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这几种神经痛,助你精准鉴别不误诊!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知觉和感受的经历,常与已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伴随存在。在痛觉的形成、维持、演变和调节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广泛影响。因此,疼痛心理学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阐明疼痛现象与心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作用规律,对于理解疼痛过程和提高临床疼痛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我们具体介绍臀上皮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闭孔神经痛这四种臀部神经疼痛,并具体分析如何对这几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做到心里有底,不误诊!

01

臀上皮神经痛

臀上皮神经痛(hip epithelial nerve pain)是指因腰臀部肌筋膜急性扭伤,慢性劳损,导致该神经过髂嵴处的骨纤维管被撕裂,管腔变形,或骨纤维管隙内脂肪疝等卡压管内神经、血管而引发的急性腰腿痛症。

 (一)临床表现 
患侧臀上部疼痛,有的伴有下腰痛。感觉刺痛并有放射到膝关节上和大腿后方,站立时腰背肌表现无力。急性期坐卧困难,慢性患者腰腿酸胀不适,软弱无力,弯腰易出现酸胀痛。

(二)物理检查 
患侧臀部髂嵴下两横指处有明显压痛点,或可触及有滚动高起的条索样结节,触压时有痛、麻、胀,患侧直腿抬高试验可有不同程度的受限,局部按压臀上部可触及到条索状或团块状硬物,有滚动感。严重的团块与皮肤粘连不移动。

(三)影像学检查 
腰椎骨盆X线或腰椎间盘CT平扫、磁共振成像(MRI)排除腰臀部病变引起的腰臀部疼痛。

(四)诊断标准 
1.疼痛特点为臀、大腿部疼痛,多不超过膝关节,无神经根受累体征。 
2.臀部可触及直径数毫米、长度数厘米的条索状且有压痛的肿物。 
3.条索局部封闭后疼痛缓解。 
4.腰椎影像学检查排除腰椎疾病。

 (五)鉴别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部疼痛多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疼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或感觉异常。严重时可见肌肉瘫痪、间歇性跛行、脊柱偏歪。患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实验阳性。

2.梨状肌综合征 
臀部酸胀、大腿后外侧及小腿外侧有放射性疼痛,有时仅表现小腿后侧疼痛;重者臀部疼痛并大腿后外侧和小腿放射性疼痛、麻木。触诊时,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明显的深在性压痛,在臀中部可触及肿硬隆起的梨状肌。梨状肌张力实验阳性,患肢内旋抗阻实验阳性。亦可用利多卡因局部封闭疼痛缓解或消失。

02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sciatica)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的疼痛。坐骨神经痛为最常见周围神经痛,发病年龄常在20~60岁,青壮年男性多见。

 (一)临床表现 
不同病因所致的坐骨神经痛有不同表现,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内传导性放射性疼痛可呈持续性钝痛,亦可呈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时有发作性加剧。坐骨神经炎可有受寒或着凉史,腰部疼痛较弱,臀部大腿、小腿疼痛更剧烈。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因咳嗽、喷嚏、用力、排大便时疼痛加剧,休息时减轻(图7-28-1)。

图7-28-1 坐骨神经的走行及疼痛区域

(二)物理检查 
压痛点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如下腰部棘突间及椎旁压痛,同时有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多为腰椎间突出所致神经根性压迫。压痛位于臀部且梨状肌紧张实验阳性,多为坐骨神经骨盆出口处压迫。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坐骨神经干压痛。同时患者可有坐骨神经支配范围内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障碍。部分患者可有跟腱反射、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行腰椎摄片常见腰4、5椎间隙狭窄,同时可明确是否有腰椎退变、滑脱还是结核、肿瘤。 
 2.CT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椎管内神经根受压情况。 
 3.MRI检查可明确脊髓病变、椎间盘退变、椎管内肿瘤及腰椎结核,对坐骨神经本身病变及走行部位组织变化有诊断价值。

 (四)实验室检查 
1.肌电图检测在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肌电图检查不仅可以判定神经损伤是否完全损伤、部分损伤,还可以定出比较准确的损伤部位,如梨状肌部位损伤受累肌肉为胫骨前肌、腓骨长肌、伸长肌、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股二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感觉受累为小腿皮区、足背、足底;腰椎根性损伤受累肌肉为胫骨前肌、腓骨长肌、伸长肌、腓肠肌内外侧头、比目鱼肌、股二头肌长头、股二头肌短头、腰椎旁肌,感觉受累为小腿皮区、足背、足底。 
 2.部分坐骨神经炎患者可出现血沉增快、血常规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升高。

(五)诊断标准 
 1.有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内传导性放射性疼痛,神经根病变时,咳嗽、喷嚏等动作常使疼痛加重; 
 2.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有压痛点,如腰(旁)点、髂点、臀点、腘点、腓点、踝点; 
 3.坐骨神经牵拉征阳性; 
 4.坐骨神经支配范围内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反射和自主神经障碍,常见的有患肢趾背屈力弱,小腿外侧感觉减退,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5.由于病因不同,尚可有其相应的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所见。

(六)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痛乃是多种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症状。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引起痛的原因,才能作出正确诊断和相应治疗。 
 1.腰椎间盘突出症 
 (1)腰痛伴同侧坐骨神经分布途径放射性痛,腹内压增高时加剧; 
 (2)双拇指触诊患椎棘突偏歪,上下间隙不等,患处棘突旁有压痛及下肢放射痛; 
 (3)直腿抬高试验小于75°,加强试验阳性; 
 (4)患侧小腿外侧浅感觉减退; 
 (5)CT可见腰椎间盘突出,腰5或骶1神经根受压。

2.马尾肿瘤 
 (1)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 
 (2)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及鞍区感觉减退; 
 (3)腰椎穿刺有蛛网膜下腔梗阻及脑脊液蛋白定量明显增高,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确诊。 
 3.梨状肌综合征 
 (1)自觉患肢变短,走路跛行,臀部深在性疼痛,同时具有一侧坐骨神经分布途径放射疼痛; 
 (2)双拇指触诊梨状肌可见高起的条索或肌束征,同时有压痛及放射痛; 
 (3)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前疼痛加剧,超过60°疼痛反而减轻,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 
 (4)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5)X线检查无意义。

4.坐骨神经炎 
 (1)臀部或大腿后面,或小腿外侧疼痛及放射性痛,有的以麻木和感觉减退为主; 
 (2)无明显压痛点,且疼痛与腹内压增高无明显关系; 
 (3)直腿抬高试验早期受影响,中后期一般不受影响,尚能达到正常,加强试验各期均为阴性; 
 (4)X线检查无意义; 
 (5)有感染病灶者,血常规有改变,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增加。

03

股神经痛

股神经痛(femoral neuralgia)是指沿股神经支配区的放射性疼痛,即在大腿前侧、小腿前内侧疼痛。广义来说,本病可由一切所致股神经病变的原因导致,包括本身的炎症、肿瘤及外伤、压迫。狭义的股神经痛又称股神经嵌压症,是因股神经途经的鞘管发生狭窄,使股神经受到卡压引起的症状和体征。本病比较少见,青壮年好发。

 (一)临床表现 
疼痛部位在腹股沟区、股前,向小腿内侧放散痛,活动时加剧,如果腰丛损害时,下腹部、会阴部也发生疼痛,根性损害时上腰部也有疼痛,向小腿内侧、股前放散,咳嗽、喷嚏、腰部活动时加重。伸小腿、屈大腿无力。

(二)体征 
 1.压痛点 
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干性损害压痛点位于髂窝、腹股沟韧带中1/3、膝内侧,髂腰肌血肿者在髂窝部可扪及肿块。根性损害时为上腰椎棘突旁明显,向腹股沟放散,并腰背肌紧张。 
 2.感觉 
 股神经分布区(大腿前内侧或小腿内侧)感觉过敏或减退。 
 3.运动 
 股四头肌肌力减弱,病史长者股四头肌明显萎缩,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反射 
 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常规行腰椎摄片常见L2-3或L3-4椎间隙狭窄,同时明确是否有腰椎结核、肿瘤。 
 2.CT检查 
可明确椎管内神经根受压情况。 
 3.MRI检查 
可明确脊髓病变、椎间盘退变、椎管内肿瘤,同时对股神经走行部位扫描与CT相比敏感度更高,对于病变大小、范围和性质的判断更可靠。

(四)实验室检查 
 1.肌电图检查可提示股神经电位异常,传导速度减慢。 
 2.部分股神经炎患者可出现血沉增快、血常规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升高。

 (五)诊断标准 
 1.有沿股神经分布区域内传导性放射性疼痛。 
 2.沿股神经分布区有压痛点,如上腰椎棘突旁、髂窝部、股三角部。 
 3.股神经牵拉征阳性。 
 4.股神经支配范围内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反射障碍,常见的有患肢股四头肌肌力减弱,大腿前内侧或小腿内侧感觉过敏或减退,膝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5.由于病因不同,尚可有其相应的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所见。

(六)鉴别诊断 
股神经支配区域比较广,症状复杂,与走行部位周围神经痛容易混淆,应注意鉴别。 
 1.股外侧皮神经痛 
 (1)疼痛区域不同: 
 股外侧皮神经痛为大腿外侧皮肤疼痛,而本病为大腿前内侧疼痛。 
 (2)压痛点不同: 
 股外侧皮神经痛压痛点位于髂前上棘内侧,而本病压痛位于髂窝部、股三角部。 
 2.髂腹股沟神经痛 
 (1)疼痛区域不同: 
 髂腹股沟神经痛为腹股沟区剧痛,波及阴部,而本病为大腿前内侧,累及膝及小腿前内侧。 
 (2)临床表现不同: 
 髂腹股沟神经痛主要累及感觉,而股神经可致股四头肌肌力减弱。

04

闭孔神经痛

闭孔神经痛(obturator neuralgia)又称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闭孔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系指闭孔神经在出盆经闭膜-骨性管道受压而引起的以同侧下肢股内侧疼痛为主的一组症状与体征。本病比较少见,以成年女性偏多。

(一)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有髋部扭伤史、骨盆骨折或妇产科手术史。髋部及大腿内侧疼痛、麻木,咳嗽、用力排便等腹压增高时症状加重。后期可有肌萎缩,股内收肌无力,出现跛行。

(二)物理检查 
 1.压痛点 
 耻骨结节下方,闭膜管出口处压痛,并可能向股内侧或膝内侧放散。 
 2.感觉 
 大腿内侧皮肤感觉障碍减退。 
 3.运动 
 股内收肌肌力下降,肌肉萎缩,“4”字试验阳性。

 (三)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盆骨折患者可见闭孔变形或骨痂生长。

 (四)实验室检查 
 1.肌电图检查提示闭孔神经损伤。 
 2.盆腔炎患者可出现血沉增快,阴道分泌物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

 (五)诊断标准 
1.髋部扭伤、骨盆骨折或妇产科手术史; 
2.髋部及股、膝内侧疼痛; 
3.耻骨结节下方,闭膜管出口处压痛,并可能向股内侧或膝内侧放散,大腿内侧皮肤感觉障碍,股内收肌肌力下降、肌肉萎缩,4”字试验阳性;
4.肌电图检查提示闭孔神经损伤; 
5.由于病因不同,尚可有其相应的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所见。

(六)鉴别诊断 
 1.股神经痛 
 (1)疼痛区域不同: 
 股神经痛大腿前内侧疼痛,而本病疼痛主要在大腿中上段内侧。 
 (2)压痛点不同: 
 股神经痛压痛点位于髂窝部、股三角部,而本病压痛位于耻骨结节下方,闭膜管出口处。 
 2.闭孔疝 
 (1)相似点: 
 两者都可有闭孔神经受压表现。 
 (2)不同点: 
闭孔疝发生嵌顿、绞窄后,患侧下腹部及耻骨上区可有明显的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直肠或阴道检查时可能触及盆腔前壁有条索状肿块,且有触痛。腹部及骨盆X线平片显示耻骨上缘固定的充气肠曲阴影或闭孔内有气体或有一充气的肠曲,盲端指向闭孔,间隙期疝囊造影可观察到闭孔疝疝囊,CT有时可帮助明确诊断。 
 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1)压痛点不同: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压痛点多在腹股沟中点下2.0cm处,而本病压痛位于耻骨结节下方,闭膜管出口处。 
 (2)影像学表现不同: 
 摄片可进行鉴别。

本文来源《脊柱骨伤科学》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骨今中外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