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印之初,印稿设计非常关键,要反复推敲,一定要找到“最好”的那一方印
序 言
薛元明老师长期从事书法篆刻理论研究,在多家专业媒体上开设有个人专栏,拥有很多忠实的读者。这些年,他更是埋头治学,笔耕不辍,发表了很多有见地、有深度、有温度的文章。遍观他的作品,既有针砭时弊、一针见血的批评性文章,也有庖丁解牛、抽丝剥茧的学术性文章,还有短小精悍、启迪后学的点评性文章。从本期开始,金石君将从薛老师的点评性文章中抽选一部分精彩的评印文字分享给我们的印友。要说明的是,这些评印文字中的印章素材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金石印坊往期培训班学员的习作;二是薛老师自己的学生和粉丝(报刊杂志的读者)。
第
72
期
印友习作一
△自强不息(柯志义)
薛元明老师点评
这方印章用刀和篆法更为随意一些,四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有所加强,但问题又出现了,印面太过于均衡,给人不疼不痒、不好不坏的感觉,说好也还好,说精彩却又不够精彩。这方印文内容刻的人很多,所以也能算作一方“名印”,想出新意很难。“不”字疏密关系处理最好,但横画左侧残断,与边栏不粘连,几无所靠,是为败笔。但凡此等关键之处,处理之时一定要细心,大胆落刀、小心收拾。“自”字可以处理成上疏下密的体势,将笔画往下压,“息”字看起来上密下疏,但“心”部没有处理好,四笔竖画同向朝上,有些重复,“强”字是造成印面过于均匀的最主要原因,无法体现出必要的疏密关系。此印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有三种思路:一是将此印刻成白文,效果会好一些,当然,像“强”字篆法仍需调整;二是借鉴隋唐官印的篆法,字形更加统一,疏密关系会更好;三是借鉴古玺,对篆法重新进行改造。这三种思路都可以试一下。刻印之初,印稿设计非常关键,要反复推敲,一定要找到“最好”的那一方印,这是印章与书法截然不同之处。
印友习作二
△去病(任行付)
薛元明老师点评
主题印章在记事言理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现在很多商标设计就是借鉴了印章的元素,产生特定的艺术效果。既然如此,不妨将“主题”二字发挥到极限。由此而言,此印在形式上可以再做一些文章。这就要先看边款的经营。边款上可以用朱文刻“去病”二字,以示强调,需要说明内容可以刻成白文,但处理成对仗形式最好,这样比较严谨。类似此处“庚”字单独落在一列最末,无疑削弱了整个气势。追求完美,小处不可随便。就印人处理而言,用汉玉印之法未尝不可,但对于玉印技法的理解,似乎有不到位之处,比如“去病”二字中,两字转折处皆圆转过度,“去”字这样处理,“病”字当避免,不仅雷同,也使得字形显得过于圆滑,二字有五个垂笔,不免重复,切收笔处皆成燕尾状,更是刻玉印大忌。玉印行刀有特殊要求,笔画以光洁劲挺为第一要旨,起收笔必定稍宽而见规整,方能有精严之意,不可不察。
印友习作三
△守望相助(张宝禄)
薛元明老师点评
此印借鉴瓦当形制,乃是常用之法。瓦当字法的安排,通常有两种:一是字形上下左右分布,以类似正方印章的习惯排列;二是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斜势排列。选择哪一种方法,主要考虑整个印面的设计,还要考虑不同字形之间的关系。从目前的章法和篆法处理来看,作者显然尚未注意到这一点,在推敲上还没有到位,“守”字尚好,“相助”二字有些松垮,不够理想,尤其是“助”字,左右两部分基本上不成比例,非常突兀。“助”字可以改为“
”,稍加调整,印面会安详一些。“望”字需要单独强调一下,因为是错字,正确的写法是“
”或“
”等。但凡刻印之时,不管是不是生僻字、繁难字,只要是拿不准的字形,都要查字典核对,不可马虎。文字无讹误,乃是刻印第一关。
薛元明,1973年出生。金石印坊艺术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篆刻家,书印理论家,从事书印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出版《庄蕴宽传》《中国书法制度论纲》《齐白石经典篆刻技法解析》《金坛书画简史》《经典碑帖技法解析》《邓石如篆书技法解析》《北魏墓志放大本系列》等,参编中国书协“翰墨薪传”《篆书与篆刻》教材。
如果您也想得到薛元明老师的指点,那么可以把您的作品发到金石君邮箱(jsj@godseal.com),金石君会筛选后发给薛老师点评。
特别说明:
1、印蜕必须扫描(300分辨率以上),手机拍的图一概不用;
2、作品必须注明释文、尺寸,并附上本人联系地址(方便后期寄送刊物);
3、投稿较多,不保证一定能选中,选中后发表的时间也不确定。
4、一旦选中并点评,将寄赠当期《书法》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