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语言 地方气息 |《北京胡同》毛傲然

精写作  学生佳作

北京胡同
山东潍坊文昌中学初三(6)班 毛傲然
离开北京越久,越会不自觉地怀念北京,虽然我是一个非京籍的外乡人,但北京却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真正的家乡。我现在对北京的想念可以用“魂牵梦萦”四个字来形容。想念那里的同学老师,想念那里的学校和图书馆,想念那里的地铁公交和立交桥,想念那里的美食,更想念那里带着京腔京味的胡同。【介绍自己的北京情缘,烘托中强调对北京胡同的想念】
我的家不在皇城根下,但只要放假,父母总会带我去逛一逛皇城根下的北京胡同。
如果自己去逛胡同,你很可能会走丢,因为这些胡同模样都差不多,而且这些胡同也不是一股脑儿地直扎到底,而是七拐八绕,路线交织,犹如迷宫一般。为了方便了解北京胡同,我们就经常蹭导游,看到一些外地来京的旅游团,我们就悄没声地跟在他们后面,听导游给游客讲解北京胡同的历史变迁和荣辱兴衰。【北京胡同的外在形态】
听导游讲,北京的胡同大多形成于13世纪的元朝,到现在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发展。北京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宽度一般不过九米。他们串起来,就像一块块豆腐,方方正正,不歪不斜。胡同里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象征和谐团圆。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北京胡同的形成、演变与格局】
胡同路两边多半生长着粗壮的法国老梧桐、龙爪槐、白杨树等,因为这些胡同是政府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所以这里的好多树木也被保护得很好。夏天一到,你会发现有好多老头扎堆在树下下棋,他们有的手提鸟笼,扇着大蒲扇,一见面就招呼“吃了吗您”;有的捻搓着佛珠,眼盯着棋盘,时不时炸雷似的喊出“真局气”;有的转动着文玩核桃,“嘎嘎”作响,同时还忘不了帮自己的好友指点一二;还有的仨一帮、俩一撮地聚在一起,听着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京剧,嘴里时不时附和着;老太太们更多喝着茶静静地听单田芳的评书。由于是老胡同,在胡同里聚堆的多半是老年人,年轻人大多行色匆匆。【调用视觉、听觉,生动、形象地表现北京胡同大树下人们的生活】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一般都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买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胡同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有的是亲切融洽的邻里关系。每家有每家的故事,每家都演绎不同的风情!
“哎嗨王嫂,您吃——了没呐?”
“没呐,正做着呐,要不来我家扎一头哇?”
胡同里人与人之间的喊话声是那么纯朴。
【北京胡同中人们纯朴的民俗风情】
都说北京人能侃,这话一点也不假,尤其是胡同里的人,个个是侃爷,从“天文地理”到“古今中外”,似乎胡同里的每个人都是百事通,侃大山从来不打嗑巴,你说奇怪不奇怪,这也真应了那句老话,天子脚下“见多识广”。【北京胡同里的人的侃】
胡同,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乍一看,北京的胡同都是灰墙灰瓦,一个模样。其实不然,只要你肯下点功夫,串上几条胡同,再和那的老住户聊上一阵子,就会发现,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里面的趣闻掌故,时代的风貌,都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漫步其中,到处都是名胜古迹,细细品味又似北京的百科全书。不少胡同中的一块砖、一片瓦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从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胡同院落中可以了解北京市民的生活,包括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趣和邻里关系。【北京胡同的历史文化内涵】
如果再让我回归北京生活,胡同的情,胡同的貌,我还会再细细去品味,仔细地欣赏,因为这里不仅仅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场所,更是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回应开头,强调对北京胡同的迷恋,突出北京胡同的意义】
(指导教师:屈俊毅)
“赛作文”点评

北京胡同,很有特色,关键在于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如何写出北京胡同的特点、味道,小作者通过自己的见闻感受,抓住了它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生活两大方面,选取富有地域色彩的事物、现象,运用京腔京味十足的语言,来表现北京胡同的文化,表达对北京胡同的迷恋与赞美之情。文章虽没有汪曾祺笔下的《胡同文化》厚重、老道,作为一篇中学生的习作,也很不错了。

写法借鉴:鲜明的特色语言,浓郁的地方气息。俗话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语言风格,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情。北京有着近3000年城市、800多年都城的历史,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它身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而北京的胡同则是凝固了的历史,是物质化了的文化。表现北京胡同的风格和味道,小作者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笔。

1.强化有特色的内容。文章开头引起北京胡同的介绍,“我的家不在皇城根下,但只要放假,父母总会带我去逛一逛皇城根下的北京胡同”,北京胡同的位置,处在“皇城根下”,这是一个都城特有的地方,既不在威严的皇城里边,也不在偏远的城郊。这富有特色的内容,有必要交待清楚。写北京胡同,具体交代了北京胡同的形成、演变的历史,描述了北京胡同的外在形态与格局,特别是描述北京的“四合院”,“四合院是一种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以四四方方的对称形式围在一起的建筑物,象征和谐团圆。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个紧挨一个排列起来,它们之间的通道就是胡同”,具体明确地写出了它“四合”的格局特点和寓意,同时也交代了胡同的由来。这些是文章写作的主体,作者写起来也是不厌其细。表现京腔京韵,选择了最富特征的“咿咿呀呀”;写到北京人的能“侃”,“似乎胡同里的每个人都是百事通,侃大山从来不打嗑巴,你说奇怪不奇怪,这也真应了那句老话,天子脚下‘见多识广’”,“天子脚下”,这是北京胡同里的人引以为傲的资本,难怪如此能侃,这也是富有地域特色的表现。胡同“里面的趣闻掌故,时代的风貌,都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漫步其中,到处都是名胜古迹,细细品味又似北京的百科全书”,这是北京胡同所独有的现象。由此看来,要写出富有特色的文章,尽可能多的占有相关材料,了解相关知识,然后浓墨重彩地描述,很有必要。

2.表现有特色的生活。北京胡同生活,有着独特的味道。“夏天一到,你会发现有好多老头扎堆在树下下棋,他们有的手提鸟笼,扇着大蒲扇,一见面就招呼‘吃了吗您’;有的捻搓着佛珠,眼盯着棋盘,时不时炸雷似的喊出‘真局气’;有的转动着文玩核桃,‘嘎嘎’作响,同时还忘不了帮自己的好友指点一二;还有的仨一帮、俩一撮地聚在一起,听着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京剧,嘴里时不时附和着;老太太们更多喝着茶静静地听单田芳的评书”,胡同里的人,生活悠闲、满足。“提鸟笼”“扇蒲扇”“捻佛珠”“盯棋盘”“转核桃”“听评书”,何等丰富多彩。打招呼,用富有北京特点的主谓倒装语言“吃了吗您”;看到下棋不耍赖,“时不时炸雷似的喊出‘真局气’”,这是典型的北京方言。北京胡同里的人,“能侃”,而且“似乎胡同里的每个人都是百事通,侃大山从来不打嗑巴”,似乎是“皇城根下”“天子脚下”这种地域的特殊性造就了这种文化现象。这些描写都让读者读到了鲜活、独有的北京味。

3.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为适应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很有特色的语言。不花钱,得到导游的讲解,作者称为“蹭导游”使得表述通俗化;毫不声张地跟着旅游团,作者用了一个“悄没声地”词语,很有生活气息;老头聚集在一块,作者说“你会发现有好多老头扎堆在树下下棋”,“扎堆”,是很接地气的词语;说北京人“侃”起来滔滔不绝,从不吞吞吐吐,用了一个“不打嗑巴”,很浅显、通俗;北京的胡同建筑样式,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作者说“每条胡同都有个说头儿”,“说头儿”一词,就是说法、理由的意思,而作者却用了这样一个通俗、直白的词语,跟老北京的人的生活融合得天衣无缝。

文章的地方特色,源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文章的生活气息,源于根植于骨子里、相传于世世代代的民俗风情。要写出“这一个”,需要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大量积累。

(0)

相关推荐

  • 用画笔记录的老北京胡同,美极!

    这是图画? 你没有看错 这是用铅笔画出来的 这是画家况晗笔下的一组老北京作品,他选用宽线条铅笔特有的笔触来表现历史的遗存,从他笔下的门楼.房舍.街景等日常景物中你会发现平凡生活的诗意.浓得化不开的人情 ...

  • 《和平菓局》:老北京的记忆,每一处都是岁月

    过去,我们在书中,在古代宫廷剧中看到描绘老北京的风貌时,多少都会心生好奇,也憧憬有一天能一探究竟.可惜,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改革建设,那些老场景,老物件也越发的让我们怀念. 而过了几十年后,随着记忆的模糊 ...

  • 北京胡同留不住新式茶饮?

    ​        "南方打工人每天都要纠结一波到底喝哪家奶茶."在北京上大学.工作后现居深圳的周小静(化名)直言,"但是在北京的生活似乎不存在奶茶选择困难,因为一共就那几 ...

  • 北京胡同里出来的14位明星,全是故事啊!

    从咱北京胡同里走出来的14位明星, 您知道都是谁吗? 快来瞅瞅有没有老街坊吧! 1.李连杰,麻花电台大院中出生的功夫皇帝 北京德胜门大街的一些胡同,至今还留有元朝的遗韵,功夫皇帝李连杰就在这片落满历史 ...

  • 留住历史 留住文化 留住乡愁 拍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思考

    住久了胡同四合院是麻木的,忽然有一天我们住的胡同也写满了"拆"字,于是,我本能地拿起相机给这些曾经是我的"邻居们"作最后的留影,未曾想这一脚竟踏进了历史文化的宝 ...

  • 这50个地方堪称北京秘境,去过一半算你牛!

    虽然在北京待久了, 对那些常人熟知的地方了如指掌, 但还是会有探究周边环境的好奇心. 偶尔想去到那些冷门又有趣的地方. 如果你也和小编有同样的感觉, 那这些北京秘境你一定要去! 正乙祠 文武昆乱不挡 ...

  • 青山周平又一力作,藏在北京胡同里的秘密

    我说一句"搞建筑和室内设计的没人不知道青山周平",这没人反对吧! ▲ 青山周平 因改造"世上最小学区房"而走入大众视线,被称为"建筑界小栗旬" ...

  • 逛北京胡同,欣赏百年老门墩文化

    作者:三十亩地 器材:Canon Canon EOS 5D Mark III 光圈:f/4.0 快门:1/2500 焦距:50mm ISO:200 此组门墩是原国家领导人王炳南当年住在史家胡同四合院门 ...

  • 厉害了!藏在北京胡同里的隐蔽豪宅!独一无二!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根据史料记载: 早在清乾隆年间, 京城共有30座王府,其中有19座亲王府.11座郡王府. 到了清嘉庆年间, 京城的王府总数已经增加到42座了... 所以啊...在咱北京除了恭王府以外 ...

  • 中视文旅&国学频道【爱上北外滩】积墨没骨法语言的传承与发展———毛冬华

    虹口区北外滩地处苏州河黄浦江交汇处,是上海"黄金三角"中的重要一角,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根据新一轮北外滩发展规划,这里将被打造成为新 ...

  • 南锣鼓巷——北京胡同里的星光大道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740多年的历史.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