

其次,诸葛亮分析了当时曹操、孙权的主要势力极其特点。当时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是不能与他争胜的。孙权继承父兄的基业,占据江东一带大部分地方,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作为外援,而不可谋取。要知道,曹操战胜袁绍之后,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他占领了,兵强马壮,皇帝又在他手里,他可以借皇帝的名义来发号施令,不能硬拼,而孙权占的地盘好,人才不少,又很诚心跟着他,要攻取也难,只能作为联合的力量。诸葛亮这里分析的是属于“人和”因素,让刘备明确当前的敌友关系,也就是确立联吴抗曹的基本策略。

再次,诸葛亮指明了当时可以选择的有利地盘和能够占领该地盘的有利条件。荆州的北面据有汉、沔二个水系,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面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但现在荆州的主人刘表是没有能力守住的,这个好地方是老天爷用来资助刘备将军的,刘备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地形势险固,汉高祖就是凭借这一地方而成就帝业的。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构成威胁,刘璋对民众的殷勤富裕、国家强盛不懂得爱惜,深谋睿智的人都渴望能得到贤明的新君。有荆州、益州这样的好地方,而且守这两州的主人又都是昏庸懦弱之辈,抢夺这两州,是能够做到的,占据这两州也是非常有利的。诸葛亮这是在向刘备讲如何争取“地利”的因素。

最后,诸葛亮分析了刘备的优势,以及蜀汉政权的近期计划和远期目标。诸葛亮说,将军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又威信和仁义闻名于天下,广泛招揽天下英雄,真诚渴望得到贤能的人,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结好各戎族,南面安抚夷越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到那时,老百姓都会用竹篮盛着饭食,用陶壶装着酒来欢迎刘备。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霸主之业就能建成,汉朝政权也可以复兴了。占据荆、益两州,建立自己的根据地,改变寄人篱下的被动局面,然后再图向北方进击。这是近期蜀汉的战略计划,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将来北伐中原,复兴汉室,可以作为蜀汉的远期战略目标,也是号令天下正义的旗帜。

试想,当时的刘备正处于无家可归,落魄狼狈的艰难处境中,听了诸葛亮的这一番精辟独到的分析,必然是非常高兴的。刘备虽是汉王朝的皇族后裔,但当时手中的军队很少,也没有自己的地盘,不用说比不上曹操、孙权,就是连刘表、刘璋、张鲁都不如。经诸葛亮一说,刘备雄心又唤起了,信心更足了,他有了称雄天下,复兴汉室的新希望。

这就是非常有名的“隆中对”故事,就当时的局势来看,诸葛亮的策划确实是非常到位的,后来的现实状况也证明了诸葛亮策划方案的可行性。在当时,曹操占领北方,孙权据有江东的局势下,刘备也只能富饶而又有战略意义的荆州、益州作为自己根据地。

三国时,能与诸葛亮较量的谋略家是魏国的司马懿。在曹魏阵营中,除曹操外,就是司马懿最有雄才大略,他统领魏军,在祁山与诸葛亮频频交手,阻止蜀军北伐,连智谋超群的诸葛亮也不得不惧怕三分。司马懿率魏军与诸葛亮的多次较量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智谋,后来,竭尽全力的诸葛亮累死在五丈原,司马懿用以优势兵力稳妥防御的策略,最后取得了胜利。司马懿有很多精彩的谋略故事,如巧言安抚飞师擒杀叛将孟达、声东击西大败辽东公孙渊等等,而最让人赞叹的策划谋略当属“诈病赚曹爽”。

公元237年,司马懿率四十万大军远征辽东,平定公孙渊叛乱,在班师的路上被急令诏回许昌。原来,魏明帝曹睿病危。太尉司马懿、大将军曹爽、侍中光禄大夫刘放和孙资,托孤之臣,曹睿把太子曹芳托付给他们四人,而特别交代司马懿别忘了太子对他的亲密之情,别辜负了曹睿的期望。曹睿死后,司马懿和曹爽辅助曹芳继位,初期,大将军曹爽和司马懿配合得还不错,曹爽处事谨慎,大事均和司马懿商量,但时间一久,曹爽的亲信门客何晏、邓飏等开始从中调拨。何晏等对曹爽一味附和司马懿很不满意,就向曹爽建议:“主公的大权不能委托他人,免生后患。”曹爽说:“司马公与我同受先帝的托孤之命,哪能忍心背叛他?”何晏说:“当年曹真老主公与仲达抗击蜀兵时,就是被他气死的,主公难道没弄明白吗?”曹爽醒悟过来,他与幕僚亲信商议后,奏明魏主,认为司马懿功高德重,该加升为太傅。曹芳准奏。司马懿被明升暗降,失去了兵权。曹爽掌握了兵权,让他的弟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三个弟弟各领三千御林军,自由出入禁宫。曹爽日夜与何晏、邓飏、毕轨、丁谧、李胜等议事,并饮酒作乐,广招美女,建搂筑阁,极尽奢华。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推脱有病,请求告老养病,获准后他闭门不出,而司马懿的两个儿子也退职闲居在家里,父子三人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司马懿(剧照)

曹爽和何晏、邓飏等喜欢出外打猎,曹爽的弟弟曹羲比较有头脑,他提醒曹爽说:“兄长威权显赫,但喜欢外出游猎,如果被人暗算,后悔就来不及了。”曹爽很狂妄,他说:“兵权在我手中,有什么好怕的?”大司农桓范,,有谋略,人称“智囊”,也力劝曹爽,但他就是不听。这时,魏主令曹爽的门客李胜由河南伊改任荆州刺史,曹爽就令李胜到太傅府中辞别,探看司马懿的动向。司马懿对李胜的来意非常清楚,于是,他假装重病,去冠散发,紧靠在床上,由两个卑女搀扶着。李胜进来后见了说:“好一阵不见太傅了,想不到病得这么重。现在天子令我任荆州刺史,特来拜辞。”司马懿装成听不清,说:“并州离朔方近,对防备有利。”李胜更正说:“任荆州刺史,不是'并州’。”司马懿笑着说:“你刚从荆州来吗?”李胜说:“是汉区域上的荆州。”司马懿大笑说:“你是从荆州来的。”李胜说:“太傅如何病成这个样子?”左右的人说太傅耳聋了。李胜说用笔写给司马懿看,司马懿笑着说:“我病得耳朵聋了,你此去请多保重!”说完,用手指指口,服侍他的卑女赶紧喂汤,司马懿喝汤时汤都流到了衣襟上,他用颤抖的声音说他老了,快死了,两个儿子不成器,请李胜见到大将军时,千万要多关照。说完,倒在床上,气喘吁吁。李胜把见到的情况赶紧汇报给曹爽,曹爽认为司马懿对他已经不构成威胁。有一天,曹爽请魏主曹芳去拜谒高平陵,祭祀先帝,众官随驾,曹爽带三个弟弟还有何晏等亲信及御林军随行,走到半路,大司农桓范拦住劝说:“主公总领禁军,不宜兄弟同时出城,如果城中有变,该如何应付呢?”曹爽根本不听劝,出城去了。

司马懿立即采取行动,他进驻中书省,把符节和斧钺交给司徒高柔,令他代行大将军职务,先占据曹爽的营寨,又令太仆王观代行中领军职务,占据曹羲的营寨。而后,司马懿引一帮老臣进入后宫,启奏郭太后,说曹爽违背了先帝的托孤之恩,奸邪乱国,建议废黜曹爽。郭太后非常惧怕,只好顺从司马懿了。司马懿立即命令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写好奏章,派人出城启奏皇帝。司马懿自己引领大军占据军事要地,并指派与曹爽关系不错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向超爽说明,他司马懿对着洛水发誓,只是为了兵权,不为别的事,请超爽交出兵权。

曹爽在打猎,听说城中有变,太傅有表奏,吓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曹芳听完奏章,问曹爽该怎么办?曹爽吓得不知所措,急问两位弟弟,曹羲说:“我曾进谏过,你执迷不悟,司马懿谲诈无比,孔明还无法胜他,何况我们兄弟,不如自己綁了去见他,还能免于一死。”逃出来的人报告说城中把守得像铁桶一般,太傅领兵守住洛水浮桥,大势已去。

这时,逃出来的桓范向曹爽建议,奏请天子巡幸许都,调集动外面的兵马来讨伐司马懿。曹爽担心留在城中的家属,没有采纳桓范的建议。从城里出来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告诉曹爽,说太傅司马懿曾对着洛水起誓,只要曹爽削去兵权,没有别的用意。曹爽相信这是好意。桓范极力劝说曹爽,说事情危急,不能轻信司马懿而自投罗网!曹爽一夜流泪,犹豫不决,到天亮还是决定不起兵,进城投降。主簿杨综哭着说:“主公今日舍去兵权自缚去降,难免东市受戳杀!”曹爽天真地说:“太傅必定不会失信于我的!”

曹爽三兄弟回城后,被司马懿软禁了在曹府中。曹羲向其兄建议向太傅借粮,如果肯借,就没有加害之意。果真,粮借到了,曹爽也很高兴,认为仲达没有害他之意。这时,司马懿正在大肆抓人问罪,搜集罪证。有了证据,司马懿抓了黄门张当,还有曹爽的门客何晏、邓飏、毕轨、丁谧、李胜,连同桓范一起下狱。最后,司马懿把曹爽三兄弟连同一帮人犯,全都斩于东市,灭其三族,家产财物,全部抄了入库。

魏主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同领国事。诛杀曹爽三兄弟,使司马氏成功了走向了夺取曹家天下的第一步。后来,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司马昭专权独断,司马师废了曹芳,另立汉文帝之孙、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自封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司马昭又杀了曹髦,立曹奂为名存实亡的天子。司马昭死后,长子司马炎为晋王,后司马炎篡位,完成了政归司马氏的最后步伐,司马氏彻彻底底取代了曹氏。

可见,司马懿“诈病赚曹爽”是非常关键的计策与谋略,是司马氏重掌军权,全面控制朝中权力的关键一步。司马懿韬光养晦而后突然出击的成功政变,为司马氏取代曹氏占有魏国天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于三国归晋局势的形成意义重大。

诸葛亮被称为“卧龙”,而与诸葛亮比肩的谋士庞统则被成为“凤雏”,当年,水镜先生司马微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得天下,可惜的是刘备两位都得到了,反而得不了天下。“凤雏”庞统也是大谋略家,是刘备的得力智囊人物,他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刘备要实现“隆中对”的战略,当他占领荆州之后,就寻机占领益州,他留诸葛亮辅助关羽镇守荆州,而带着庞统进入西川,实施抢占巴蜀的计划,庞统成了刘备入夺取西川的军事行动的首席策划师,

庞统(剧照)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法正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到荆州,请刘备入益州帮助刘璋抗拒张鲁。法正知道刘璋无能,不能久为益州之主,就私下向刘备献计,请刘备入川后借机谋取益州。刘备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庞统对刘备进言:“荆州荒芜败落,人物快流失光了。而且,东面有孙权,北面有曹操,很难有大的发展。益州户口百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如果真能夺取此地,以此作为根基,应当可以成就大业的。”刘备还是有点担心,他说:“如今与我水火不相容的是曹操,曹操霸道,我比较宽厚,曹操暴虐,我会有仁慈之心,曹操狡诈,我会行忠诚之义。凡事与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成就大业。如今为得益州,失信于天下,能行得通吗?”庞统说:“现在是战乱时期,凡事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应变才行。况且吞并弱小的,攻击暗昧的,逆取顺守,报之以仁义,正是古人所重视的。只要事成之后,能封还刘璋一块土地,还有谁会说您没有信义呢?现在不乘机攻取益州,到时就会被别人占先机。”

刘备觉得庞统的建议很有道理,便采纳了,他留诸葛亮、关羽等镇守荆州,自己带领庞统,率兵进入西川。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向刘备献策:“此次与刘璋相会,是好时机,可以将他执拿,这样您不必有兵马劳顿,便可坐定一州。”刘备说:“刚进入人家的地盘,信义恩情还没有建立,这不可以。”(参看《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刘璋很厚道,没有意识到危险,他隆重地招待刘备及其部下,并拨给刘备不少人马粮草和军用物资,连战略要塞白水关也交给他督理,请他率兵去进击张鲁。刘璋交代完就回成都,刘备则率部到了葭萌关。刘备因此而实力大增,部众超三万,兵精粮足,士气大振。但刘备并没有立刻攻张鲁,而是停留葭萌关,厚树恩德,收买民心。

一年后,庞统见时机成熟,就向刘备献上三条计策:“上策是,暗中条选精兵,昼夜兼程,突袭成都,刘璋不懂武略,又一直没有防备,大军一到,便可一举平定;中策是,川中名将杨怀、高沛,各率有强兵,据守关头,据说经常有书信劝告刘璋,请您退兵回荆州。将军您还没有到时,可以放消息让他们知道,说荆州有危急,急想要回去救援,请装扮好,装成要回归的样子,这两位将军,佩服您的英名,又喜欢您退兵,估计必然乘轻骑来见,将军您可以乘机执拿他们,收取他们的兵马,进军成都; 下策是,退守白帝城,连接荆州,等待机会再进攻西川。如果您犹豫不决,将被困住,很难坚持长久。”(参看《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刘备认为上策太过急,下策太过缓,中策比较可行,就采纳庞统的中策建议,引诱杨怀、高沛来送别,乘机杀了他们,然后挥兵直指成都,一路上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尽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刘备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日在此会聚,真是快乐!”庞统却说:“工法别人的国家,会认为是快乐的,这不是仁义之师。”这时刘备已经醉了,很不高兴地说:“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难道就不仁义吗?你说的不妥当,是不是快点退出去?”庞统听了,起身退出去,刘备马上后悔,急忙请他回来。庞统回来后,不看刘备,也不道歉,自饮自乐。刘备说:“刚才我们说的,谁是错的?”庞统说:“君臣都有过错。”(参看《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刘备大笑,酒宴上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可惜的是,当刘备包围雒城时,庞统率领军队进攻,不幸被飞箭射死,命丧于“落凤坡”。刘备对庞统的死,十分痛心,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卧龙、凤雏都尽力辅佐刘备欲复兴汉室,可是,刘备不占天时,最后,刘禅投降,三国归晋。蜀国的谋士们虽能鞠躬尽瘁,但却难以复兴汉室,很可惜,还好,诸葛亮、庞统的谋略思想在历史上一直在发生着影响。(待续)

(0)

相关推荐

  • 从部分三国名人的经历,看诸葛亮为何选刘备,而不选曹操和孙权?

    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诸葛亮. 当时的诸葛亮27岁,以这个年纪出道,其实已经算很晚了. 比如,郭嘉也是快27岁才投奔曹操 ...

  • 诸葛亮主张“跨有荆益”,庞统却认为荆州要不得,谁更高明?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他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的策略是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刘备.孙权.曹操三家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即"隆中对". 从中可看出,诸葛亮的主张是必须占据 ...

  • 汉末三国四大能人“卧龙凤雏幼麟冢虎”,蜀汉得其三还是灭亡?

    卧龙凤雏幼麟冢虎是指汉末三国的诸葛亮.庞统.姜维.司马懿等人.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号凤雏:姜维,号幼麟:司马懿,号冢虎. 四大能人 卧龙: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 ...

  • 三国最著名的五位隐士:除了水镜先生,你还知道哪一个?|庞德公|司马徽|管宁

    隐士,即隐居之士.真隐士的人格特点是寻求诗意的栖居,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对仕隐情结的一种解脱.如老子出关归隐,孔子周游列国累了,便说沂水春风"吾与点",庄子看惯了大小诸侯尔虞我诈, ...

  •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八)

    [这是"谋略家群像素描"的最后一篇,此篇所论述的专题很值得注意,曾国藩用谋异常厉害,能于极大险境中急流勇退,成功避险而又继续掌权,史上能做到的人很少,值得深思.] 明之后,清王朝最 ...

  •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七)

    前一篇,介绍了赵普出身于小吏而成宋开国皇帝的首席谋士的故事,而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首席谋士,则是一位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大智者.这位大智者在民间被传得神乎其神,他叫刘基,字伯温,他在二十三岁中进士,可是 ...

  •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六)

    汉末三国的乱世,出了很多的英豪,而唐初在建立"贞观之治"的辉煌胜绩的过程中,也出了许多的英豪,李世民本人很有文韬武略,而他身边有不少文臣武将,都是很杰出的,在李世民的谋士中,房玄龄 ...

  •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五)

    东吴的陆逊在蜀军大兵压境时帮助孙权解决了大危机,而北方曹魏阵营的谋士郭嘉,也在十分关键时候,帮了曹操的大忙. 郭嘉原来是在袁绍军中出谋划策的,后来,他发现袁绍思虑过多但不得要领,好用谋略但不善于决断, ...

  •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四)

    在蜀国,诸葛亮.庞统辅助刘备复兴汉室,而在江东,鲁肃则辅助孙权维护东吴霸业,鲁肃是孙权的大谋士,他深谋远虑,富有远见卓识.鲁肃一直坚持为孙权谋划吴国的大计,深得孙权的器重.当时,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后 ...

  •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二)

    秦国到秦二世主政时,已由一个强大的国家变成一个摇摇欲坠的没落王朝,刘邦和项羽成了反秦的两股最大的力量.项羽是骁勇善战的将军,但确实不善于听取谋略家建议的鲁莽统帅,他的众多谋士先后离他而去,连他的亚夫, ...

  • 中国古代谋略家群像素描(一)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的征战很激烈,战争很频繁,军事政治力量的较量很严酷,竞争异常激烈,所以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谋略理论成熟很早,从谋略文化的角度看,有很 ...

  • 中国古代神话考(三)--中国古代神话VS古希腊神话

    最近总被推送一条假新闻--<麻省教授: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分析>! 大概内容是说:一位名叫理查德·拉尔森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在一场讲座中对比解读中西方神话故事,称西方人习惯于听神的旨意,往往逃 ...

  • 114张图在线观赏: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三)明清时期

    这个展览以中国古代外销瓷器为主的294件精品文物,这里把展出的所有文物所拍照的350多张图分三次都给您呈现出来.虽然陆续分享了展品的所有图片,但学习古陶瓷还是需要实地看实物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