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语言 地方气息 |《北京胡同》毛傲然
精写作 学生佳作
北京胡同,很有特色,关键在于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如何写出北京胡同的特点、味道,小作者通过自己的见闻感受,抓住了它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生活两大方面,选取富有地域色彩的事物、现象,运用京腔京味十足的语言,来表现北京胡同的文化,表达对北京胡同的迷恋与赞美之情。文章虽没有汪曾祺笔下的《胡同文化》厚重、老道,作为一篇中学生的习作,也很不错了。
写法借鉴:鲜明的特色语言,浓郁的地方气息。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语言风格,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北京有着近3000年城市、800多年都城的历史,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它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而北京的胡同则是凝固了的历史,是物质化了的文化。表现北京胡同的风格和味道,小作者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笔。
1.强化有特色的内容。文章开头引起北京胡同的介绍,“我的家不在皇城根下,但只要放假,父母总会带我去逛一逛皇城根下的北京胡同”,北京胡同的位置,处在“皇城根下”,这是一个都城特有的地方,既不在威严的皇城里边,也不在偏远的城郊。这富有特色的内容,有必要交待清楚。写北京胡同,具体交代了北京胡同的形成、演变的历史,描述了北京胡同的外在形态与格局,特别是描述北京的“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象征和谐团圆。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具体明确地写出了它“四合”的格局特点和寓意,同时也交代了胡同的由来。这些是文章写作的主体,作者写起来也是不厌其细。表现京腔京韵,选择了最富特征的“咿咿呀呀”;写到北京人的能“侃”,“似乎胡同里的每个人都是百事通,侃大山从来不打嗑巴,你说奇怪不奇怪,这也真应了那句老话,天子脚下‘见多识广’”,“天子脚下”,这是北京胡同里的人引以为傲的资本,难怪如此能侃,这也是富有地域特色的表现。胡同“里面的趣闻掌故,时代的风貌,都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漫步其中,到处都是名胜古迹,细细品味又似北京的百科全书”,这是北京胡同所独有的现象。由此看来,要写出富有特色的文章,尽可能多的占有相关材料,了解相关知识,然后浓墨重彩地描述,很有必要。
2.表现有特色的生活。北京胡同生活,有着独特的味道。“夏天一到,你会发现有好多老头扎堆在树下下棋,他们有的手提鸟笼,扇着大蒲扇,一见面就招呼‘吃了吗您’;有的捻搓着佛珠,眼盯着棋盘,时不时炸雷似的喊出‘真局气’;有的转动着文玩核桃,‘嘎嘎’作响,同时还忘不了帮自己的好友指点一二;还有的仨一帮、俩一撮地聚在一起,听着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京剧,嘴里时不时附和着;老太太们更多喝着茶静静地听单田芳的评书”,胡同里的人,生活悠闲、满足。“提鸟笼”“扇蒲扇”“捻佛珠”“盯棋盘”“转核桃”“听评书”,何等丰富多彩。打招呼,用富有北京特点的主谓倒装语言“吃了吗您”;看到下棋不耍赖,“时不时炸雷似的喊出‘真局气’”,这是典型的北京方言。北京胡同里的人,“能侃”,而且“似乎胡同里的每个人都是百事通,侃大山从来不打嗑巴”,似乎是“皇城根下”“天子脚下”这种地域的特殊性造就了这种文化现象。这些描写都让读者读到了鲜活、独有的北京味。
3.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为适应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很有特色的语言。不花钱,得到导游的讲解,作者称为“蹭导游”使得表述通俗化;毫不声张地跟着旅游团,作者用了一个“悄没声地”词语,很有生活气息;老头聚集在一块,作者说“你会发现有好多老头扎堆在树下下棋”,“扎堆”,是很接地气的词语;说北京人“侃”起来滔滔不绝,从不吞吞吐吐,用了一个“不打嗑巴”,很浅显、通俗;北京的胡同建筑样式,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作者说“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说头儿”一词,就是说法、理由的意思,而作者却用了这样一个通俗、直白的词语,跟老北京的人的生活融合得天衣无缝。
文章的地方特色,源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文章的生活气息,源于根植于骨子里、相传于世世代代的民俗风情。要写出“这一个”,需要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大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