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经典,用意何在?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什么是中国的经典。
简单说,可以这样理解。
对于织布机来说,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经线的铺设。
甚至经线决定了成品布的长度和宽度。
中国人的思维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会内观,
说到织布机和经线,人们自然想到了自己。
那么对于人自己来说,决定人生命运的那个经线是什么?
是经典地活着,或者说活出经典。
或者说,人们把与自己成长关系密切的称之为经。
比如说四书五经,比如说十三经。
那么这些经典中记载着什么呢?
或者说,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的经典?
今天我想说一下中国最古老的两部经典:
《黄帝内经》和《道德经》,
看看这两部经典中记录了什么和人的生命成长相关的内容。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真人的概念,《黄帝内经》
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至人的概念,《黄帝内经》
安然生活于天地自然之环境,爱好、起居、行动都与世俗相统一,不追求特立独行。同时调畅情志,无愤怒与仇恨别人,而怡然自得。最终则可做到“百数”之长寿。 圣人的概念,《黄帝内经》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 贤人的概念,《黄帝内经》
在儒家学说中,人生的最高目标是圣人。
而在《黄帝内经》中,圣人只是一个重要的台阶,
还不是最高的境界。
比圣人更高级的还有至人和真人。
那么什么是至人呢?
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在人的领域范围内,
最高境界是至人,
当然,按《黄帝内经》理解,还有人比至人高级。
那就是真人。
以前没写过真的来历,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
【真,演变,国学大师网站】
关于对真的解释,很早就已经不知道本意了。
比如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
真,僊人變形而登天也。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可惜的是,至今没有找到真的甲骨文写法,
最早的就是金文的不同写法。
【真,金文不同写法】
根据金文的写法,其实可以清楚的看出来,
真由两部分组成:匕和鼎。
匕,就是一种长的勺子,
鼎,在上古时期就是煮肉的青铜器。
【青铜匕】
从上图可以看出,
匕就是古代挹取食物的匙子。
考古发现的匕常与鼎鬲同出。
商代匕,多体呈桃叶形,后可装柄。
西周匕,体呈桃叶形,后有扁条柄,柄尾磬折。
战国匕,体呈椭圆形,柄扁平而细长。
【司母戊大方鼎】
到了后来,鼎就成了重要的礼器。
在最开始的时候,根据考古资料,
都知道,鼎是用来猪肉的食器。
那么匕和鼎放在一起,
就不难理解,就是人们用来品尝味道的意思。
有没有煮熟,味道如何,
用嘴尝一下,就是真。
如果你看到别人家煲汤,
并且你灵敏的嗅觉闻到了汤的美味,
如果没有吃到嘴里,你永远不知道这个汤的真实味道。
如果吃到了,才能说明你真正知道了这个汤的口味。
那么,真人呢?
首先,是一种比至人还要高级的人,
按《黄帝内经》理解,真人就是能提挈天地的人。
如果你真正做到了这个程度,你才是真人,
否则,那就是一个传说,或者一个概念。
【黄帝内经揭示的生命成长路线图】
在《道德经》中,有一章揭示了同样的规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道德经》(老子)第三十八章
如果用图来表示,就如下所示。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揭示的道德次第】
值得一说的是礼,正好甲骨文台历也说过这个字。
如果说礼义仁德道是一个从下往上的道德路线的话,
那么礼就是这条路线的起点,
如果这个礼都做不到,那剩下的就是乱了。
如果上升了,提高了,比如说到了义的层次,
那么下一步就要准备往更高的仁的境界进发了,
而不要再去在乎是否符合礼的做法。
如果已经具备了仁的境界,
那么下一步就要往更高的德的境界努力,
而不用再去考虑什么是仁了。
而道德经当中,说的正好是相反方向的。
就是这个人如果已经不符合道的标准,
那么至少他还有一定的德。
如果他的做法连德也不符合了,
至少还能做到仁。
以此类推。
可见,老子说到这个现象,
是想告诉我们生命成长规律或者路线的。
毛主席了解了这个含义,
于是就说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毛主席书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当然,还有一句民间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其实,这里面也是暗合这个生命成长规律的。
那么,古文字中,有没有揭示这个秘诀呢?
我们来看看德的写法。
【德,不同写法】
从下到上依次是楷书,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的写法。
对于德,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
可以点击上面链接了解德的本意,
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
【德,说文解字注】
一直在说,升,登,不就是一直往上吗?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知道往上走,
而且知难而进,勇猛精进,目标明确,不忘初心,
这个人肯定就是有德之人,
否则,就是不知进取,漫无目标,行尸走肉。
这个目标是什么啊?
不就是《黄帝内经》和《道德经》中揭示的秘诀吗?
关于为什么读经典?
你觉得该如何理解呢?
欢迎留言,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